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有效实施下,我们基层教师都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大家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一般情况下,各学科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周抽出一部分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确,备课是高效课堂的起点,可通过课堂教学贯彻教育思想、目标并使之达成。但是,就集体备课而言,我们往往是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进行备课和研讨,达成共识、共案,关注的是下节课或下面几节课所要传授的内容,放大的是教学内容和方法。在集体备课这一过程中,我们容易忽略对课后教学反思的探讨与研究。课后教学反思的探讨与研究是集体备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课后教学反思是真正完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终点,这不仅为前面的教学进行了总结,也为接下来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和教训。我所在的年级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中,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和实施,现就集体备课中教后反思研讨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试作探讨,不足之处,望大家予以指正。
一、集体备课中进行教后反思研讨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后反思不是个人的“小锅菜”,更不是自我的“闭门思过”,而是集体备课菜谱上的一道亮丽而丰富的“山珍海味”,是备课组教师共享的思想精华。
在每一节课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以反思札记的形式写下教后感或是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课前教学目标预设与自身教学活动过程的比较、分析、反思和总结的行为。在分析和比较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在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和效果如何?在教学中又有哪些值得继续去应用和发展的优势和亮点?这为后续教学实践的开展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的确,教后反思是必要的。但是,教后反思是躲在某个角落里自己开设的“小锅菜”吗?能不能拿出来与其他教师共享和共同探讨呢?
我们在开展集体备课时,对后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安排。采取了“中心发言人 全组教师讨论”,明确主讲人,由备课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研讨的形式。在进行集体备课中,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预习案、习题等;也做到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我们很明显重视的是对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预设和准备,而忽略了在备课开始时对前阶段教学思维的共享和研讨。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备课开始时,进行教后反思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提能力、补不足。
1.提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为各位教师提供交流自身教学方法、经验和优势亮点的平台。一般而言,同一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能力上也各有千秋,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深入而宽泛的讨论,组成一道丰富的“山珍海味”。通过交流,相互的学习、切磋、善取“他山之石”,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更为成熟的认识,也为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研讨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参考。
2.补不足
补不足可以弥补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取“他山之石”,补自身之不足;二是弥补在上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讨,比较他人,发现自我不足之处,进而学习、弥补;通过教学反思及心得进行交流和研讨,去认识前阶段集体备课的不足,看看是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重难点的研讨和解决不力,还是在教法和学法上存在不足。然后在本次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集体备课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弥补和解决。
二、集体备课中进行课后反思的策略
集体备课中首先进行课后反思有其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在备课组建设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实施和探讨呢?备课组在开展教学和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推行,取得了一些效果。
1.及时思考,撰写反思札记,梳理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课堂是实践集体备课预设目标的阵地。我们发现许多“亮点”,发现学生带来的疑问和智慧,也有在课前备课中预设不到的问题和不足。因而,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要求每位教师将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的想法、认识、体会,以教后记或随笔的形式撰写成文。反思教学中,要求对上次集体备
课形成的共案、共识等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列出要点,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课堂教学中对集体备课预设目标和所探讨的问题在实施中有何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将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思维和情感交流中碰擦出的“智慧火花”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对二次备课的个性教案根据课堂教学修改和再设计。
2.集体讨论,汇总反思结果,取长补短
下次集体备课开始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和中心发言人的主持和带动下,从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开始,对上节课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所形成的教学反思进行讨论和交流。首先是每个人对教学中集体备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和对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改进的方案和方法。然后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重难点问题的不同见解予以讨论,以便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接下来,对于个人在教学中形成的教法创新、问题设计的独到之处等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吸收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共性反思和个性反思的结合,取长补短,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认识,为新阶段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
3.回归教学,课堂实践反思,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是为了下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奠定成功的基石。因而,我们教学过程中,将在集体备课时所形成的反思通过教学进行再实践,对集体备课不足改进状况检验、再思考和再形成有效及可取的成功方面;对自己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和自己个性教学特征的结合进行教学尝试和融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再次思考、总结,形成新的教学反思,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为后阶段教学提供教学准备、提供教学资源,而且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对前一段教学工作的回顾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找出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将自己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在交流、比较、调整中改进教学方法,更理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进步。
(责任编辑黄晓)
一、集体备课中进行教后反思研讨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后反思不是个人的“小锅菜”,更不是自我的“闭门思过”,而是集体备课菜谱上的一道亮丽而丰富的“山珍海味”,是备课组教师共享的思想精华。
在每一节课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以反思札记的形式写下教后感或是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课前教学目标预设与自身教学活动过程的比较、分析、反思和总结的行为。在分析和比较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在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和效果如何?在教学中又有哪些值得继续去应用和发展的优势和亮点?这为后续教学实践的开展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的确,教后反思是必要的。但是,教后反思是躲在某个角落里自己开设的“小锅菜”吗?能不能拿出来与其他教师共享和共同探讨呢?
我们在开展集体备课时,对后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安排。采取了“中心发言人 全组教师讨论”,明确主讲人,由备课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研讨的形式。在进行集体备课中,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预习案、习题等;也做到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我们很明显重视的是对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预设和准备,而忽略了在备课开始时对前阶段教学思维的共享和研讨。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备课开始时,进行教后反思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提能力、补不足。
1.提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为各位教师提供交流自身教学方法、经验和优势亮点的平台。一般而言,同一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能力上也各有千秋,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深入而宽泛的讨论,组成一道丰富的“山珍海味”。通过交流,相互的学习、切磋、善取“他山之石”,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更为成熟的认识,也为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研讨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参考。
2.补不足
补不足可以弥补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取“他山之石”,补自身之不足;二是弥补在上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讨,比较他人,发现自我不足之处,进而学习、弥补;通过教学反思及心得进行交流和研讨,去认识前阶段集体备课的不足,看看是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重难点的研讨和解决不力,还是在教法和学法上存在不足。然后在本次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集体备课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弥补和解决。
二、集体备课中进行课后反思的策略
集体备课中首先进行课后反思有其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在备课组建设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实施和探讨呢?备课组在开展教学和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推行,取得了一些效果。
1.及时思考,撰写反思札记,梳理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课堂是实践集体备课预设目标的阵地。我们发现许多“亮点”,发现学生带来的疑问和智慧,也有在课前备课中预设不到的问题和不足。因而,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要求每位教师将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的想法、认识、体会,以教后记或随笔的形式撰写成文。反思教学中,要求对上次集体备
课形成的共案、共识等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列出要点,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课堂教学中对集体备课预设目标和所探讨的问题在实施中有何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将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思维和情感交流中碰擦出的“智慧火花”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对二次备课的个性教案根据课堂教学修改和再设计。
2.集体讨论,汇总反思结果,取长补短
下次集体备课开始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和中心发言人的主持和带动下,从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开始,对上节课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所形成的教学反思进行讨论和交流。首先是每个人对教学中集体备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和对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改进的方案和方法。然后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重难点问题的不同见解予以讨论,以便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接下来,对于个人在教学中形成的教法创新、问题设计的独到之处等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吸收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共性反思和个性反思的结合,取长补短,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认识,为新阶段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
3.回归教学,课堂实践反思,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是为了下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奠定成功的基石。因而,我们教学过程中,将在集体备课时所形成的反思通过教学进行再实践,对集体备课不足改进状况检验、再思考和再形成有效及可取的成功方面;对自己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和自己个性教学特征的结合进行教学尝试和融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再次思考、总结,形成新的教学反思,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为后阶段教学提供教学准备、提供教学资源,而且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对前一段教学工作的回顾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找出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将自己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在交流、比较、调整中改进教学方法,更理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进步。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