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寡欲 自爱自全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世宗、穆宗先后逝世,张居正赋役制度改革由盛转衰,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相继发生,诚可谓多事之秋。吕坤这一年28岁,作为心怀家国天下的传统知识分子,此情此景无疑让他痛心疾首。虽则未及而立之年,然经历过丧父失母,为官清廉有异政,学问渊博有奇文的人生蜕变,他开始有意识地沉淀自己,随得随录地创作一本名为《呻吟语》的书,此后的三十年,他的呻吟之语不断地闪现出哲理的火花,对衰落政治、社会风气的痛疾也如惊雷般不断回响。在此书原序中他写道:“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何病也?借其在《忧危疏》中的话来概括即为:“当天下之势,乱象已形,而乱机未动。天下之人,乱心已辨,而乱人未倡厥。”当时天下,表面安定,但乱象丛生,人心亦乱,社会病入膏肓。他说这呻吟之声是为“医己”,但我们都明白,他想医的是天下。
  这部语录体文集,行文灵活,或长或短,形随意移;儒为根底,兼采众慧,亦庄亦谐;寓言性、文学性、趣味性、哲理性强,语言“简重真切”。全书凡六卷,共十七篇。前三卷为内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后三卷为外篇,分为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涉猎广泛,体悟性强。反映出作者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同时也表现了他权变、实用、融通诸家的思想。今天我撷取《养生篇》中的章句,与诸君分享《呻吟语》中的养生思想。
  养生法多 养德第一
  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嵇康善养生,而其死也却在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德在我,而蹈白刃以死,何害其为养生哉?
  当今很多人一提起养生来往往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打开朋友圈也看到很多人都在分享养生的“妙方”。其实归结起来也无外乎有服药食疗、避险辞难、四时谨慎、清心寡欲等方法。诚然,这些方法确实可以让人延年益寿,对养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养生固然是为了长寿,但却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完善。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擅长养生之道,经常亲自采集上好的药材制作药食服用。他对养生的理论也很精通,著有《养生论》。然而他生逢乱世,却并不一味地追求保全性命之道。他娶了曹操的曾孙女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司马昭为了夺权,曾拉拢他,让他做官,他却不肯投靠,还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斥责朋友山涛依附权贵,与司马昭结下仇隙,被处死刑。临刑前弹奏的《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而他的从容赴死更是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气节。像嵇康那样为了美好的德操而甘愿就死,又哪里会违背养生的道理呢?如果违背了道义,苟活于世,又与死了有什么分别呢?
  非不爱美 惧祸之及
  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不多则不令人败。
  人性贪婪,喜欢多多益善,却不知多虑伤神,多欲伤身,“多”往往是养生的大害。老子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养心之要,正在于淡泊寡欲。人之所以喜欢多,正因为东西美,所以不勘破“美”这一关,不可以谈养生之道。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总喜欢做“加法”,殊不知,“减法”更为重要。减去不必要的欲望,或许幸福和快乐就会同时而至。下面一章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仁者能泄 智者知泄
  夫水遏之,乃所以多之;泄之,乃反以竭之。惟仁者能泄,惟智者能泄。
  人的欲望,就像水一样,越是去遏制它,它的力量就越是强大。所以对待欲望,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要去疏导,而不是去遏制。遏制欲望,只能使欲望最终像洪水泛滥;疏导欲望,才可以使它由多到少,逐渐枯竭。疏导不是纵欲,应该培养高尚的情操,高雅的趣味,以心灵的充实来代替物质的欲求。仁者爱人,能够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欲求;智者明理,知道欲望的危害。向仁者和智者看齐,可以学到养生的道理。
  当我们漫步在心灵的百花园里,请不要被那些缤纷的欲望之花迷住了双眼,那一时的绚烂怎比得上天高云淡、万里无边的德之草原呢?
其他文献
我是农家子弟,小时候家境贫寒,孩童时衣衫敝旧、粗饭裹腹,每当小伙伴们穿上新的衣服时,心里总是羡慕不已。那时父亲对我说,不能比吃穿,要比志向。  父亲是50年代的初中生,他时常提醒教育,内心深处也慢慢地认同了他的观点,生活无论怎样的贫困,内心总是坚守着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我对家风家教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通过家教、家训、家规的培育而形成的能影响
期刊
与茶相随陪伴了十几年,仿佛拉长了生命的宽度,放慢了生活的速度,相比较现在许多人像在赶着工作生活一般。冷雪越来越喜欢了慢下来的享受,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怕自己闲下来,如果连续两天,没有紧张的工作,就觉得自己在荒废光阴,浪费生命。但仿佛也就是一念之间,我顿悟了时间的意义。无论我们如何着急,如何去追求获得与付出,如何去抢夺时间。时间仍然只是那个速度,不会因为我们快而快,也不会因为我们慢而慢。我们所能做的便
期刊
怔忡是心悸恶化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现的症状,就是在自觉心慌、心跳、心动过速的基础上,出现了自觉心跳突然停顿或者突然启动,也就是自觉心跳不规律,心律不齐。有的人偶尔能感觉到,到了医院心电图又检查不出来。有的只好上跑步机,诱发检测出来。有的则是有明显的影像学检查的改变,被诊断为早搏、房颤、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怔”是形声字,发音同“蒸”,含义是停顿。人常说的“愣怔”,就是这个意思。  说起“怔”,就不
期刊
宋代不只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史中是一个值得我们了解的特别具备美学品质的一个朝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对宋产生了特别大的兴趣,它是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比较少有的一个朝代——不那么强调军事、战争、武力,而是积极地去建立文化的一个朝代。所以当我们以过去的比较保守的历史观来看待史学时,常常会把宋定位在积弱不振这个角度,但今天人们对于“史观”都有很新的调整,也发现人类能够避免战争,其实是一种很伟大的文明,能够使得人们
期刊
宋朝之后的很多年,当人们评判那个以文治国的时代和那个痴爱风雅的君主,叹息政治低迷之余,依然会对彼时朝代的风范予以致敬和怀想。那是个君王沉心文房、民间文人士子意气风发的时代,今日仍有人通过摩挲当时作品,联想彼时的一二件风雅事。后人临摹瘦金体,易得字体之筋骨,难得其之神韵,今人爱谈瘦金体,因那势如兰竹、瘦骨俊逸的笔锋总能与文人心性相得益彰。偶尔遥想,瘦金体以“金”字替“筋”字,是因创造这字体的人为一国
期刊
高尔基说,他读书时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待棉麻衣物,我亦然。  看“棉”字,一个木字旁。再看“麻”,两个“木”,三人成虎,三木不就为森吗!呀,好一片郁郁葱葱!与棉麻在一起,就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因为那是来自大地的气息。但凡带“木”、“竹”、“草”字旁的汉字,都让我灵魂熨帖。好似坐在三千米高空中的飞机上,总是惶惶然。一直待落了地,心方安。如圣经上说,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最终与草木一
期刊
引子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自古便有,近年来再次听到这句话时竟觉得有些变了意味,仿佛一个奇怪的野兽突然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对此我是不屑一顾的,如此哗众取宠的论点,我实在想象不出,有什么人会相信。  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这一完全颠倒黑白的谬论,竟然愈演愈烈,大有欲甚嚣尘上的架势,这不得不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起来。  谁说我中国不复,崖山之后,时间不远,汉家大明今尚值赞!  一 帝王  崖山海战
期刊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一)  杜甫的诗里似乎少见欢颜。我们熟悉的,是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是他“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劳神,是他“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忧愤,是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沧桑。似乎历史通
期刊
在所有楷体字中最喜欢的就是瘦金体,喜欢它清隽瘦劲如铁骨寒梅,也喜欢它长瞥飘逸如拂风兰叶。而对于这种独特字体的创始人宋徽宗赵佶我却总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怨憎怜复杂情绪。  他是古往今来最有才华的帝王,也是政治上无能的君主,北宋的灭亡虽不能全部归咎于他,但却是他的临危禅让,用人不善导致了靖康之乱,使得宋从此分为了南北。  李清照  那年的李清照四十三岁,是艳冠宋词之首的闺媛第一词人,也是婉约词的代
期刊
一直想做一个素心的女子,写一手端方的唐楷,绘一笔淡雅的竹兰,闲暇时暂逃离红尘的熙攘,端坐在自己的时光中,恣意挥毫,涂抹出一片禅静的世界。  未学画之前,曾以为墨兰是最容易掌握的花,那些或紧促挺拔之初发,或斜曳舒展之芳华,或端雅函韵之晴容,或吹折劲偃之风姿的兰,即便是有千种姿态也不过简简单单的疏疏几笔,就能勾勒出令人欢喜莫名的清逸秀雅。等到真正开始学习国画,才明白笔墨简洁处,才用意最微。真是要做到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