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问题。文章主要以新课程为背景,探究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一、  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教学的主题,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已经是数学教师的主要选择。但是随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显现出来,因此数学教师也要及时地发现当中的误区和不足,适时地改变教学模式,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一)小组之间没有合理的划分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建立了数学学习小组。但是就目前的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男女生比例等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就盲目地进行了小组的划分。导致了小组成员之间不能互补学习,更不能形成良好的小组学习圈子,小组成员之间的分配不合理,也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小组成员之间不能展开积极的促进和激励关系。
  (二)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没有明确,往往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差异,会丧失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也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学习目标,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更没有了数学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学生的个人能力得不到增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小组合作的价值也会大大的降低。
  (三)缺乏小组实践操作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灌输,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和数学习题的练习,缺乏了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不符合当下教育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的发展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缺乏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在当前的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于学生的答题能力、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喜欢趣味性的、情境性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果教师仍然不能积极地创新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和理念,让学生长期地处于一种无趣的、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难对这种学习模式产生兴趣,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严重时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抵抗的情绪和表现。
  三、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探讨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合作小组的划分
  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在进行小组划分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进行了解,然后合理地分配小组当中男女生的比例、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差异,让学生之间能够在进行学习和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一般进行小组划分时,小组内的成员控制在3至5人之间,人数太多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学习和交流的效果。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交流,小组之间也能够形成互补。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小组任务,然后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样可以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提升整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明确的小组分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分工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的“角”,那么我们就先进行分工,找到我们生活中的“角”。
  教师:我们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当中的A同学和B同学找到生活中的直角。C同学和D同学找到生活当中的三角。现在开始行动吧!
  这时候学生就会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任务目标,然后进行实践和挖掘,很快学生就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A同学和B同学发现了墙面的直角、长方形桌子的直角、方形椅子的直角等等,C同学和D同学找到了红领巾的三角、固定和支撑小树的三角形等等。
  通过明确的分工,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得非常快,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通过明确知晓自己的学习任务,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兴趣,为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
  傳统的理论教学和概念的灌输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还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例如,在讲解《时、分、秒》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钟表的手工制作,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制作钟表模型,用剪刀剪出时针、分针、秒针,然后写出时钟的时间点,最后,还可用自己喜欢的小贴纸或者画笔进行装饰。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更好的学习了。学生通过制作时针、分针、秒针的不同点,就能够加深三者之间的时间区别,同时也能进行更好的区分,然后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提问与回答”的小游戏。   学生A:时针走了两个数字,分针走了多少分钟?
  学生B就可以回答:时针走一个数字是60分钟,走了两个数字就是120分钟!
  学生A将“时钟”的秒针走了三圈,可以问学生B是几分钟?
  通过这种实践操作,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三者的本质区别,通过区分和利用,就能够为本节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加深课堂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愿意受到束缚,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积极地改变方式,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营造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小组合作氛围,提升學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质量。教师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情境,然后利用小学数学的特点,小组成员从游戏中就能让自己投入进去,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玩一个小游戏来引导教学内容。
  教师:下面小组成员之间完成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就是“说反话”,例如一个同学说,向前走,另一个就说:向后走;一个同学说“往前500米”另一个同学就要说“往后500米”。
  这时候学生就开始了小游戏:
  学生A:我存了100元。
  学生B:我花了100元。
  学生A:车上坐了8个人。
  学生B:车上下去了8个人。
  学生A:今天零上15度。
  学生B:今天零下15度。
  ……
  小组成员通过这种小游戏,很快地进入到了学习的氛围中,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针对正数相反的数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温度为突破口,以0度为中间点,我们表示零上温度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方式形式,表示零下温度的时候往往就会采用“-”的方式表示,如上海的气温是+18摄氏度,哈尔滨的温度是-20摄氏度;冰箱冷藏的温度是+8摄氏度,冷冻的温度是-18摄氏度等等。
  通过这种融洽的小组合作的氛围开展数学课程,学生更能主动地投入进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升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了教学的实践,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需要解决的现状问题,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也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合作小组的划分;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营造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和个性化需求,为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能力、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小利.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7):137.
  [2]吴莲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7):110.
  [3]袁春华.小组合作共同进步: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名师在线,2018(13):60-61.
  作者简介:高亚丽,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中学阶段,写作困难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道路上的绊脚石.“不会写、没什么可写、不知道写什么”是所有学生的写作通病.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重点越来越侧重于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具有奠基作用及多重功能,需教师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字等能力角度出发予以培育,同时助力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为有效。其中,作业设计作为学生温故知新、能力提升及教学实践关键一环,需在新课改浪潮下推陈出新,发挥作业设计作用,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贯彻新课程标准,继而优化小学语文育人体系。文章从关联思维在作业设计中对学生写作业积极性、扩展教师语文作业设计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儿童诗占有大量的篇幅,属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基础学习内容,也是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核心载体.儿童诗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和文学体验,让学生逐渐掌握表达感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较低,加之自身词汇量的缺乏,在阅读、古诗、写作等方面的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且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难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征,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能力进一步降低。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给予的学习方法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需要教
为检验小学语文成绩是否与学生性别具有相关性,特选取成绩稳定的被试者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旨在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杜绝传统固有偏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包含了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学生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学生
在协同学习中,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冲刺挑战性的问题时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分享;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及时记录亮点,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遇到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