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型限制酶ScoMcrA中SRA结构域介导的二聚体化对硫结合结构域功能的影响机制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部分细菌的DNA骨架会发生磷硫酰化修饰,硫结合结构域(Sulfur Binding Domain,SBD)可以特异性识别这种生理修饰.与绝大多数SBD-HNH双结构域核酸酶不同,ScoMcrA的SBD和HNH结构域中间插入了一个特异性识别5-甲基胞嘧啶(5mC)修饰DNA的SET and RING-Associated(SRA)结构域.晶体结构显示,单独的SBD是单体,而SBD-SRA是双体.[目的]探究ScoMcrA中SRA结构域的存在对SBD识别硫修饰DNA的影响及影响方式.[方法]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比较 SBD、SBD-SRA 对硫修饰 DNA 结合力的差异;对参与SBD-SRA二聚体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突变,并检测点突变对SBD-SRA蛋白二聚体化及结合硫修饰DNA的影响.[结果]相较于SBD结构域,SBD-SRA双结构域对磷硫酰化修饰DNA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对SBD-SRA双体互作界面进行单点突变基本不影响其对硫修饰DNA的结合,当二聚体化界面连续的L261LGET265突变成A261AAAA265时,突变体对硫修饰DNA的结合力下降到与SBD相似的水平.[结论]根据EMSA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SRA结构域介导的SBD-SRA双体化能增强SBD对硫修饰DNA的结合力;L261LGET265是SRA结构域上影响SBD对硫修饰DNA结合力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其他文献
[背景]长孢葡萄穗霉菌(Stachybotryslongispora)FG216是一株稀有海洋真菌,其次生代谢产物FGFC1具有纤溶活性.进行S.longisporaFG216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将充实和促进海洋微生物功能基因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解析S.longispora FG216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组生物功能和同源相似性关系,分析次生代谢产物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的相关基因.[方法]基于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S.longispora FG21
[背景]近年来,群体感应淬灭(QuorumQuenching,QQ)技术在膜生物污堵防控中的应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已成功分离纯化的高效QQ菌有限,更多高效QQ菌资源亟待挖掘.[目的]从实际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活性污泥中采样,分离并富集高效QQ菌.[方法]以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A136为报告菌株,使用指示琼脂平板法测定各菌株的N-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醋(N-Octanoyl-DL-Homoserine Lac
[背景]硫化氢(H2S)作为畜牧生产过程中释放的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危害畜禽和人类的健康,因此降解硫化氢特别是生物氧化法转化硫化氢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目的]筛选高效硫氧化菌株并研究其生物转化作用.[方法]以长春市某养鸡场采集的新鲜粪便为材料,分离鉴定硫氧化菌株.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优化其生长条件,研究生物转化效率,检测soxY、soxZ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获得一株高效硫氧化菌株JF9,经鉴定为粪产碱杆菌.最佳生长条件:底物浓度0.5 g/L,温度35℃,初始pH 7.0,在此条件下Na2S去除率
[背景]深渊沉积物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细胞和活跃的微生物碳周转,因此,分离培养微生物资源对于认识深渊中的物质循环、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芳香化合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基于组学分析揭示了深渊中具有潜在的芳香化合物代谢菌株,然而深渊来源的芳香化合物降解微生物纯培养和相关的代谢机理研究仍然缺乏.[目的]从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样本中分离培养具有降解芳香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对其代谢途径、中间产物和降解酶活力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4-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样本中的降解菌株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观察、16
[背景]金针菇菌种在继代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菌种退化的现象,影响着金针菇的产量与质量.[目的]为研究金针菇退化菌种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筛选金针菇退化菌株.[方法]以金针菇原始菌株(H)和退化菌株(T)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并测定菌丝在栽培瓶中的漆酶(Laccase,Lac)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
[背景]熊蜂生假丝酵母(Starmerella bombicola)作为一种非常规假丝酵母菌株,因其具备高产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自身的表达系统并不完善,限制了该菌株的代谢工程改造.[目的]克隆、筛选及鉴定新的系列内源启动子表达元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熊蜂生假丝酵母全基因组及9种功能已知目的基因信息,并结合启动子预测网站,筛选获得系列启动子候选序列,以SbGFP(密码子优化后的酵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进行整合表达,通过绿色荧光蛋白强度及转录水平分析鉴定启动子强度.
[背景]异化铁还原细菌能够在还原Fe(Ⅲ)的同时将毒性较大的Cr(Ⅵ)还原成毒性较小的Cr(Ⅲ),解决铬污染的问题.[目的]基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LQ25异化铁还原过程制备生物磁铁矿,开展异化铁还原细菌还原Cr(Ⅵ)的特性研究.[方法]构建以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和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异化铁培养体系.菌株LQ25培养结束时制备生物磁铁矿.设置不同初始Cr(Ⅵ)浓度(5、10、15、25和30mg/L),分别测定菌株LQ25对Cr(Ⅵ)还原效率以及生物磁铁矿对Cr(Ⅵ)的还原效
[背景]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新农药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代谢产物具有除草潜力的真菌菌株.[方法]培养皿滤纸法测定分离菌株发酵液对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稳定性,显微观察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在分离的30株土壤真菌中,L-27菌株发酵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抑制最显著,对根、茎抑制率分别为79.4%、67.3%.基于菌落形态、菌体显微观察和rDNA ITS基因序列分析,分离菌株L-27被鉴定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进一步测定发
[背景]蓝细菌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目的]增加对稻田土壤固氮蓝细菌的了解,获得用于进一步研究的可培养固氮蓝细菌菌株.[方法]选择3种具有不同固氮能力的水稻土,采用BG11-N培养基分离培养固氮蓝细菌菌株,对新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基因组DNA的nifH基因扩增明确其固氮潜力,进一步采用乙炔还原法和15N2示踪法定量测定其固氮能力,通过基因组DNA的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鉴定.[结果]在光照培养条件下,采用BG11-N培养基共分离纯化得到自养菌株7株,细胞呈圆形或椭
[背景]挖掘兼具烟碱降解和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功能的细菌资源,有助于保护土壤质量,实现绿色种植.[目的]分析烤烟根际细菌多样性,筛选可降解高浓度烟碱的PGPR.[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烟碱降解细菌.通过BOXA1R-PCR分析技术、16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学地位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价了菌株的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活性、溶磷能力、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