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乳头部延迟性出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乳头部延迟性出血的特征及可能出血原因,探索有效的止血方法及其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镜科因ERCP后出血行内镜诊疗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止血方法及其疗效。

结果

ERCP后延迟性出血多发生于ERCP后48 h内(67.2%,45/67),主要表现为呕血、血便及鼻胆管内血性引流物等。单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的出血率最低(0.1%),其次是乳头预切开(0.6%)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0.9%),EST+EPBD的出血率最高(2.4%),出血部位多位于乳头切缘左侧(67.1%,51/76)。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内镜止血,序贯给予冰肾上腺素盐水注射、电凝、止血夹封闭、金属支架压迫等内镜止血治疗。71例患者内镜止血成功(93.4%),其中1次成功66例,2次成功4例,3次成功1例。止血夹封闭止血成功率76.9%(50/65)。

结论

针刀预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与EST相似。对于实施乳头部中小切开和/或扩张的患者,仍应做好出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临床上一旦怀疑出血应及时内镜干预,绝大多数病例可在内镜下成功止血,止血夹封闭是较为可靠的止血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中息肉的漏诊情况并筛选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近3年来深圳市3家消化内镜中心检查发现息肉后3个月内收入院再次肠镜检查并行肠镜下息肉切除者655例,计算其息肉患者漏诊率及患者息肉漏诊率,分析漏诊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基础息肉数及息肉大小、形态、部位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55例患者共发现息肉1 783枚,其中224例(34.20%,224/655)漏诊息肉共459枚(20.4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是否会发生小肠黏膜炎症,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录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慢性肝炎组及无肝病组,利用小肠黏膜炎症Lewis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小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各组小肠黏膜病变发病率及Lewis评分情况。将所有患者进行无创肝功能评分,分析慢性肝病肝功能损害与小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钳式双臂抓取器(简称双臂钳)联合尼龙绳技术闭合急性胃穿孔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实验猪2只,在双孔道内镜下应用双臂钳联合尼龙绳技术闭合急性胃穿孔,术后观察存活情况,后解剖观察穿孔部位的闭合情况。结果实验术后观察1周,期间有轻度感染,1周后剖腹检查发现腹腔轻度粘连,穿孔部位尼龙绳脱落,可见溃疡样缺损,亚甲蓝测漏试验阴性,组织学检查见肉芽组织连接胃穿孔部位,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再生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粪便钙卫蛋白(FC)、粪便乳铁蛋白(SL)检测对评估克罗恩病(CD)内镜下活动性及监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1月1日前在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CBM、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按照已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QUADAS-2量表进行严格的文献质量评价,Meta Disc 1.4软
目的探讨腹腔镜补片与非补片修补治疗食管巨大裂孔疝(LH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微创外科中心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因LHH行腹腔镜补片与非补片修补术的患者资料。结果补片组83例,非补片组36例。围手术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随访,反酸/烧心、胸痛、上腹痛、胸闷/咳喘、呕吐症状在两组术后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