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有几家足疗店,就该有几个剧场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程和牟森认识的时候是1997年,牟森正在做他惟一卖票演出过的一部戏——《倾诉》,那也是他的最后一部戏。当时,杭程是一个熟稔戏剧圈、看戏成痴的记者。
  2002年,杭程写出剧本《丑儿的春夏秋冬》,牟森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剧评,盛赞这部戏“牛B的结构”。杭程从写剧本走向自己导演,也是牟森在背后推了一把:“你为什么不自己导?”一句话把杭程点醒了。
  多年过去,牟森没有再做戏,但是对于戏剧的观察、对于环境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他看史书、喝酒、游泳,说着那句著名的座右铭:“勇敢做个中国人!”杭程则避开“所谓的商业戏剧”,“说自己想说的那些话”,也读史书,写剧本,追溯过去,拷问现在。
  二人老朋友相见谈戏剧,滔滔不绝。说起排练《丑儿的春夏秋冬》时,艺术家张大力还在舞台布景——一个集装箱上——喷过他代表性的人头像。“这个作品若是保留下来一定值钱。”两人相视而笑,又是好玩又是惋惜。
  他们更多地谈起现在的戏剧环境,两人都说:“我绝不抱怨。”牟森认为:“创作力上不去,得怪自己。”杭程说:“你要的是什么,就应该干什么。”
  眼下人们鼓吹商业戏剧,票房成了戏剧的一个重要指标,牟森不反对,他说:“商业化是中国戏剧惟一的救命稻草。”到一个好的时候,一个社区有几家足疗店,就应该有几个剧场,“足疗捏脚,戏剧摸心”。
  
  BQ=《北京青年》周刊M=牟森H=杭程
  BQ:现在的原创戏剧,如果不是轻松搞笑的,观众好像就不怎么买账。
  M:在工业社会,和演出戏剧电影有关的一个最重要的词儿,“分众”。所谓类型是对着受众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戏是给所有人看的,什么叫大众呢,对我来讲,大众就是分众。我做戏剧那些年,我对应的受众是欧洲的、北美的艺术节,不是嘉年华式的艺术节,是他们选择的我,我做的那个戏很明显不是给北京的观众看的。像有些导演也是被选择的,他为宣传部排戏,挣“五个一”的钱,无可厚非。谁都别吹牛B,大家都是为自己的受众排戏。我说商业化是中国戏剧惟一的救命稻草,很多人争:创作上不去,是因为都被商业化毁了!我就没找着过这个因果链条。我是把个人好恶跟业务观察是分开的,如果谈好恶,我说我不是他的受众,我没资格也没权力对他的戏做一个判断。我看完一个戏做的判断是我喜欢不喜欢,但我不会说好或者不好。我是最讨厌非此即彼,所有的东西都是共存的,这共存就是商业化。你要回到行政化,又XX的是非此即彼了——只许我在,你不能。
  BQ:那大家讨论戏剧的时候都在谈论票房。
  M:对啊,我觉得这天经地义啊。我觉得创作力上不去,一定要怪自己,不能怪商业化。这个事儿我要讨论起来,要看跟谁比。他的戏不挣钱,就不好,这逻辑成立吗?!
  BQ:那么杭导,你的戏是指向哪些人的?
  H:我不知道我的受众在哪儿,就着牟森的话说啊,我这十年是我选择出来的。你说商业化把你毁了,是你选择的。怎么我没选择呀?怎么商业化没把我给毁了呀?我有三年就不打算干戏剧了,没人搭理我,也有人给我投钱做所谓的商业戏剧,那我就不做了,我就开车玩儿去了。现在有人投钱给我做戏,这就是我选择出来的。你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应该干什么。
  BQ:有人会觉得,是糟糕的环境,让他做了错误的选择。
  M:刚才他用到一个词,就是抱怨的问题,比如说《倾诉》,那是我惟一一个卖票的戏(失败了),但是我不抱怨,我就怨我自己,确实没人拿枪逼着我干。
  H:我没事儿干的时候,有人找我排所谓的商业戏。我就是生理上干不下去,这真没法选择,本来想,捏着鼻子干吧,挣点钱;干不下去,捏着鼻子我也干不下去,只能选择你该做的那些事儿,那有人就会选择我,有人愿意跟你合作,有人愿意看你的戏。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同意牟森的看法,不能抱怨,你牛B你自己选择。
  BQ:那为什么大家又说中国的商业戏剧不够成熟呢?
  H:这跟社会的文化机制有关系。从行业角度看,分工、专业化程度都不够。
  BQ:你之前提到,国外的商业大戏很好看,国内做不出来。
  H:我去了趟爱丁堡,到处都是戏,给我的感受就是大家都很真诚。虽然大部分都是业余的,但他们都很认真,有自己的观众,能赢得掌声。我们是作为演出商去的,他们演戏请来世界各地的演出商和市场方面的人看,演出商把戏剧带到自己的国家演出,他们就可以进入到正规的剧场。然后再有一轮,就可以请回到大剧场去演出,再好的话,请你到西区百老汇。他的形态比较健康,真正好的导演才去做商业的音乐剧。
  M:商业这个词也是一堆歧义,首先又得讨论商业是什么意思。比如说咱们作为这个年龄段,我比你们大,我最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家电。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买一部相机,我得托人从香港用飞机带到北京来,但你现在进任何一个卖场,不管是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所有东西都是任意选择。这是商业化的结果。所谓商业化,第一就是非垄断化、非行政化。现在整个戏剧在今天基本上还是一个表面上说不垄断了,实际还是一个垄断行业。
  H:我们不反对商业化,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公平和反垄断。现在也一样,有一批导演拿着国家的资源和民间资源,是有垄断性的。
  M:我写过一篇长文,说,在中国要真想做,最重要的就是场地。那么在今天其实它最应该跟房地产商结合,一个社区有多少家足疗店,就该有多少个剧院,其实戏剧跟足疗是一样的,只不过那个捏脚,这个摸心。你真正要非垄断了,就不是文化部门所谓的独资经营了。地产商在社区做几个戏院一点不费劲,北边那个大小区天通苑,绝对要有几个戏院,但现在经营剧场这块就是高度垄断的。所以说商业化是救命稻草吗?咱们根本就没做到商业化。
  H:像我是夹缝里生存。我老说国内的商业戏剧只有两个资本,一个是政府资本,一个是资本家的资本。政府是要替“他”说话的,资本家是要替“他”挣钱的,这对我的创作都是不利的,都是我不愿意选择的。所以我是在夹缝里。有时候我是运气好,撞着就撞着。
  M:西方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比如国家剧院,欧洲跟美国又不一样。因为在欧洲有政府补贴。比如说德国的政府补贴会占到大概三分之一,然后票房会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会来自企业等地方。但美国是完全没有政府这块。美国政府宁愿去给基金会,美国基本就是纯商业了。但美国有大学,有专业的戏剧院校,还有各种社区都在排戏。戏剧也会成为教育手段。不同的戏剧会有不同的资金来源,对应着不同的服务对象,特别丰富。但我们这儿特别混乱。因为我们在讨论商业的时候,都不把政府的钱算做商业。我认为那是最大的商业。因为现在有一批导演,都在吃这个,那怎么就不是商业了呢?!
  BQ:你刚才说社区有几个足疗店就应该有几个剧场,但是也没有那么多做戏剧的人?
  M:其实这个事我们不用操心,政府更不用操心。而且戏剧就是心灵按摩的地方,别搞成什么文化。
  H:只要机制健全了就不缺人才,因为人才一定去钱多的地方。
  BQ:那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大部分戏都会是轻松搞笑的?
  M: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不去看,这个不矛盾。
  H:你给大家留足够的平等空间,牛B的人就会生长。
  M:因为钱和资本是最聪明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说因为我有钱就愿意赔了一个再赔一个。资本是本质,它活就有它存在的空间。你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就否定,这个否定没有意义。
  H:另外一个问题,放开来会不会都是搞笑的戏?会的。这是整个国家民族走向的问题。比如我读史,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到民国杂文,到现在小品二人转,文化走向就是一个衰落过程,肯定是搞笑的居多。
  BQ:但是乱七八糟的规则会影响创作?
  M:应该是的,就是潜规则。吴思老师阐述得非常清楚。中国文化所谓的博大精深我归纳为五个字就是“讲礼不讲理”。第一个“礼”就是潜规则,真是“博大精深”。但是公理不讲。
  BQ:那假如几千年都是这样的......
  M:所以我就绝望了。我就勇敢做个中国人算了。所以我改了句歌词,不是“做个勇敢中国人”,只能是“勇敢做个中国人”。
  BQ:杭导,你读历史也是很悲观吗?
  H:太悲观了。十年过后,为什么做《丑儿》不做《新青年》,就是因为没有愤怒了,都是哀伤了。《新青年》是愤怒的,一腔怒火喷在舞台上,现在都是哀伤,更多是悲悯。但看历史也是洗礼的过程,看问题就更高一点。《丑儿》其实就是个近代史。中国人为什么活成这样,往前看,其实是没看到。
  BQ:牟森老师,当年你的戏剧是带有实验性质的,现在好像这样的戏不多了。
  M:我说做戏剧要看你是跟谁比,你可以给自己找到评价系统,对我来讲就是我自己。1997年,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做戏剧了,因为我知道超越不了自己了。因为我的戏叫做作品,什么叫作品,什么叫产品。产品是求稳,作品是求新求变。这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它存在两种属性。我那个时候在做作品,作品就是要你自己知道一个比之前更好。我现在总结经验就是太年轻太贪心,运气好到那个程度了。当时国际上给我投钱的,我两年排五个戏,太多了,能力跟能量跟不上。那是很痛苦的,所以不做就完了。
  BQ:现在是不是“作品”少了?
  M:我只能说我自己的出发点是做作品,但那是因为我面对的是市场。西方的艺术节就是要作品,我面对的受众就是要作品。
其他文献
麻雀瓦舍和其他的LIVE HOUSE有点儿不同。大部分时候,它不狂躁、不局促、不挥汗如雨、不满是酒气。这里的演出民谣居多,气氛便少了激烈,多了柔和。  这家由原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的厂房改造而成的LIVE HOUSE,也是寸土寸金的东三环旁国贸周边仅存的工业“遗迹”之一。双井桥向东,在路边靠“劲松口腔”一侧的胡同右转,走进红点艺术厂,即可以看见这家挂着“密集恐惧症者慎入”牌子的LIVE HOUSE
期刊
有关公共环保概念的推广,魏明辉描绘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场景,在音乐节或者是艺术展览、嘉年华、旅游景区或者是在超市、菜市场,人们手里面都拿着漂亮的购物袋。它们的前世可能是某一些大型活动的“道旗”,之前在电线杆上、路边飘扬着,随着会议的结束,它们似乎已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它们的质地轻薄但是坚硬,能扛得住风,耐雨淋。现世它们被统一回收、分类、整理、设计、制作,以低廉的价格分发到市民手中,承载衣服鞋袜萝卜白菜
期刊
名词解释:经济适用女  听说过经济适用女吗?如果没有,那么你落伍了。  一个目标定位为“经济适用型”的时代正在开启。这一切反映在婚恋上,就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所谓务实,“经济适用男”日益吃香,“经济适用女”也随之出炉。  经济适用男是指身高一般、相貌普通、性格温和;工资不一定高,但收入稳定,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工资无偿上缴给老婆;发生意见分歧时,能够耐心倾听、适当让步、和平解决。不吸烟、不喝酒、不
期刊
穿过前门的城门楼,走不远就是前门大街。一水儿的灰色建筑,古樸而雅致。Capital M就坐落在前门大街街口,前门步行街2号。不同于外观的古色古香,Capital M内可谓“灿若云霞”。整体的西式风格之中混入了大量的东方元素,比如牡丹花、祥云的造型,素雅低调,点缀其中却不突兀。更抢眼的是墙壁的大幅壁画《Journey》描绘了四季更替间的河流,成为餐厅的标志性装饰。奔放而炽热的明艳色彩,让整个餐厅都仿
期刊
1999年,朝阳区新东路幸福三村路口至城市宾馆路口之间西侧,有一个酒吧叫88号,当时没有在这里混的人,后面的人生几乎混不下去了。  我是1999之春杀进88号的,是被摇滚天煞星何勇带进来的,北京不少主力酒吧,起初都是何勇带着我混的。所以,我尽管比何勇大10岁,我也义不容辞管何勇叫“勇哥”。  在88号混的“尖果”们,如今已经丰满成熟了,她们依然“尖”,但是“尖”得有教养。有些88号的“尖果”,如今
期刊
博古论今 文脉传承   由北京上善雅和文化艺术中心倾力打造的雅和艺术沙龙,于2012年9月在北京上东盛贸饭店盛情启动,雅和艺术沙龙将以“博古论今 文脉传承”为主题,每期名家讲座现场倾力相传,艺术界明星名人雅集荟萃。  活动当天,中国侨联副主席李昭玲女士、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等领导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一个充满朝气的艺术机构启动。首期特邀嘉宾著名艺术家、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教授展开了精彩的演讲,讲述几
期刊
因为手机号属于比较早的号段,所以,这些年就一直深受垃圾信息的困扰。这就好像电线杆子,因为我这个电线杆子位置好,在大街上很显眼,所以那些贴小广告的路过打酱油的,都要过来贴一张。  前些年,垃圾信息主要是短信,卖房子开发票搞按摩,也不时收个只有银行账号之类的,偶尔也回个“已汇十万请查收”,都是茶余饭后闲的。这两年,推销电话开始明显多起来,而且不胜其烦。中国的事就是不走寻常路,明明是推销电话,你还得客客
期刊
《零容忍:香港廉政公署40年肃贪记录》一书近期上市,引起各方人士广泛关注。香港的法治与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廉署这一独特机构。为什么在香港廉政程度如此之高?为什么廉署使贪赃枉法者闻风丧胆?诸多疑问,本刊对话作者何亮亮。  BQ=《北京青年》周刊H =何亮亮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警界、政界几乎到了无人不贪的地步  BQ:香港是一个高度规则化和法治化的社会,一切有序,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
期刊
164组录像短片记录下中国目前可以考证的所有帝王陵,艺术家阚萱用100多天、行程28000公里完成了一次艺术考古。在尤伦斯9月中开幕的“阚萱:大谷子堆”新展中,现场被布置得好像城墙迷宫一般,阚萱的作品就嵌入其中。  阚萱以录像创作为主,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少有人涉及的领域如鱼得水,成为国内早期从事录像艺术的一批人。把图像创作当作一种个性写作的方式。对她来说,每一件录像作品不过是一篇视觉可视的日记而已
期刊
小小的一瓶白酒,如今早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势力。只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也盯上了这个宠儿,即使连老酒饕也偶尔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迷失。假货泛滥的情况又何止常见于白酒市场,面对芸芸的造假者,人们惟一能做的也许只有一声叹息而已,造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清两代的中后期。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没有良性意识形态引导和当下的社会价值观颇为相似。于是,社会行为的失范,也促生了造假之风的盛行。  明清时期,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