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写说明书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5日,王益民老师在班主任之友论坛发帖“写说明书就不是体罚了?”,一时间众说纷纭,许多班主任包括著名的班主任李镇西老师也参与了这场讨论,王益民老师对众网友的观点一一批驳后,集结成文,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通观全文后,我也想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写说明书是不是体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体罚。《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式”。由此可见写说明书并不是体罚,当然它肯定是一种惩罚。那么教育学生要不要惩罚呢?我认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一定形式的惩罚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虽然赏识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赏识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犯了错误,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是惩罚的一种方式。
  作为学校或教师,负有国家赋予的管理学生的职能,这个职能之一就是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进行处理,这个处理涉及到如何进行惩罚的问题,惩罚进行的合理合法就不应属于体罚范围。如何进行惩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惩罚,我们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于是一些人就把部分对学生的合理管理与变相体罚混为一谈,使许多教师连正常的惩罚都不敢进行。
  其实在惩罚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国外的经验。比如美国,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的差异。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他到警戒室去,在那儿有专门的老师根据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理方式。最严重的惩罚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对写说明书的争论其根源在于国家对如何惩罚犯错误的学生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从而引发了一些争议。
  其次,写说明书这种方式该如何使用。再好的工具,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能正确使用,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我经常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对一般的小错误如迟到、说话等以不少于200字为限。有一次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写200字太少了,许多同学不害怕,初中时,我们老师规定写1000字,我写了一回,就再也不敢了。”这个同学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写说明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恫吓学生吗?显然不是,写说明书的目的应该是促使学生自省。这一点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讲得非常明白:“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边怎样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所以学生越写认识越深刻,而不会越写越恨老师。
  许多老师在使用写说明书这一方式的时候,只是借鉴了其形式,而没有掌握其精髓,如有些网友规定学生必须写500字以上,或必须用作文纸写三页,并且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一定得在最后一格里,至于内容是什么,则没有具体的要求,从而使写说明书变成了一种变相体罚,当然应该遭到批判。
  王益民老师对魏书生老师的指责也是只注意其形式,而没有注意到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说明书的实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难免失之偏颇。
  当然,对于自省,王益民老师也有话讲。在批驳一位网友时,王益民老师说:“教育需要自省,但什么都可以自省的话,还要教育干什么?无非是借助于写500字以上的说明书来恫吓学生,假如犯了错误就要坐老虎凳,教育效果会比写说明书更好,但谁都知道坐老虎凳不是教育。五十步与百步而已。”
  我想说的是,如果学生真的学会了自省,真的犯了任何错误都能及时自省,并改正错误的话,那么这个学生确实不需要我们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生学会自省,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吗?我们教育者在教学生学做人的时候,并不是说让每个学生部成为不犯错误的完人,而是教育学生少犯错误,偶尔犯了错误也能自省,从而使自己以后不再犯或少犯类似的错误。如果学生能做到这点,不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成功了吗?虽说反省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学生犯了错误不需要反省,恰恰相反,学生犯了错误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反省,这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反省,改正错误就无从谈起,写说明书不失为促使学生反省的一种好形式,而把写说明书和坐老虎凳相提并论则有强词夺理之嫌。
  写说明书是不是一种体罚呢?在魏书生老师那儿当然不是,但我们许多老师在使用这种方式时无意把其变成了一种变相的体罚,这显然违背了魏书生老师的原意。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先进教育经验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参透形式下蕴藏的教育真谛。
其他文献
同学们,冲刺一刻的号角已经吹响。高三既有压力和竞争,又不乏真诚和温情,面对充满希望和变数的高三,我们惟有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有一段生活,结果或许并不如意,可仍是人生的财富,让人心存感动,这就是高三;有一份情感,倾心付出,虽不完满,却仍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高三;有一支团队,在演绎英雄,续写神话,力争在最后的较量中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这就是我们!  多少个日子,我们在黑夜里静静守候黎明的到来;多少
期刊
班刊,可以说是涉及人员最少的一类刊物:编辑人员和读者加起来不过班级里的几十人。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本小小的班刊同样需要策划、编辑、排版和印刷一系列环节。班刊的编辑制作过程是学生大胆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不断学习、丰富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寓教其中、明理达人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一、有话大家说:在民主环境中彰显真实    班会课上,我将编写班刊的想法与学生说了之后,很多学生流露
期刊
“罗老师,你要小心一点!”清早,办公室里的一张小纸条,在老师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竟然有学生写条子警告我,谁这么胆大包天?我,有着二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教师,多年被评为市、镇优秀德育工作者,怎么可能被学生威胁呢?  年级组长皱着眉头思索着,把那张字条收起来,交给了校长。校长接过那张令人触目惊心的纸条,大为震惊,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我接过字条,血直往头上涌——怎么会这样?没有理由的。几十年来自己一直把
期刊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李镇西先生这样说。初读这句话时,我并不理解。班主任的工作繁琐忙碌,几乎要把全部精力倾注其中,无暇顾及自我,一个人怎么能因此而满足呢?  今年我没当班主任,终于有时间梳理自己的心情,过一过普通任课教师的生活了。每天上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放学后,接孩子回家,洗衣,做饭,睡觉;日复一日大半年过去,生活轻松自在,但我的心却开始荒芜。我怎么了?  我时时忆起以前的生活…… 
期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  ——题记  棱角分明的大青山,以其独特的方式养育着生活在她南麓与北坡的人们。站在阴阳交汇的地方,可以饱览内蒙古高原上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在那沟壑重叠的北坡上,有我难忘的故乡。从未体会过“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壮阔美景,也从未领略过腾格尔歌曲中的悠远与辽阔,有的是走出沟沟壑壑的执着理想,有的是跋涉途中的泪水与汗水……    少年——酸甜苦辣孕育了自信的种子  
期刊
一起没有预料的事件可能引起故障,一个长久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一次危机。  ——加拿大管理学家H·明茨伯格  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是一项把学生培养成有学识、有才能、道德高尚的人的伟大工程。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还要注意学生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同时教师要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促使教师的威信确立,进而变成一种强烈的感召力,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
期刊
每到开学时,班里不时会有个别学生转学。遇到这种情况,很多班主任都表现得比较淡漠:转就转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学生对一个班来说,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如果转走的是一个“好学生”,班主任可能会表露出几丝惋惜;如果转走的是一个“差生”,可能班主任还会流露出几分求之不得的“喜悦”——这下麻烦事儿少了,包袱轻了!  真是这样吗?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班级的一分子突然转学离开,这在一个班级的成长历程中,
期刊
春雨沙沙地下着,大街小巷又绽开了美丽的伞花,赤橙黄绿青蓝紫,像夏莲,如牡丹,似秋菊,构成了一幅清新绚丽的水彩画。我站在五楼的阳台上,俯瞰这流动的画面,心中的遐想仿佛雨中的湖水,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孩提时的我特别喜欢伞。说来也有趣,这爱伞之情竟是由一个舞蹈引起的。那也是一个雨天,妈妈带我去看外地来的一个演出。其中有一个《花伞》的舞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几个去赶集的姐妹来
期刊
尽力而为还不够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
期刊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执政为民。领导干部需要这么做,也应该这么做。那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老师又该怎么做呢?常思为师之失,勿以恶小、而为之;常修为师之德,勿以善小而不为。    老师迟到了也要写检讨    孔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者必先正己,是教育者应践行的一句金玉良言。“言必行,行必果”,“己所不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