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屯儿轶事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儿,我是这个屯儿里土生土长的人呀,别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树林儿……”
  赵本山主演的乡村爱情电视剧片尾曲《咱们屯里的人》,唱得跟俺屯儿一样一样的。
  靠山屯儿归常山镇地界,坐落在长白山余脉大黑山脚下,靠山靠的就是大黑山。
  俺屯儿在全县有名。抗战时期是杨靖宇建立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人民公社年代是农业学大寨样板,如今又是美丽乡村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区试点。
  下面给你讲讲俺们屯儿的人和事儿。
  贵龙他姑姥
  刘贵龙他姑姥,就是贵龙他姥爷的妹妹,也是贵龙他娘的姑姑,姓董,叫董淑英。
  贵龙他姑姥是三年前回到靠山屯儿的。
  有一天,贵龙被叫到县里,参与研究一个重要接待方案。得知北京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叫董淑英,是常山镇靠山屯儿人,老人家要回家乡安度晚年。北京和省市领导都强调一定妥善接待安排好。
  贵龙回家问娘,娘说知道有这个姑但没见过面,她爹,也就是贵龙他姥爷在世时常念叨淑英长淑英短的,十七八岁跟抗联队伍走了,没再回来过。
  几天后,九十岁高寿的姑姥回来了。
  姑姥身板儿单薄精瘦,满头银发,目光明亮,说地道的东北话。她孙子王胜利陪着来的,牵了一条体形硕大的金毛。姑姥稀罕那条狗,到哪儿都叫人牵着。
  姑姥先去了东山烈士陵园,那里埋葬着当年大黑山惨案被日寇杀害的百余名抗联战士。姑姥在那儿待了很久,轻轻地擦拭墓碑,低声呜咽,老泪纵横。
  姑姥相中了东山根儿水库边上一块地,说就在这给我盖几间草房,有火坑那样的。
  贵龙为难了,说姑姥啊,现在屯儿里全是砖瓦房了,省里十年前就发文件“消灭”泥草房,现在苫房草都不好找。
  姑姥说我没别的要求,就住土草房!黄土垒墙,原木作梁,屋顶苫房草,木头制门窗,不用钢筋水泥砖头瓦块的,就地取材,花不几个钱。胜利呀你给奶奶盖!
  王胜利是个开发商。他自己公司就有专门复制古建筑的工程队,很快就把泥草房盖好了。
  四间正房住人,左边两间是仓房和车库,右边是鸡舍和狗窝。房子看外面和过去的草房一样,但里面装饰是现代化的,有上下水和自动调节的温控系统,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四周用破开两半的松木杆子结结实实地架上障子。
  姑姥择日搬进了篱笆院泥草房。司机兼警卫员王磊,秘书宋晓光都跟随她多年,王胜利又给奶奶雇了保姆和厨师,加上金毛,这依山傍水的院落倒也不寂寞。
  贵龙每天都要去看姑姥,这是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必须高度关注姑姥的身体和生活情况,不能有任何闪失。
  姑姥深居简出,为人低调谦和。平日里就做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到烈士陵园散步,累了就坐在山上晒晒太阳;第二件是请屯儿里及附近村屯儿的老人唠嗑,回忆靠山屯儿的旧事;第三件是写回忆录,她口述,宋晓光记录整理。
  贵龙感觉姑姥回归乡里就跟神仙下凡似的,似乎带来了一种神奇的功力,潜移默化地让靠山屯儿发生变化。
  刚回来没几天,姑姥拄着拐颤颤巍巍地来到村部。说刘贵龙同志,我来向组织报到。郑重地把她和宋晓光、王磊的党员介绍信交给贵龙。
  贵龙都蒙了,满头冒汗,说姑姥啊,咱屯儿党员也不怎么过生活。姑姥说那不成,党章是咋要求的,每月至少要搞个党员活动日吧。贵龙说那听姑姥的。
  头一个党员活动日,全体党员到东山扫墓。姑姥叮嘱贵龙,墓碑每年要扫一回,让上面的名字清亮儿的。姑姥找省领导为屯儿里办了一件事,重新修建东山烈士陵园。汉白玉墓碑替换了花岗岩,火山石铺的甬路,还竖起一座纪念碑,靠山屯儿烈士陵园由县级升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次党支部生活姑姥都参加。她一来别的党员谁都不敢缺席。党员中同辈的都和贵龙一样管她叫姑姥,小辈的叫太姥。大家敬重这个神秘老人,甚至有点敬畏。
  姑姥足不出户,可屯儿里的事儿她都知道。她经常指出村干部党员的缺点和不足,比如谁打麻将输赢动钱了,谁上山下套子逮野鸡了,谁和隔壁的媳妇关系扯不清了,谁在背后恶语伤人了……说的党员同志都胆儿突的。慢慢地党员都像先进分子样了。这让贵龙对姑姥感激不尽。
  姑姥像顆福星一样高照,给靠山屯儿带来福祉。单说这王胜利,不愧为孝子贤孙,也成了靠山屯儿的赞助商。王总常来探望奶奶,看到从常山镇到靠山屯儿十多公里水泥板路破烂不堪,就投了一千多万修沥青路,那是全镇最牛的一条路。他还给屯儿里买了一台二十四座的校车,专门接送孩子到镇上读小学读初中,全屯儿就再没有孩子辍学。
  姑姥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她走不动了,去东山要坐轮椅,参加支部活动也要让人搀扶到村部,坚持不住就和贵龙请假。上级领导多次指示要送姑姥去北京住院医治,可是她说什么也不去。
  姑姥说我就在泥草房寿终正寝,什么时候过不去那道坎儿了,我告诉你们。
  冬至那天,姑姥起不来了。几天滴水不进,粒米不食。医生说她就是太老了,身体某些功能已经衰竭。
  姑姥只让通知一些亲属来和她告别。她静静地躺在炕上。不时张开眼睛四处看。贵龙问姑姥你在等重孙儿呀,胜利去机场接他快到了。姑姥点点头。
  看到了重孙儿,姑姥微微笑了,这是她生命最后的微笑。
  姑姥对贵龙说,时候到了,往下抬吧,别死在炕上。
  众人给她穿好装老衣服,把她抬到停尸板上。不一会儿姑姥就咽气了,面带慈祥的微笑。
  贵龙跪在地上给姑姥磕了三个响头。他见过很多人离世,可从没见过有谁像姑姥这样视死如归。面对死亡,她没有丝毫恐惧,那样从容平静、明明白白。
  泥草房外,那只平时安静温顺的金毛声嘶力竭地狂吠,靠山屯沉浸在悲痛之中。
  姑姥的回忆录《最后的斗争》出版了。书中记载了她经历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其中就有大黑山惨案的回顾。   当时姑姥在抗联第三路军下属卫生队当护理员。那天是天寒地冻的冬至,抗联营地被日军包围,战斗极其惨烈。在夜晚突围中,姑姥掉进一个大雪窝子里昏死过去,而卫生队三十个战士二十九个都被枪杀了,姑姥躲过一劫。后来是太姥爷家的大黄狗找到姑姥,把她从雪窝里拖出来救活了。姑姥找到了部队,与抗联某支队政委在战斗中结成革命友谊。姑姥爷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姑姥是我党隐秘战线某部门的负责人……
  姑姥那些牺牲的战友都埋在东山烈士陵园。
  贵龙明白了为什么姑姥要回靠山屯儿,为什么要住在东山下,为什么那么稀罕金毛,为什么要在冬至那天走,为什么她知道屯儿里那么多事儿……
  姑姥的骨灰也埋在东山烈士陵园,和她的战友在一起。
  那个依山傍水的泥草房小院,成了靠山屯儿的一道风景。王胜利收集了一些文物,把那里变成东北抗联大黑山游击根据地展览馆。
  熊到家了
  有句歇后语,说黑瞎子敲门——熊到家了。是欺人太甚的意思吧。
  开春儿那会儿,靠山屯儿还真就出了黑瞎子上门的事儿。
  靠山屯儿后身儿大黑山是长白山余脉,翻过去就进了原始森林。那里头经常有东北虎、黑瞎子、野猪出没。
  那片深山老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十五年了。原来运原木的“营林道”,如今看不见一辆拉木头的带挂卡车,路面杂草丛生。冬季大雪封山也封了这条道。
  营林道从靠山屯儿中间穿过。靠山屯儿就像深山老林的门户,往里走叫进山,往外来叫出山。
  经过漫长的冬天,清明过后雪化得差不多了,营林道露出黄沙路面,能进山出山了,那叫开山。
  刚开山没几天,一个月光清澈的夜晚,屯儿西头靠道边的徐铁柱家来了个“不速之客”。
  后半夜两点多钟,徐铁柱被外头狗叫醒了。他家的黑子先吼起来,黑子是条大狗,叫声浑厚深沉。随后满屯子狗都跟着叫。
  徐铁柱开始也没在意,披上棉袄出门上茅房。月光下,只见黑子在院门前朝外狂吠。隔着板障子好像有人在走动。谁呀?他喊了一声,没应声。他顺手拎把铁锹朝院门走过去,又喊,你谁呀?
  那“人”站那儿不动,也不应答。
  他走到门口,看仔细了,不由妈呀一声。哪是人啊,黑瞎子!两腿直立站在那儿比他都高,身体粗壮,胸部有白斑,一身黑毛油亮光泽,瞪着小眼睛看他。
  徐铁柱抡起铁锹往地上拍,弄出咣咣的响声,一边嗷嗷叫,想把黑瞎子吓跑。
  那家伙一点不害怕,朝大门慢慢走过来。
  徐铁柱隔着障子把铁锹扔出去,然后拉着黑子赶紧回到屋里。他知道,那大家伙要是进院,单薄的木头障子和大门根本挡不住它。
  黑瞎子并没进院儿。它在门口两腿直立走了几圈,就四脚着地顺着营林道朝山里走去。
  屯子安静下来。徐铁柱心惊肉跳待到天亮。
  第二天,徐铁柱找到村主任刘贵龙,说昨晚狗叫得厉害,那是黑瞎子进屯儿了。很快,屯儿里听到信儿的老爷们儿都聚到徐铁柱家门口。
  大道边儿松软的泥土地上,有黑瞎子脚印。刘贵龙用脚量了一下,熊掌印比他四十三号鞋还长。那家伙还在门口拉了一坨熊屎。
  大家回忆起二十年前那次黑瞎子下山伤人的事儿。放羊的刘大头和黑瞎子狭路相逢,半张脸被咬伤,后背让熊掌撕破,缝了一百多针,差点没命。
  刘贵龙皱着眉头一脸严肃,马上向镇里汇报。镇领导李大英指示:要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不能让黑瞎子伤人伤畜;黑瞎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不能伤了。
  林区禁猎多年,早就没有了猎枪等狩猎工具。对待那些大型的野生动物,只能靠吓唬,没别的办法。刘贵龙派人到县城买了一堆二踢脚和麻雷子,把屯儿里青壮年民兵分成四个小队,夜里排班儿执勤。发现黑瞎子就放炮仗。又写了个紧急通知,要求全屯男女老少晚上不许出门,把自家的牛羊猪、鸡鸭鹅都看好,大喇叭在全屯反复广播。
  第二天,还是后半夜两点多钟,执勤民兵在屯儿西头发现黑瞎子,又是朝徐铁柱家去的。二踢脚、麻雷子噼啪炸响,果然奏效,黑瞎子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屯儿南头轰隆一声,一家苞米楼子让黑瞎子拱塌了。随后,又有人听见东山坡上黑瞎子吼了几声。
  第三天,黑瞎子又来了。就在徐铁柱家门口转悠,怎么吓唬它都没用。民兵把炮仗全放了,它還不走。折腾到快亮天了,黑瞎子自个儿慢慢悠悠地离开了屯子。
  黑瞎子连续三天进屯儿,虽说没有造成伤害和破坏,但搅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镇上很重视,就和林区保护工程指挥部联系,请他们派人来帮忙解决黑瞎子进屯扰民的问题。
  指挥部马上派工程师孙德友赶到靠山屯儿。孙德友是研究天然林保护的专家。他听了情况后说,咱们这片林区里面现在有二十多只黑熊,它们都有自己的领地。四月份黑熊冬眠结束了,有可能会到离它领地近的屯子来找吃的。但我看不是,现在山里不缺吃的,饿不着它。黑熊到咱们屯儿来,肯定有别的原因。
  刘贵龙看了一眼徐铁柱,说我也觉得蹊跷,它怎么就到咱屯儿来,而且老是在你家门口转悠,你痛快说咋回事?!
  徐铁柱摇摇脑袋,说我也没想到能把黑瞎子招来。清明节我去山里上坟,在一个石砬子底下,俺家黑子发现一只熊崽子,好像是从砬子顶上掉下来的,摔迷糊了。我看它还有口气儿,就抱回来把它救活了。我媳妇喂它喝羊奶,拿蜂蜜和面做窝头喂它,熊崽子很快挺实了,整天和黑子一块玩。我就多了个心思,打算把它养大点卖给哪个动物园。
  熊崽子在哪儿呢?贵龙问。
  在我家菜窖里养着。
  孙德友说那就对了,黑熊来找它的崽儿。黑熊眼神不好,所以叫它黑瞎子,但是它嗅觉灵敏,你养在菜窖里它也能找到。或许知道熊崽儿很安全,所以它不急不躁,也没有敌意。依我看,把熊崽子还给它就没事了。
  当天晚上,徐铁柱又把过年用的灯笼挂起来,把大门口照得通亮。刘贵龙、孙德友和一些看热闹的乡亲都在他家里等候黑瞎子。黑子和熊崽儿一直在院子里面玩耍。   还是后半夜两点多钟,黑子朝外面吠了几声,熊崽子跑到门口也叫起来,外面黑瞎子粗着嗓门儿呜呜地回应。
  徐铁柱过去把大门打开,熊崽子一下窜了出去。
  大家看到黑瞎子趴在地上,摇晃着脑袋,熊崽子围着它上蹿下跳。玩了一会儿,黑瞎子站起来,扭动着硕大的身躯慢慢地走了,熊崽子紧紧跟在它后面。
  黑子一直在叫,依依不舍地呼唤。
  过了些日子,有一天徐铁柱媳妇做了个梦,那熊崽子像小孩儿似的说话,说想吃蜂蜜和面蒸的窝头,于是她就蒸了一锅蜂蜜窝头,家人也都爱吃。
  那天晚上,月光如水,半夜时黑子突然兴奋地叫起来,不停地用双腿去推院门。徐铁柱去把院门打开,那只熊崽子进来了。黑子摇头摆尾地和熊崽子亲热。门外,黑瞎子站在道边一动不动地守着。徐铁柱心想,我的妈呀,这黑瞎子串门儿来了。
  大门敞开着,徐铁柱躲在一旁,希望黑瞎子进来。等了半天那家伙一直站着不动。
  徐铁柱媳妇高兴地说,真应了那个梦哈。她赶紧去拿窝头给熊崽子吃。熊崽子一气儿吃了五个,小肚皮撑得溜鼓。黑瞎子呜呜地喊熊崽儿,熊崽儿就跟着黑瞎子走了。徐铁柱和黑子一起把它们送出屯子。
  打那以后,黑瞎子和熊崽儿再没来过。徐铁柱媳妇纳闷儿,怎么就来那一次?徐铁柱想想笑了,说因为你再也没蒸过蜂蜜窝头。
  父以子贵
  靠山屯的人淳朴厚道,重视对儿女的栽培成为屯儿风。谁家孩子有点出息,全屯儿都给竖大拇指。
  刘贵山的儿子刘金锁从县公安局调到常山镇派出所当所长。这消息靠山屯儿家喻户晓,都说金锁这孩子真是出息个爆。
  刘贵龙和刘贵山是叔伯兄弟,特意来家道贺。
  刘贵山笑着说,大哥,有啥可贺的,金锁讲这叫轮岗,县局机关处科长什么的都得到乡镇基层所锻炼。
  刘贵龙说,可不那么简单,常山镇是县北部中心镇,来这儿当所长那是重用,将来肯定有进步。可话说回来,常山镇这几年也是够乱的,水深莫测,鱼龙混杂,不好干。你转告金锁,往后啥事儿多向着点咱们屯儿!
  那必须的!刘贵山面带得意,说正好金锁让我在镇上摆一桌席,请请镇领导和有头有脸儿的朋友喝顿酒,我认识谁呀,大哥帮我张罗人吧。
  刘贵龙想了想说,那我帮你拉个单子,范围别太大,这工夫低调点没毛病。
  饭局儿安排在镇上的“北香阁”。客人大都是刘贵龙给打的电话,该来的都来了。副镇长李大英,镇纪委书记张志强,还有几位镇上的个体老板。刘金锁虽然没有到场,但是大伙还是给足了面子。
  刘贵山替儿子敬了三杯酒,望各位支持金锁工作。
  刘贵山喝得有点多了,金锁开车送他回家。问他,爸,他们都说些啥?
  刘贵山笑道,他们说你平时铁青个脸,没想到还请他们吃饭,够朋友意思。
  这顿饭吃得有点成效。至少让人感觉铁面无私的刘金锁也不是铁板一块。这小子特孝顺,听他爹话,谁要过了刘贵山这个坎儿,就能翻过刘金锁这道梁。
  最先来找刘贵山的是常山镇龙宫洗浴中心的赵三。赵三通过刘贵龙引见来串个门儿。也没多说什么,就是表达他要跟金锁当亲哥们儿相处的诚意。临走的时候,掏出个大红包,说也没买东西,刘叔你自己买两瓶酒吧,晚辈孝敬您的。
  刘贵山接过红包一掂量,知道里面是一万块钱,说这可不中,赶紧拿回去。赵三说叔您嫌少是吧,等往后咱生意好了,我请叔和婶坐邮轮上东南亚转一圈。
  随后是镇上的李山东宴请刘贵山。这小子经营一家农资公司,还开了个麻将馆,满社会都是朋友。刘贵山和他不怎么熟,还是刘贵龙搭拢的。李山东在饭桌上劝刘贵山,你来我公司上班好吧,替我看着麻将馆,给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挣了你吃红利,赔了全算我的。刘贵山说拉倒吧兄弟,我整不了那玩意儿。散席的时候硬往刘贵山兜里塞了一沓钱。回头一数,五千。
  那阵子几乎是天天有人请客吃饭,从中午喝到晚上甚至半夜,刘贵山成了常山镇的爹,整天让人供着、捧着。这让他既感到挺敞亮,又觉得心惊肉跳。
  他知道了派出所所长的分量有多重。有个当所长的儿子,不仅整天大吃二喝无限风光,而且坐家里面数钱。
  他对刘贵龙说,大哥,我总觉得这样不行啊,咱也没帮人家办什么事,无功受禄不说,这不是给金锁找事儿吗?
  刘贵龙说,你这么想就对了。不过你别担心,我看金锁能把握好尺寸。有时间你把这些事儿都和他唠唠。
  后来,又有人找刘贵山。他的原则是有事你说事,但是送钱送东西一概回绝。只是邻屯儿一个姓董的老哥来求他,给他五百块钱。他收了,怕人家以為他不肯帮忙。
  老董的儿子二十五岁了,在镇上打工,去年处个对象,是常山镇街里张国政家的女孩儿。处了两个多月,对象黄了,董家连买东西带给钱花了三万多。男孩儿去找张家要钱,说买东西算我送你了,可是两万六千元现金得还我呀。张家说钱都花了,还什么钱啊。张国政儿子还找几个人来把男孩儿给打了,说再来要钱还打你。老董求刘贵山给金锁过个话,请公安帮助伸张正义把钱给要回来。
  刘贵山答应老董,说别的事儿我都不管,你这个事儿我跟金锁说,简直没了王法!
  隔天刘贵山就去镇里找金锁,把这些天谁来找过他,都说了什么事儿,给他多少钱,一件一件都说得清清楚楚,然后把一个收礼的单子和两万三千五百元钱交给儿子。又说,别人咋回事我不管,老董他儿子的事儿我答应人家了,他家本来挺穷的,让人讹了钱还挨顿揍,太熊人了,你一定要给讨回公道。
  金锁收了那份送礼的名单,说爸呀,我刚来常山镇,对这儿的情况还没摸透,你说的这些都有用。你想啊,那些人要是心里没鬼儿,干吗给咱送钱?谢谢老爸,回去也替我谢谢贵龙大爷,我找他商量过,让他帮你圈拢人。这钱你拿回去吧,不是想换个小四轮子吗。你放心,这边我会处理好的。
  几个月后,县里面统一组织“平安乡村”专项治理。常山镇派出所在刘金锁的带领下,一举攻破了龙宫洗浴卖淫嫖娼、李山东麻将馆聚众赌博、张某团伙勒索诈骗等多起案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常山镇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刘金锁成为大家纷纷点赞的好警官。在一片赞誉声中,刘贵山真正感受到了被人尊重的那份发自内心的骄傲。
  作者简介:陈晓波,男,195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系吉林省作协会员,吉林市作协副主席,有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政论散文、小说发表。
其他文献
一条岁月的鞭子  把那枚童年的陀螺  抽得嗖嗖转动  打陀螺的人  从未停歇过  以故乡为圆心  从小镇转到县城  从安徽转到全国  如今,当年制作陀螺的父亲  早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  那个玩陀螺的孩子  順着时间的高速流转  依然奔走不停  从懵懂的孩童转成了少年  青年、壮年……  不断更新着人生路线  那个,父亲斫削的陀螺  在蝉鸣里转  在布谷声里转  在异乡漂泊的旅途上转  把昨天转旧
期刊
一夜的春雨滴答,滴答  奏响了这寂静的黑夜  扰乱多少盼守黎明的灵魂  化作一潭眼药水  疗伤黑夜里无数的眼睛  听着持续的弹奏  滴落在无声的大地  湿润着心尖的干裂  明日的春花,或开或灿烂  也是春的眼睛  长安之月  举起长安一片月  退回历史的烟云  金樽美酒,独上西楼  一曲《将进酒》,不见夜来人  将一颗心寄予明月  一盏酒杯,装下满弓倒映的大雪  孤雁是否高飞,无从寻觅  只问苍天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其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为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济建设注入丰富的元素。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思考,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对其非遗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各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期刊
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在地上  北京下雪了  我的家乡下雪了吗  北京真的下雪了  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  把我从思乡的意境中惊醒  职工们都下班了  一个人、一座四合院、四个大红灯笼  这就是我的年  飘飘洒洒的雪花继续落下  北京真的下雪了  我的家乡下雪了吗  一首發自内心的歌  我把真诚郑重投进你的海河  不知能否激得起恋情的漩涡  我用心拨动情感琴弦的篝火  不知能否奏得出和谐的音乐  我就是我
期刊
我爱绍兴  一条小巷, 在黎明前醒来,  大善塔上的鸟儿们开始欢唱。  晨曦透过薄雾,  照亮了八字桥下的两岸。  当兰亭前的山阴道旁,  鲜黄的油菜飘香,  我们行走在,  唐宋诗人最向往的浪漫之路上。  我爱绍兴,我的故乡,  你给了我江南所有的娟秀和浪漫,  河流般滑行的温柔,  涂满油漆的情调。  水乡社戏  越乡江畔豆花开时  舞台搭在了河边  乌篷船满载着欢笑  被一阵阵开场锣鼓声  
期刊
沧桑里的风景  目光  沿着岁月  刻满皱褶的额头  开始丈量  斑白的鬓发  沧桑的脸庞  哪一处  是深埋的风景  哪一段  是浅掩的情肠  有多少新事旧往  有多少历练辉煌  顺着隆起的脉搏  走进跳动的心房  才发现,这里的一切  水云依旧,烟雨呈祥  初夏之恋  谁把云朵  撕成碎片  随串串流风  飘向人间仙苑  誰拈绣针  巧织彩帘  使花儿朵朵  覆盖座座山峦  涓涓溪流叠叠潺潺 
期刊
摘要:汪曾祺是非常出色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其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也对戏剧和民间文艺有深入钻研。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文学作品有很浓厚的文人气,同时他的作品中又有大量细致描写生活与民俗的情节,烟火气十足。从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汪曾祺的生活就是在“文人精神与烟火气”“美与人性”中寻求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汪曾祺 生活观 文人精神 烟火气  汪曾祺以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
期刊
某个早晨起来,打开手机,发现已到了立夏这个节气。“物道”公众号上说,“槐夏午荫处,桑葚煮酒香。” 突然才恍然大悟,夏天已经如期而至了。  校園里早就没有了繁花似锦——那遥远的就像是上辈子遇到过的盛景。走在毫无遮蔽的水泥路面上,太阳明晃晃的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炎热,酷热,闷热,热得人奄奄一息。每个夏季来临的日子,就特别有思乡情结。就类似于那种折柳就要送别,对月就能怀人,登高就需望远的传统情结。  在这
期刊
我摆了一夜的燭灯  自顾自地念  幡啊 找到去时的路  转头 灯不在了  幡上 您不住哭着  我听见的  我却怕了  我匆匆走了  不可能先生  太阳东落西升  海底捞月 天边摘星  葡萄藤上结瓜  公鸡下蛋 铁树生花  粉笔书于白板  你喜欢我  还有  你回来了  (作者系西北大学文艺学硕士)
期刊
摘要:生态隐喻方法是指通过隐喻类比将生态原理和知识映射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用环境学的生态理论和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来分析简·奥斯丁的作品,有助于我们挖掘文艺鉴赏的新角度,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并加深对其作品的主题研究。  关键词:简·奥斯丁 生态隐喻 生态伦理  一、生态隐喻方法论  根据现代生态学,世界是一个由自然、人、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