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积累性的学科,与其他理科科目甚至文科科目不同的是,它更需要理解与运用。大家的普遍困惑可能就在于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但题做不对,这也就恰恰对应着我们需要掌握的两个方面:学习技巧与应试技巧。
首先我想就试卷板块来讲讲我的认识:
听力
高考的听力题基本是能听懂就可以做对的,其中对于总结概括的考查相比于基础性词汇短语的掌握要少很多,一般都能够轻松掌握,因此难点就集中在了“听不懂”的问题上。
如果你有类似“我能听懂其中的单词,但连成句子就没办法跟上节奏组成完整的句子”这样的问题,可以选择放慢速度重新听,看能不能在语速很慢的状态下理解语段的含义。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找出听力原文进行对比,效果会更好,或者是直接进行听写,在较慢的语速下进行全文段落的听写,能够更好地掌握句子的结构。
而如果是由于“放慢我能够明白,但是正常语速下就很难听清听力在说什么”这种问题而无法做对听力题,那你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对单词掌握得不熟练,又或者是对句型的熟悉程度不够,如果能够更加注重基础,你的听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阅读
阅读部分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仍然是我前面所提到的看不懂和看懂了但题目正确率很低。对于前者可能更需要的是增强对单词的辨识,阅读需要的词汇量不会超出高考考纲,超纲词汇只占阅读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只要记住了课本上要求掌握的词汇,一般不会出现单词看不懂的问题。又因为段落中很少会以短语进行设限,所以对于最为基础的部分,其实需要你付出的精力不会很多。其次,就是对于整句话的理解,需要注意的应该是对特殊句型以及句子成分的把握。如果能够辨别清楚,对于文意的分析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对于后者,影响更多的是对思想感情的揣摩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这一点就需要大家在大量的题目中去体会了。我不希望大家用过多的题目来训练自己,但是最基础的练习确实是无法避免的。
写作
写作上其实没有过多的技术要求,不需要过于花哨的文章结构,重点在于对基本单词和短语的准确使用,整体能够将思想表达清楚即可。高考作文实际上是“戴着枷锁的舞蹈”,在规定的三段论格式下能够更好地丰富内容,句式多样,用法贴切可能才是最大的亮点。
拓展方法
在前面的讨论中一直在重复基础的重要性,而在基础之中单词和短语就如同建筑中的方砖。现在的试题更注重的是对单词和短语的考查,以及对整体的把握,由此看来单词和短语尤为重要。
下面来分享一下关于单词和短语的一些拓展方法。
1.“阅不厌精,读不厌细。”注意观察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在阅读中一般只会出现3%左右的超纲词汇,说是超纲,但“超”的范围是一定的。许多超纲词汇在多篇阅读中可能会反复出现,因此在掌握了基本单词的前提下,对于这部分单词的了解会对文章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对于一篇阅读,我们可以先以练习的形式做,之后在查词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意思,此时大部分练习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 把美剧当成听力素材。很多同学喜欢看美剧或者英剧,但仅仅把美剧、英剧当成娱乐似乎有些可惜。看美剧、英剧时可以尽量选择有中英双语字幕的版本,在看的时候以英语字幕为主,对听力、单词量扩充和惯用句型表达会有不小的帮助。
3. 将阅读延伸到课外。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英文文章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或者练习册,一些英语杂志或者是网络中的美文也可以成为我们素材的来源。不论是词汇短语或者高级句型,都可以从中汲取,以此来提高自己英语各方面的水平。
关于时间整理与情绪调整
我本身是一名竞赛生,在高一高二的阶段,竞赛与日常课业的平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苦恼于竞赛与日常课程都要兼顾,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其实我认为,竞赛基础阶段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对本周知识进行高效地融会贯通,这样不会耽误平日的其他课程,整体安排相对充实,也不会手忙脚乱。
到了备考阶段,则需要平衡自己的侧重点。生物竞赛的主要比赛时间是从高二下学期持续到暑假,因此在此段时间内可能需要减少对日常课程的时间投入,而需要更专心于竞赛的复习,这段时间的努力很可能会决定未来的方向。
幸运的是我拿到了国家竞赛二等奖,不幸的是我没有拿到自招名额,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回归高考。
正式回归上课的时间基本和一轮复习吻合,因此这时我需要的只是适应原先的角色,跟着老师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仅此而已。只要有良好的基础,回顾原先烂熟于心的东西永远都不是问题。
挫折不是一个阶段的磨难,它可能会伴随着你的整个人生。情绪总是受着外界的影响,但也正因此需要我们的调控。
高三下半学期,各种焦虑一同涌了上来,来自父母、老师甚至于平辈间的无形的压力纷至沓来,心中的不安也在不断增长。
我发现,焦虑很多时候并不完全来源于自己的不足,而是因为前途未知自乱阵脚。压力的来源实际上也是最能帮助你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是你自身劣势的反映。因此我选择了向老师、父母、同学倾诉,探讨我自身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你能更好地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它能帮助你更好地成长,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迎来最终的成功。
在这里,我引用我们老师原来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人的一生总要有一次为自己的梦想竭尽全力!”
英语作为一门积累性的学科,与其他理科科目甚至文科科目不同的是,它更需要理解与运用。大家的普遍困惑可能就在于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但题做不对,这也就恰恰对应着我们需要掌握的两个方面:学习技巧与应试技巧。
首先我想就试卷板块来讲讲我的认识:
听力
高考的听力题基本是能听懂就可以做对的,其中对于总结概括的考查相比于基础性词汇短语的掌握要少很多,一般都能够轻松掌握,因此难点就集中在了“听不懂”的问题上。
如果你有类似“我能听懂其中的单词,但连成句子就没办法跟上节奏组成完整的句子”这样的问题,可以选择放慢速度重新听,看能不能在语速很慢的状态下理解语段的含义。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找出听力原文进行对比,效果会更好,或者是直接进行听写,在较慢的语速下进行全文段落的听写,能够更好地掌握句子的结构。
而如果是由于“放慢我能够明白,但是正常语速下就很难听清听力在说什么”这种问题而无法做对听力题,那你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对单词掌握得不熟练,又或者是对句型的熟悉程度不够,如果能够更加注重基础,你的听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阅读
阅读部分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仍然是我前面所提到的看不懂和看懂了但题目正确率很低。对于前者可能更需要的是增强对单词的辨识,阅读需要的词汇量不会超出高考考纲,超纲词汇只占阅读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只要记住了课本上要求掌握的词汇,一般不会出现单词看不懂的问题。又因为段落中很少会以短语进行设限,所以对于最为基础的部分,其实需要你付出的精力不会很多。其次,就是对于整句话的理解,需要注意的应该是对特殊句型以及句子成分的把握。如果能够辨别清楚,对于文意的分析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对于后者,影响更多的是对思想感情的揣摩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这一点就需要大家在大量的题目中去体会了。我不希望大家用过多的题目来训练自己,但是最基础的练习确实是无法避免的。
写作
写作上其实没有过多的技术要求,不需要过于花哨的文章结构,重点在于对基本单词和短语的准确使用,整体能够将思想表达清楚即可。高考作文实际上是“戴着枷锁的舞蹈”,在规定的三段论格式下能够更好地丰富内容,句式多样,用法贴切可能才是最大的亮点。
拓展方法
在前面的讨论中一直在重复基础的重要性,而在基础之中单词和短语就如同建筑中的方砖。现在的试题更注重的是对单词和短语的考查,以及对整体的把握,由此看来单词和短语尤为重要。
下面来分享一下关于单词和短语的一些拓展方法。
1.“阅不厌精,读不厌细。”注意观察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在阅读中一般只会出现3%左右的超纲词汇,说是超纲,但“超”的范围是一定的。许多超纲词汇在多篇阅读中可能会反复出现,因此在掌握了基本单词的前提下,对于这部分单词的了解会对文章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对于一篇阅读,我们可以先以练习的形式做,之后在查词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意思,此时大部分练习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 把美剧当成听力素材。很多同学喜欢看美剧或者英剧,但仅仅把美剧、英剧当成娱乐似乎有些可惜。看美剧、英剧时可以尽量选择有中英双语字幕的版本,在看的时候以英语字幕为主,对听力、单词量扩充和惯用句型表达会有不小的帮助。
3. 将阅读延伸到课外。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英文文章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或者练习册,一些英语杂志或者是网络中的美文也可以成为我们素材的来源。不论是词汇短语或者高级句型,都可以从中汲取,以此来提高自己英语各方面的水平。
关于时间整理与情绪调整
我本身是一名竞赛生,在高一高二的阶段,竞赛与日常课业的平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苦恼于竞赛与日常课程都要兼顾,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其实我认为,竞赛基础阶段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对本周知识进行高效地融会贯通,这样不会耽误平日的其他课程,整体安排相对充实,也不会手忙脚乱。
到了备考阶段,则需要平衡自己的侧重点。生物竞赛的主要比赛时间是从高二下学期持续到暑假,因此在此段时间内可能需要减少对日常课程的时间投入,而需要更专心于竞赛的复习,这段时间的努力很可能会决定未来的方向。
幸运的是我拿到了国家竞赛二等奖,不幸的是我没有拿到自招名额,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回归高考。
正式回归上课的时间基本和一轮复习吻合,因此这时我需要的只是适应原先的角色,跟着老师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仅此而已。只要有良好的基础,回顾原先烂熟于心的东西永远都不是问题。
挫折不是一个阶段的磨难,它可能会伴随着你的整个人生。情绪总是受着外界的影响,但也正因此需要我们的调控。
高三下半学期,各种焦虑一同涌了上来,来自父母、老师甚至于平辈间的无形的压力纷至沓来,心中的不安也在不断增长。
我发现,焦虑很多时候并不完全来源于自己的不足,而是因为前途未知自乱阵脚。压力的来源实际上也是最能帮助你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是你自身劣势的反映。因此我选择了向老师、父母、同学倾诉,探讨我自身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你能更好地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它能帮助你更好地成长,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迎来最终的成功。
在这里,我引用我们老师原来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人的一生总要有一次为自己的梦想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