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手绢:童年的快乐与游戏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ALDO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场上孩子们围成一圈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一条黄色的薄纱替代了原来方方正正的手绢,拾到手绢的孩子奔跑着、追赶着,手中的薄纱如一片彩云,和着加油声、欢笑声一起在空中飞扬,飞扬!望着眼前的情景,时光仿佛倒流,手绢替代了纱巾,那是我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欢乐。
  丢手绢是上世纪每一个孩子都玩過、都喜欢,也都乐此不疲的音乐游戏,它是当年在延安保育院工作的鲍侃为孩子创作的儿歌,后经著名音乐家关鹤岩谱曲,传唱至今。
  手绢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孩子们的必备之物。记得小时候,每天妈妈都会用一个别针把干净的小手绢别在我衣服的左侧肩膀处,卓娅式的衣服上因此仿佛盛开了一朵小花,在那灰色的年代,多了许多的色彩与美丽,也多了几许的讲究与斯文。
  手绢本是擦汗、擦鼻涕用,但过去的生活贫瘠,孩子们没什么玩具,随身的手绢变成了一件玩具、一个道具。我们常常会取下手绢,叠飞机、叠元宝、叠小衣服、叠小耗子……那或穿着格子衣服或穿着小碎花的小老鼠,会被我们藏在身上,让另一个小朋友找呀找呀,摸到痒痒处,女孩子们咯咯地笑个不停,发出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而有时男孩子们会让小老鼠突然从手中窜出,猝不及防的,伙伴们会发出一阵阵惊叫。小手绢生出了多少童年的欢乐和美好。而当一群孩子在户外游戏时,小手绢自然就成了游戏的道具,“丢手绢”的游戏想必正是鲍侃老师在观察和与儿童生活、游戏中得来的神来之笔:“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炎炎如火的夏日,在清风习习的秋日,在北风瑟瑟的冬日,一群娃娃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红扑扑的脸蛋上闪着明亮的光。大家拍着小手,唱着儿歌,一个孩子拿着一块手绢,随着“丢呀,丢呀,丢手绢”的旋律,手绢轻轻地、悄悄地落在了一个小朋友的身后,而此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手绢落在了哪儿,唯有那个孩子不知道,那一圈的小眼睛里是怎样的着急,又是怎样的期盼,更有一种佯装不知、故作镇定的可爱。
  多想告诉那身后有块手绢的你,手绢就在你身后,快去捡、快去追,但我又不能告诉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规则的意义,知道谁也不能去破坏规则,活动中的规则是对每一个人的约束与保护。这是自由与纪律的考验,是速度与机智的比拼。短短的几句歌词,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游戏,就这样一代一代传唱,一代一代玩着,养育了几代人,也快乐了几代人。
  这就是游戏的魅力,这也是童年的意义所在。在游戏中感知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规则,在规则中获得成长。两难中的孩子们,游戏着、游戏着就成了真实的生活,知道了生活常常就是这样,它需要我们去制订规则并遵守,需要我们在适时的时候做出取舍,价值的天平上称着我们对世界的判断与选择,也称着我们的自律与道德。
  “丢呀,丢呀,丢手绢”的旋律,从小唱到大,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中回响!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观摩大班的活动区活动。走到数学区的时候,见一个男孩在做10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前边已经做了1 3=4,1 5=6,2 2=4,2 3=5,1 6=3,共5道题,5道题对了4道,只有1 6=3是错误的。按常理来看,1 6这个算式并不比1 5、2 3等算式难,为什么5道题里只有这道题错了呢?出于好奇,我停下来观察这个男孩做加法题。  原来,他用的是数手指的方式:看见算式里有1,就伸出左手的一根手
一天,中班在进行户外游戏。老师预设了“画水印”的活动,让孩子用杯子舀水洒在水泥地上,然后用粉笔画水印,来让孩子们体验用水画画的乐趣,感受水的变化。  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有目的地用水洒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进行了圈画。“老师,我画了太阳。”“我画的是小河。”突然,菲菲跑了过来:“老师,我们的变成大海了。”由于几个孩子集中在一起洒水,而且水量也比较大,水流聚集在一起,变成了很大的一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为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借助家长沙龙这一方式,帮助家长了解自己、读懂幼儿。下面以一次“说说我家孩子”的家长沙龙为例,谈谈我们的实践经验。  围绕本次沙龙主题,我们同家长交流的主要问题有:您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优点?
为什么是“安吉游戏”  游戏就是游戏,在任何地方都是游戏,在游戏前加上一个地名,难道是指当地文化所特有的游戏?“安吉游戏”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在安吉开展的游戏就是任何地方都能开展的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叫“安吉游戏”呢?  我最早接触安吉的幼儿园游戏是在2012年,那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专委会年会的观摩现场。第一次看到安吉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着实让我震撼,令我欣喜。让我震撼是因为
【摘要】一个人的“同课异构”作为探究有效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教师的思维火花。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学情和班情的分析与把握,在小学美术《字的联想》一课教学设计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针对班级现状优化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变”。  【关键词】同课异构 同中求“异” 异中求“变”  一、困惑——单调重复  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漫步在美丽的校园,翻看着手机里学生的美术作品,
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教师成为幼教主力军。他们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学历在大专及以上,有思考能力、有理想、有朝气、有热情、愿意探索和尝试,内心渴望被认可;但同时他们的教育实践经验还需要不断积累。如何基于新教师的特点进行一对一指导,我采用了“真——实——赏”的三步走策略。“真”即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实”即引导教师边体验边反思,生成改进方案;“赏”即持续关注,欣赏教师将所知教育建议转化为工
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对人一生具有奠基性作用,更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发展和成长的底色。因此,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荣誉和责任也对其品格德行、人格修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不仅要按照国家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具有幼教特色的“好妈妈”,更要耐心、细致、有大爱,尊重和理解幼儿。  心有大爱——  幼儿教师师德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而规则是生硬的。一日生活中,有时出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恰恰是由于教师不合理的活动安排引起了消极等待,为了约束消极等待中的好动幼儿,教师只能颁布生硬的规则。其实,如果教师如果能让幼儿自主建构规则、灵活运用规则、充分环境暗示,就能很好地化解幼儿好动与规则生硬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1.自主建构,提升规则意识  为了让参与游戏的幼儿能自主遵守规则,我们开
雾霾严重时,幼儿园通常会放假。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也能过得快乐而有意义,我园利用数字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指导家长在家里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前录制寓教于乐的亲子锻炼小视频,并把孩子们喜欢的一些体育游戏制作成动画片,上传到云端的数字校园平台或微信群。家长可以登录平台,和孩子一起观看微视频和动画片。同时,我们会提醒家长和孩子,雾霾期间如何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通过观看微视頻和体育游戏动
在成都,一所幼儿园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中,用百年绵延不断的时光,书写着中国学前教育人办园的“历史”和“精彩”。著名诗人流沙河在《锦城1947》中这样回忆她:“黑漆双扇大门住宅对面,一家著名的幼稚园,加拿大人创办于1914年,原属基督教会。门上有金字匾,英文为Canadian Center Kindergarten,中文为树基儿童学园。园内花木楼台十分精致,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令人歆羡。周末,门前一排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