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妙法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其水平高低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题方法】
  1.通读语段
  平时学习中,应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通过熟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大体上弄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比如说文体,不同的文体往往表达的顺序、采用的方法乃至语言风格不同,确定了文体之后就可以帮助断句。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不拿现代汉语对词语的理解来衡量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不“以今释古”。这样在对每个词语意思准确理解和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句意、段意乃至文意,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才能有助于准确断句。
  断句时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抓住名词
  抓住名词,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标出阅读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1: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诸葛亮集》)
  在这里,用找名词的方法断句最快。先用横线画出“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4个人物,“渭滨”“关中”两个地名,“军师”一个官职;再找出动词“次”“震动”“惧”“战”“遣”“为”,文意也就基本把握了,断句也就不难了。
  3.找准动词
  动词(包括其他活用动词)多作谓语,往往是句子的核心,其前可牵连主语和状语,其后可连带宾语和补语,抓住动词就可以牵前连后较大范围地分析出短语,就可以确定应该断句的地方。
  例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例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上述两例加点的都是动词,并且在句中全作谓语,抓住这些动词就可以连带它的前后成分,能较大范围地分析出短语来,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划分开,自然就能断句。
  4.看清标志
  首先是虚词标志。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如发语词等句首虚词:夫、盖、初、唯、斯等。它们常常用在句子的开头。
  对话标志的词语:曰、云、言等。这些都属于我们现在说的对话提示语,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它们常用在句末,后面一般要断开。
  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所连接的是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联系的前后很紧密,一般在其前不断开,但是如果“而”是连接的两个句子,则往往在其前面要断开。
  其他的如:以、于、为、则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则”有时放在句首,它的前面需要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一般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之前一般要断句。
  例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5: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
  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到虚词,断句也就不难了。
  5.参考句式
  我们可以根据文言文的句式(主要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特点来断句。此外,利用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如……何,奈……何,若……何,谁……者,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参考。
  例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例7: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上面句子中的“不……乎”和“其……邪”这两种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6.辨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8: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例9:“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跟踪训练】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
  1.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2.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3.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4.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5.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6.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参考答案】
  1.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2.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3.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4.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5.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6.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责任编辑 刘静
其他文献
依据1984—1988年在旱作农田和灌溉农田布置的肥力梯度田区定位试验,分别对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降水生产潜力和热量生产潜力进行了定位研究。通过建立苜蓿产草量与投肥
《诗卫风硕人》这样描述美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女动人之处正是这两句:“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的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如亲其笑貌。”写文章亦如此,而欲达如此效果,莫过于运用“大红灯笼高高挂”式结构精力谋篇、巧妙拟题。   【模版定位】  “大红灯笼高高挂”式作文模版,即“一根红线串三珠、巧拟标题传精神”。一个灯笼单调,两个灯笼拘谨,三个灯笼则灵动多变,既有个体的鲜活透亮,又有整体的丰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密化,在当代和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教育的筛选功能开始并必将上升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犹如一只无形的手,调节
长期以来,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把其结果做为指导大豆育种工作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对于光合作用遗传本质的研究最近才全面展
目的探析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三种肿瘤标志物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
采用多种处理组合、处理方法以及多种生物学指标,探讨了γ射线与EMS复合处理小麦的诱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γ射线与EMS复合处理的M_1代损伤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累加效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Rough Set assisted Meta-Learning method on how to select the most-suited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 with minimal effort for a new gi
随着信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插图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小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个体权利有了愈来愈明晰的认识,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略了对一个弱势群体——中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权利的尊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然而传统纸质教材在走向具体的教育情境时,其所固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