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安全不是“赌”来的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to_Dragonb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3日,“甬温线动车追尾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瞬间震痛国人,200多人的伤亡数字让人无比揪心。新华网一则消息称,24日凌晨4时,温州康宁医院的急救室,护士从福州人赵立松的遗体上找到了7张身份证。护士说,他们一家7口都在车上,仅8岁小男孩赵竹幸存。孩子的父亲不幸去世,截至记者发稿时,其母还在抢救。
  在发生事故的动车里,还有些乘客,也像赵竹这般举家享受旅行快乐的,却没想到会遭遇如此不幸。事故发生后,有网友感慨:“以前出门总想着全家人坐在一起,现在如果全家出门乘坐的不是同一列动车同一节车厢,有时候倒是一种幸运。”“幸运”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后怕,害怕出门旅行时,安全得不到起码的保障。
  “七二三”是偶然事件,却在偶然中潜伏着一定的必然。比如。有关事故原因的分析中。“雷击”的解释能否站得住脚,调度为何没起到应有作用?所有这些追问,不仅仅基于此次事故的严重程度,更基于铁路部门过去面对安全质疑时的自信满满。
  2007年就有媒体问,信号是列车运行的眼睛,万一系统出现故障怎么办?南昌电务段工程师杨晓东说,“应付雷击有双套设备”。京沪高铁开通前夕,有记者采访有关专家,问如果高速运行的列车,前方莱段铁轨被冲毁或被破坏了,列车如何能及时获知?高铁网络控制系统专家常振臣表示:“高铁可停车避让”。中国北车集团唐车公司总工程师孙帮成也曾向媒体表示,动车高铁“脱轨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当然,一场特大事故的发生。并不能完全否定中国动车的安全性。但当曾经的承诺在事故面前灰飞烟灭时,公众不得不担心,我们到底有没有为追求速度而牺牲安全保障?动车和高铁到底有没有安全隐患?在追速度争第一的路上,到底存不存在“赌”的心态?
  按照“海恩法则”,每次严重事故背后都有着几十起甚至上百起轻微事故或未遂事故。中国动车及高铁开通以来,我们常常引以为豪的是它的建设速度及运行速度。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高铁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武广线曾有一个电机的端盖飞出来:北京到沈阳的CRH5次列车,多次因为中途故障而停车:太原到石家庄的石太线才建了两年即出现沉降,据说线路沉降最大处达到40厘米。
  高铁发展的大方向不会因一起事故的发生而改变,但应该谨记“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日本新千线开通44年,因列车事故死伤的乘客人数为零,所以,它被称为全世界最安全的高速列车。在日本的铁路安全文化中,发生事故后必须一查到底,并且相同的错误绝不允许犯第二次。这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保障乘客乘车安全,这安全不是“赌”来的。这次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公众对动车、高铁的信任。当乘客需要为自己的出行安全祈祷时,再快的速度又有何意义?如何弥合公众对高铁、动车的信任,需要铁道部门付出更多行动。(来源:2011年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燕)
其他文献
在众多的调料中,有一类具有特殊的香气,常被用于去除鱼肉类的腥味,尽管它们的用量很小,但研究证实,它们是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具有活血降压、抑菌等作用。
使用GCr15和H13等10余种常用钢制造新型热探头来评价淬火介质的硬化能力.测量了若干淬火介质淬火过程冷却曲线,研究了热探头淬后截面的微观组织和硬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发的
在协作研究中心570 "畸变工程"的"热处理过程中畸变协调加热"这一课题中,对加热过程中畸变发展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热处理过程中畸变的奥氏体化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
以食物来防病治病,成了现今保持健康的一条捷径。因此,特向您推荐以下各种“食物医生”。
过共晶Al-17%Si-4.5%Cu-0.5%Mg合金通过0.6%Na+1.2%P-Cu变质处理获得初晶硅细小的微观组织.在固液两相区进行等温热处理,结合金相分析研究了组织的演化规律:等温热处理的初期
根据所收集的试验数据,建立了预测钢的奥氏体形成温度Ac3和Ac1点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散点图和均方误差、相对均方误差和拟合分值3种统计学指标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
高速公路网给有车族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全封闭、高车速的高速公路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通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它就是一条方便、快捷的“坦途大道”,而
我公司是马钢最大的轧辊和冶金备件修复中心,热轧槽钢轧辊的堆焊修复是其中1个典型品种.该轧辊堆焊后,必须经专用热处理设备进行回火处理.实践证明,用RT2-230-6型热风循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