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治理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初探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生产组织的网络化与关联化不断增强,内含有信任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体制的关键特征。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面临着产业升级问题。本文从网络关系角度构建了产业升级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
  作者简介:赵朝,女,长春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2-0014-03
  
   一、关系经济地理学与网络治理研究简述
  
  聚焦于网络研究的关系方法与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组织方式的一个基本转变相吻合或是同时发生的(Boggs and Rantisi,2003),即全球经济运行的一体化、生产组织的网络化与关联化。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体制众多特征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内含有信任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是新资本主义——关系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
  Leyshon(1998)、Castree(2002)认为,资本主义是由无数的、杂交的金融和商品网络构成的。经济运行方式的显著变化形成了新的信念与新的话语,即资本主义已经变为更加认知和博学的,由此创造支持交流、学习、创新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管理中的当务之急。Thrift (1998)认为,软的资本主义的新的管理话语强调人的发展和软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同感、连通性、信任的价值。由此,商业成功的关键是构建发挥知识通道作用的与人为善的内外部关系架构。桑勒(Peter Sunley,2008)认为,商业教育中这种新的关系话语之所以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它便于商业管理并为其确立优先重点。墨菲(Murphy,2006)强调指出,信任是影响经济空间,如生产、创新和商品网络的构建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信任是厂商之间和厂商内部网络的必需要件,它使得关系具有根植性和稳定性,能够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并帮助构建全球经济新秩序。
  聚焦于人际关系和网络研究的关系经济地理学,对于深刻理解商业运作方式,特别是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知识的生产和分配,有着显著的理论进步性和适用性(Peter Sunley,2008)。Allen、Massey and Cochrane (1998)将该方法应用到对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研究,强调社会空间也能够被理解为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可以被理解为网络、互动、并置以及大量链结的咬合产物,所有的社会现象都通过它们得以生成并存活下来。
  Dicken、Kelly、Olds and Yeung(2001)主张“网络由此成为我们理解全球经济的基本分析单位,而不是个人、厂商或国家。”他们建议将关系方法聚焦于所有类型的网络和关系。Bathelt and Glückler(2005)主张,各种各样的资源因其前后关系互动本质而都是相互关联的。“关系(relation)”是指人际间、组织间的网络或各种类型的联结,用以表示实体之间所有形式的网络和关系的重要性。“关系的(relational)”则被用来指一种基于强联系、长期互惠关系之上的特定经济协调或治理模式。这些关系被认为是知识交流的便捷通道,具有非正式、面对面、协作与合作、高度互信等特点。关系是动态的演化过程,而不是无生气的惰性物之间的静止的链结,行为主体也不是事先构成的或自我存在的(Emirbayer,1997;Lee,1989;McDowell,2004)。关系契约通常被界定为长期的根植于社会关系、社会情感、从而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办法,一般具有非正式、自我强化等特点,并被未来的关系价值所维持。基于关系契约,可以确立起一种不同于公平交易关系的根植性商业链结。前者的驱动力是机会主义和逐利性,具有冷淡化、非人情化和原子化特点;后者则能产生信任及合作性的行为,这为穿越厂商边界的知识转移和学习创造了新的基础(Uzzi,1999;Uzzi and Lancaster,2003)。“关系资产”被视为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它强调密集的、邻近的面对面关系的重要性,人们通过这种关系分享默会知识,提高交易效率。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
  
  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大规模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陈才,2004),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聚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企业的衍生等方式逐步自发形成的”(俞培果,2006)不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主要是政府调控的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依托丰富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中心城市,东北逐渐成为全国原油、木材、煤炭、钢铁、多种重型装备及商品粮基地,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企业规模大而全、企业办社会和部门与区域的矛盾与协调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进程(陈才、佟宝全,2004)。
  随着2002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相关的讨论再次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和重要课题(陈才,2003;胡鞍钢,200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是根本的突破点(李诚固,200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产业空间基本建成,主要包括:以辽宁鞍钢为主体的钢铁工业体系;以辽、黑两省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以大庆油田为主体的石化工业体系;以长春一汽集团为主体的汽车工业体系;以吉林为主体的医药工业体系;出现了西柳、五大连池、同江、抚远等一批专门性职能小城镇,基本形成以中部“哈—长—沈—大”、北部“齐—大—哈—牡”、南部“丹—大—营—锦—兴”的系列城市轴带。但从整体上来看,城市增长极功能并不明显,企业聚而不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长期分割管理体制也阻碍了企业之间的协作。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势必需要承担更多的转化代价(丁四保,2003)。
  1、产业链内企业间缺少必要的网络连接
  Cowan(2005)认为,对网络的学术兴趣是被以下方面的发展所推动的,即网络技术的进步;作为外包产物的厂商边界的日益多孔性,包括与设计商、供应商更近的链结。集群内的企业往往具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商、合作开发商及销售渠道,同类生产企业在非正式社会关系的调节下,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共识,共担风险,减少恶性竞争,加强企业间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的合作,提升集群的竞争力和区位品牌地位。并且,产业链中的企业易于获得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更好地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状况以及技术演变。在开放的信息社会和市场中占有先机,加快信息交流和技术扩散。
  由于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具有显著的政府主导特点,产业集聚的地区往往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在大中型企业周围集聚了一批产业配套的企业(刘娟 2008),而这些企业呈现出“聚而不集”的态势。徐充、刘鑫(2004)也发现,东北地区产业集聚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集聚规模小、链条短,未能形成竞争优势。这一现象暴露了计划经济的遗留弊病,条块分割的体制割裂了企业间的必要联系,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要求呼唤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产业升级过程中产学研合作转化机制不健全
  波威尔和格罗达尔所讲的“分布式和日益扩大的重大创新和技术进步知识库”,意味着厂商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组织形式,知识和创造力更是通过人际关系和集体团队而产生的。现实表明,企业只有密切与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才能诱发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学校和研究机构只有与企业密切联系,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地、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获得企业资金的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只有共同研究、共享技术指导和培训,共同使用科研器材、共通关键技术信息的服务、人才供给,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实践转化。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高,良好的工业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和学校、科研力量、资源环境等,使东北地区具备了良好的先天和后天发展优势。目前,东北地区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合作体制亟待完善。
  3、投资软环境不理想,外资吸引活跃度不高
  Amin(2004)认为,经济的新发展正将城市和区域转化为网站和节点,这些网站和节点沉浸于组织的全球网络,并在远距离的链结和影响中处于临时的位置状态。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带,与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邻近,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但是,周边国家之间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且政治环境敏感。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落后,东北接受上述地区的经济辐射具有不确定性。数据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除国家投资外,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很小,并且外资在东北三省的分布极不平衡,2004年共有70.4亿美元外资投向东北三省,其中65.8%投向了沈阳和大连。外资的进入进一步增强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外向性,随着东北亚区域协作开发的不断强化,特别是东北亚经济总部在长春正式启动,这将会促进城市地区各类贸易合作区、出口加工区的出现和形成。这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而言,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新一轮国际分工中面临的挑战。
  
  三、基于网络模式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大量经验研究表明,网络化的区域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有效途径,是区域产业保持竞争力和持续繁荣的根本保障。根据产业体系内部要素关联度,笔者构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网络模式图(图1)。该模式是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调控为辅助,产业链内企业纵向链结,且在社会中介纽带作用下产、学、研有机结合、协调运转的区域产业升级网络模式。在该模式中,企业是网络的核心主体;学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源泉,在产业网络体系中担负着科技资源供给、科技人才培养以及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支撑;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是连接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协助技术创新中的要素互动;政府在产业升级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是多重的,既是制度环境、创新环境的建设者,又是产业升级网络的引导者和调控者。在产业升级网络中,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和市场都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其各自效率及互动也决定了整个产业体系的运行效率。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的主要措施是:在继续重视原有产业布局,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特色优势资源等资产开发运营(硬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关系”、“链结”等关键性资产(软开发),关系临近性已经比空间临近性显得更为重要。东北老工业基地只有通过嵌入全球发展网络之中,通过多重关系链结才能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对企业而言,要建立各种类型的链结,通过链结嵌入全球生产网络(GPN)。一方面,借助企业协会或行会推动,加强与产业链国内外、横纵向链结,在网络互动中进行组织学习,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发展与学校、科研机构长效合作的同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不断从“边干边学”走向“学会如何学习”,最终实现企业发展能力的本质性提升,并通过企业的发展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
  对政府而言,要为区域经济主体创造与外部世界打通关系、建立链结的条件和平台,为区域相关主体间的地方网络链结提供政策激励,比如规范市场交易规则,理顺企业竞争合作关系,制定产业政策,加强产业发展宏观指导,促进产、学、研的协作关系,帮助建设区域创新网络等。
  对中介机构而言,要积极引入外部信息、知识和资源,为提高地区产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地区产业竞争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滕堂伟、赵朝.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范式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化创新——基于关系视角的研究[C].“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西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2009.
  [2] 刘娟.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8,(02).
  [3] 方玉梅、潘雄锋.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网络模式构建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07).
  [4]戚欣.网络化的产业集聚与东北振兴[J].长白学刊,2006,(01).
  [5]陈才、佟宝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其他文献
会计核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前提.会计核算的好坏,直接关系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对财务工作和单位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目前,高校会
BOT是国际上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投融资方式。自1984年产生于土耳其以来,已在国际投融资领域内蓬勃发展起来,并且特别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注意,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加强基
摘 要 本文结合几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生態环境保护工作,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生态文明城市支撑和带动作用进行论述。就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一、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几年来,泉州市初步形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建成省级生态市;建成德化、南
期刊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的市场经济也面临着转型,政府作为调控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政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不同于苏
期刊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根本,本文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开发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但由于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起步较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部分企业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必由之路,科研项目管理对于科技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科研经费作为科研活动的支撑,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