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世收藏,在收藏市场日益火爆的今天,精美的文化包装下也掩盖着肮脏的交易。海南收藏家协会专家团伙诈骗案给收藏市场的乱象作出了注解。
有谁能相信,一群发奋钻研多年,对文物、宝石鉴定颇有研究且小有名气的省级收藏家协会会长、副会长(共三人)在金钱面前,却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完全丧失了职业道德,上演了一出出以仿古瓷假翡翠扰乱市场,暴敛横财的丑剧,最终受骗人协同公安机关巧施计谋,将计就计,引蛇出洞,揭开了收藏家鉴定行骗的真面目。
谁也难为玉作价
时下民间收藏组织活跃,古董、宝石交易频繁,使得一些投资爱好者,不惜重金购买古董宝石收藏或交易。然而,在频频交易的背后,也隐含着真品及赝品的忧虑。
这不,海南省海口市一个体收藏爱好者张某就遭遇了这样的烦恼。
那是2006年7月下旬的一天,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冯所标,委托云南瑞丽市一位专门搞玉石买卖的中介人徐国刚,从云南帮助购买了一块82.25公斤重的“翡翠原石”,交给了做玉石生意的海口市罗牛山的符气壮,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可是托云南朋友弄来的翡翠原石,交易时开价至少200万元。符气壮见如此重量的翡翠原石,禁不住喜上心头,他很快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早前刚买了四块翡翠原石的张某,当张某看到翡翠原石,打心里愿意买下,觉得价格有点高。出口便说,价格高了。符气壮开口了,老兄,你可晓得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谁也难为玉作价,只要喜欢,不要在价格上争高低。又在撮合人吴松的说服下,符气壮与张某同意交易。
交易前,他们特意邀请来具有鉴定玉石经验的冯所标对那块翡翠原石进行了鉴别。当场,只见冯所标很认真地翻弄了一阵原石,用严肃的口气肯定地说,这块石岩是翡翠原石。
是日,张某与符气壮商定以180万元的价格成交。后来,张某从他工商银行账户将170万元转账支付给符气壮。接着又按行规,取出10万元现金付给吴松作为报酬。
按照约定,符气壮通过转账将110万元存入冯所标以徐国刚名义在工商银行开设的账户,又拿出10万元现金支付给了冯所标。
买到翡翠原石之后,张某真是有点爱不释手,整天都守在用180万元买来的那块82.25公斤重的翡翠原石旁,看来看去。终于有一天,他似乎看出了破绽,张某越看越觉得这块翡翠原石与上次买的不一样,无论是石质、条纹、色彩都有很大不同。
有道是,白玉,绿翡、紫罗兰。可既然是翡翠原石,怎么不是绿色?虽说张某不懂鉴别玉石,可也略知一二。一连几天,张某总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他思忖再三,请来地质部门的专家进行鉴定,结论为:所谓的翡翠原石,其实是一块钠长透闪石岩。根本不属于宝玉石类。拿着这样的鉴定结论,张某最终选择了报案,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玉石交易,双方自愿,通常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任何凭据,因而,单凭张某一面之词警方对此也无法下手。
谁能料到,多谋善虑的张某,见警方因没有证据无法下手,便心生一计,他要为警方提供最有力的證据。以子之矛攻子盾
话说张某花了180万元买了一块钠长透闪石岩,一直心中不悦,报案后又因没有直接证据而无法出这口恶气。苦逼了几天后,他想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谋。
这天,张某找到符气壮一再表白:“上次可买了块货真价实的翡翠原石,谁看了都说好,谁看了都想买。总之,这块翡翠原石是买值了,将来只要出手肯定能赚上几十万。符老兄以后有这样的好事,别忘了告诉我,有钱要大家一起赚嘛。”
张某一番话,丝毫没有流露出上次受骗上当的表情,反而使符气壮从张某的话里,听出话来。言外之意,张是还想买几块翡翠原石。于是便直言不讳地问:“听张老弟的意思,还想买几块翡翠原石?”
“是啊,今天来找你正是此意。”
“那好,我帮你联系。”话毕,俩人握手道别。
符气壮很快将张某还想买几块翡翠原石的消息传到冯所标耳中。冯所标大喜过望,顿觉又来了大生意。不过,他又立刻意识到,上次张某买了那块82.25公斤的钠长透闪石岩后,曾经听到一些议论,有人说他对那块石岩有怀疑,曾经报过案,有人说他找过地质专家搞过鉴定,既然有这些动作,怎么又要想买翡翠原石?难道他不认为上次买的是假货,也许是地质专家也鉴定不出真假来,至于到警方报案,可能是捕风捉影。不过无论如何可要慎之又慎,干这一行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先拖他一阵再说,如果他真想买,还会找你,一定要沉着稳打,探明虚实。”老谋深算的冯所标对符气壮说。
有道是,鱼为诱惑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大约一个月后,符气壮的手机响了,响得挺急,一看是张某来的电话。
“符老兄,上次说的事联系得怎么样了?”“你急什么呀,那么贵重的玉石也不是什么时候想买就能买到,也得碰运气,找机会,再等等。”
“那就拜托了,越快弄来越好。”“老弟托的事,包在我身上,你就等好消息吧!”这信息符气壮立马反馈给了冯所标。
财欲熏心的冯所标,立刻拨通了云南瑞丽市玉石中介人徐国刚的电话。明确表示,发财的机会来了,玉石又有了买主,抓紧时间弄两块钠长透闪石岩来。
2006年9月下旬,徐国刚从云南瑞丽将两块所谓翡翠原石运抵海口,时隔两日,冯所标看后,初定了底价,让符气壮告诉了张某。半小时后,张某驱车来到符气壮指定地点,当他仔细看了那两块“翡翠原石”与上次的假货相同时,便笑着对符气壮说:“多亏符兄费心,从色泽外形看与上次的一样,还真是两块好玉石。我是买定了。这样吧,明日上午10点还请冯所标会长来做个鉴定,咱们再敲定价格。”
“好!一言为定,明天上午10点见!”
张某离开后,直接来到上次报案的海口市某区公安局,将情况细述了一遍,请求警方到现场捉拿骗子。警方接到报案,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进行了十分周全的部署,期待明日10点的到来。
2006年9月22日上午10时,正当符气壮、张某商谈价格,冯所标装模作样地对“翡翠原石”进行鉴定之际,公安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交易现场,并很快请来相关原石鉴定专家,经鉴定两块“翡翠玉石”既不是翡翠,也不属宝玉石类,是纳长透闪石岩。
是日,冯所标被警方刑事拘留,很快被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见利忘义作鉴定
冯所标的落网正应验了中国那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古语。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会陷入张某设下的圈套。事到如今,不得不交代,也不能全交代。他喃喃自语。
冯所标被捕后,警方对此案迅速展 开侦查,通过提取石岩等实物图片,鉴定结论,收集大量的证人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冯所标的供述,初步查明,自从冯所标凭借对古董宝石鉴定的一技之长,担任了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之后,前来邀请他作鉴定的人也与日俱增,特殊的身份,特有的技能使他得意忘形变得飘飘然了。
早在2006年6月,张某经吴松撮合向符气壮购买一块翡翠原石。不料,交易时,张某通过他人介绍请小有名气的冯所标帮助鉴别。在鉴定过程中,冯所标发现这块翡翠原石是自己卖给符气壮的,这便清楚了张某原来是向符气壮购买翡翠原石。从此,也就知道了张某是做宝石生意的门外汉。
是年7月的一天,符气壮得知张某还想买翡翠原石,便找冯所标帮忙,正好,冯所标将张某交易宝石时请他鉴别的情况告诉了符气壮,约定由冯所标提供翡翠原石及成交底价,符气壮与张某进行交易,在张某请冯所标鉴别时,抬高翡翠原石品质,共同牟利。
7月10日,俩人窃窃私语了一阵,设下了圈套,专等张某来钻。为大赚一笔,冯所标托人运来了四块翡翠原石,并将另外一块既不是翡翠,也不属宝玉石类重14.5公斤的钠长透闪石岩与四块翡翠原石一起交给符气壮,谎称全部都是翡翠原石。
几天后,符气壮通知张某宝石已找到,就在符与张对这批宝石进行交易时,冯所标受邀鉴别,经过20多分钟鉴别,只听冯所标用无可争议的口气说:“这些石岩都是地道的云南翡翠原石。”
对于收藏家冯所标的鉴别张某信以为真,接下来便开始交易,先是符气壮开价,后是张某砍价,最终商定以人民币90万元成交。令冯所标欣喜的是就连那块以假充真的钠长透闪石岩也以人民币20万元成交了。
一刹那间,冯所标本能地觉得手中握了一块烧得通红的砖头,但他定了定神,起身走到门口望着张某交易成功后的得意背影,禁不住哑然失笑,外行也敢涉足宝石圈?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名气加权力的魔力所在。
交易当日,张某从交通银行账户将90万元人民币转入符气壮账户,符气壮又将其中的75万元付给冯所标。
察微释疑追余罪
此案经警方侦查终结,2007年1月8日,报送海口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强烈的使命感驱使审查此案的检察官对此案全部案件材料及所有证据,进行全面
审查,走访相关证人,讯问了被告人冯所标。经过缜密审查,最终从此案中发现了彼案,发现了冯所标尚有余罪未查。那就是,冯所标曾在三亚销售过假古董,而且被骗方曾要求冯所标等人退款未果。
依据案件分工,办案检察官依法将此案退回警方补充侦查。侦查发现,早在2003年9月,冯所标(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与李某(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另案处理)、王某(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另案处理)在海南省三亚市注册成立三亚博仁堂工艺有限公司,承包三亚市一大酒店大堂三号商场销售古玩。这年10月,江西某集团实业公司在三亚市亚龙湾建造一幢贵宾楼,该公司董事长张某见冯所标、李谋、王谋经营的商场内有近代古瓷器销售(实际为仿制的古瓷器),便向冯所标等人表示有意购买一批明、清近代古瓷在贵宾楼收藏。
于是,冯所标采购一批仿制古瓷的现代瓷器,然后伙同王某、李某向张某介绍称,该批瓷器是从民间收购来的明、清等朝代的古瓷器。张某信以为真,以人民币150万元购买了43件“古瓷”。冯所标伙同王某、李某骗取张某人民币150万元后,冯所标分得赃款人民币95万元,余款被王某、李某瓜分。
2004年5月,经江西省景德镇市文物局、陶瓷考古研究所有关专业人员鉴赏,认为该批陶瓷均为仿品。上当受骗后的张某找到冯所标要求冯所标、王某、李某退款,但冯等人以种种理由予以反驳,始终不予承认是仿制品,此事因而搁置下来。
全案侦破后,冯所标退还150万元,符气壮退出13万元,那位交易撮合人吴松退还一辆轿车给张某。
2007年7月11日,海口市檢察院以仿制的古瓷骗取他人150万元,利用受邀鉴定的便利以假充真骗取他人200万元,以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原副会长冯所标涉嫌诈骗罪向海口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认为,冯所标伙同王某、李某以仿制的古瓷骗取他人150万元,以钠长透闪石岩冒充翡翠原石骗取他人200万元,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庭审中,法官除质证相关证据外还问冯所标以前是否曾受过法律处分时,冯所标回答称:“1983年11月18日因犯奸淫幼女罪、诈骗罪被原文昌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由于本案案情重大、复杂,海口市中级法院审理一天之后,没有当庭做出宣判。不过,等待冯所标的定是法律的严惩。
编辑:朱 军
有谁能相信,一群发奋钻研多年,对文物、宝石鉴定颇有研究且小有名气的省级收藏家协会会长、副会长(共三人)在金钱面前,却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完全丧失了职业道德,上演了一出出以仿古瓷假翡翠扰乱市场,暴敛横财的丑剧,最终受骗人协同公安机关巧施计谋,将计就计,引蛇出洞,揭开了收藏家鉴定行骗的真面目。
谁也难为玉作价
时下民间收藏组织活跃,古董、宝石交易频繁,使得一些投资爱好者,不惜重金购买古董宝石收藏或交易。然而,在频频交易的背后,也隐含着真品及赝品的忧虑。
这不,海南省海口市一个体收藏爱好者张某就遭遇了这样的烦恼。
那是2006年7月下旬的一天,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冯所标,委托云南瑞丽市一位专门搞玉石买卖的中介人徐国刚,从云南帮助购买了一块82.25公斤重的“翡翠原石”,交给了做玉石生意的海口市罗牛山的符气壮,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可是托云南朋友弄来的翡翠原石,交易时开价至少200万元。符气壮见如此重量的翡翠原石,禁不住喜上心头,他很快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早前刚买了四块翡翠原石的张某,当张某看到翡翠原石,打心里愿意买下,觉得价格有点高。出口便说,价格高了。符气壮开口了,老兄,你可晓得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谁也难为玉作价,只要喜欢,不要在价格上争高低。又在撮合人吴松的说服下,符气壮与张某同意交易。
交易前,他们特意邀请来具有鉴定玉石经验的冯所标对那块翡翠原石进行了鉴别。当场,只见冯所标很认真地翻弄了一阵原石,用严肃的口气肯定地说,这块石岩是翡翠原石。
是日,张某与符气壮商定以180万元的价格成交。后来,张某从他工商银行账户将170万元转账支付给符气壮。接着又按行规,取出10万元现金付给吴松作为报酬。
按照约定,符气壮通过转账将110万元存入冯所标以徐国刚名义在工商银行开设的账户,又拿出10万元现金支付给了冯所标。
买到翡翠原石之后,张某真是有点爱不释手,整天都守在用180万元买来的那块82.25公斤重的翡翠原石旁,看来看去。终于有一天,他似乎看出了破绽,张某越看越觉得这块翡翠原石与上次买的不一样,无论是石质、条纹、色彩都有很大不同。
有道是,白玉,绿翡、紫罗兰。可既然是翡翠原石,怎么不是绿色?虽说张某不懂鉴别玉石,可也略知一二。一连几天,张某总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他思忖再三,请来地质部门的专家进行鉴定,结论为:所谓的翡翠原石,其实是一块钠长透闪石岩。根本不属于宝玉石类。拿着这样的鉴定结论,张某最终选择了报案,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玉石交易,双方自愿,通常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任何凭据,因而,单凭张某一面之词警方对此也无法下手。
谁能料到,多谋善虑的张某,见警方因没有证据无法下手,便心生一计,他要为警方提供最有力的證据。以子之矛攻子盾
话说张某花了180万元买了一块钠长透闪石岩,一直心中不悦,报案后又因没有直接证据而无法出这口恶气。苦逼了几天后,他想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谋。
这天,张某找到符气壮一再表白:“上次可买了块货真价实的翡翠原石,谁看了都说好,谁看了都想买。总之,这块翡翠原石是买值了,将来只要出手肯定能赚上几十万。符老兄以后有这样的好事,别忘了告诉我,有钱要大家一起赚嘛。”
张某一番话,丝毫没有流露出上次受骗上当的表情,反而使符气壮从张某的话里,听出话来。言外之意,张是还想买几块翡翠原石。于是便直言不讳地问:“听张老弟的意思,还想买几块翡翠原石?”
“是啊,今天来找你正是此意。”
“那好,我帮你联系。”话毕,俩人握手道别。
符气壮很快将张某还想买几块翡翠原石的消息传到冯所标耳中。冯所标大喜过望,顿觉又来了大生意。不过,他又立刻意识到,上次张某买了那块82.25公斤的钠长透闪石岩后,曾经听到一些议论,有人说他对那块石岩有怀疑,曾经报过案,有人说他找过地质专家搞过鉴定,既然有这些动作,怎么又要想买翡翠原石?难道他不认为上次买的是假货,也许是地质专家也鉴定不出真假来,至于到警方报案,可能是捕风捉影。不过无论如何可要慎之又慎,干这一行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先拖他一阵再说,如果他真想买,还会找你,一定要沉着稳打,探明虚实。”老谋深算的冯所标对符气壮说。
有道是,鱼为诱惑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大约一个月后,符气壮的手机响了,响得挺急,一看是张某来的电话。
“符老兄,上次说的事联系得怎么样了?”“你急什么呀,那么贵重的玉石也不是什么时候想买就能买到,也得碰运气,找机会,再等等。”
“那就拜托了,越快弄来越好。”“老弟托的事,包在我身上,你就等好消息吧!”这信息符气壮立马反馈给了冯所标。
财欲熏心的冯所标,立刻拨通了云南瑞丽市玉石中介人徐国刚的电话。明确表示,发财的机会来了,玉石又有了买主,抓紧时间弄两块钠长透闪石岩来。
2006年9月下旬,徐国刚从云南瑞丽将两块所谓翡翠原石运抵海口,时隔两日,冯所标看后,初定了底价,让符气壮告诉了张某。半小时后,张某驱车来到符气壮指定地点,当他仔细看了那两块“翡翠原石”与上次的假货相同时,便笑着对符气壮说:“多亏符兄费心,从色泽外形看与上次的一样,还真是两块好玉石。我是买定了。这样吧,明日上午10点还请冯所标会长来做个鉴定,咱们再敲定价格。”
“好!一言为定,明天上午10点见!”
张某离开后,直接来到上次报案的海口市某区公安局,将情况细述了一遍,请求警方到现场捉拿骗子。警方接到报案,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进行了十分周全的部署,期待明日10点的到来。
2006年9月22日上午10时,正当符气壮、张某商谈价格,冯所标装模作样地对“翡翠原石”进行鉴定之际,公安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交易现场,并很快请来相关原石鉴定专家,经鉴定两块“翡翠玉石”既不是翡翠,也不属宝玉石类,是纳长透闪石岩。
是日,冯所标被警方刑事拘留,很快被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见利忘义作鉴定
冯所标的落网正应验了中国那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古语。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会陷入张某设下的圈套。事到如今,不得不交代,也不能全交代。他喃喃自语。
冯所标被捕后,警方对此案迅速展 开侦查,通过提取石岩等实物图片,鉴定结论,收集大量的证人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冯所标的供述,初步查明,自从冯所标凭借对古董宝石鉴定的一技之长,担任了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之后,前来邀请他作鉴定的人也与日俱增,特殊的身份,特有的技能使他得意忘形变得飘飘然了。
早在2006年6月,张某经吴松撮合向符气壮购买一块翡翠原石。不料,交易时,张某通过他人介绍请小有名气的冯所标帮助鉴别。在鉴定过程中,冯所标发现这块翡翠原石是自己卖给符气壮的,这便清楚了张某原来是向符气壮购买翡翠原石。从此,也就知道了张某是做宝石生意的门外汉。
是年7月的一天,符气壮得知张某还想买翡翠原石,便找冯所标帮忙,正好,冯所标将张某交易宝石时请他鉴别的情况告诉了符气壮,约定由冯所标提供翡翠原石及成交底价,符气壮与张某进行交易,在张某请冯所标鉴别时,抬高翡翠原石品质,共同牟利。
7月10日,俩人窃窃私语了一阵,设下了圈套,专等张某来钻。为大赚一笔,冯所标托人运来了四块翡翠原石,并将另外一块既不是翡翠,也不属宝玉石类重14.5公斤的钠长透闪石岩与四块翡翠原石一起交给符气壮,谎称全部都是翡翠原石。
几天后,符气壮通知张某宝石已找到,就在符与张对这批宝石进行交易时,冯所标受邀鉴别,经过20多分钟鉴别,只听冯所标用无可争议的口气说:“这些石岩都是地道的云南翡翠原石。”
对于收藏家冯所标的鉴别张某信以为真,接下来便开始交易,先是符气壮开价,后是张某砍价,最终商定以人民币90万元成交。令冯所标欣喜的是就连那块以假充真的钠长透闪石岩也以人民币20万元成交了。
一刹那间,冯所标本能地觉得手中握了一块烧得通红的砖头,但他定了定神,起身走到门口望着张某交易成功后的得意背影,禁不住哑然失笑,外行也敢涉足宝石圈?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名气加权力的魔力所在。
交易当日,张某从交通银行账户将90万元人民币转入符气壮账户,符气壮又将其中的75万元付给冯所标。
察微释疑追余罪
此案经警方侦查终结,2007年1月8日,报送海口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强烈的使命感驱使审查此案的检察官对此案全部案件材料及所有证据,进行全面
审查,走访相关证人,讯问了被告人冯所标。经过缜密审查,最终从此案中发现了彼案,发现了冯所标尚有余罪未查。那就是,冯所标曾在三亚销售过假古董,而且被骗方曾要求冯所标等人退款未果。
依据案件分工,办案检察官依法将此案退回警方补充侦查。侦查发现,早在2003年9月,冯所标(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与李某(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另案处理)、王某(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另案处理)在海南省三亚市注册成立三亚博仁堂工艺有限公司,承包三亚市一大酒店大堂三号商场销售古玩。这年10月,江西某集团实业公司在三亚市亚龙湾建造一幢贵宾楼,该公司董事长张某见冯所标、李谋、王谋经营的商场内有近代古瓷器销售(实际为仿制的古瓷器),便向冯所标等人表示有意购买一批明、清近代古瓷在贵宾楼收藏。
于是,冯所标采购一批仿制古瓷的现代瓷器,然后伙同王某、李某向张某介绍称,该批瓷器是从民间收购来的明、清等朝代的古瓷器。张某信以为真,以人民币150万元购买了43件“古瓷”。冯所标伙同王某、李某骗取张某人民币150万元后,冯所标分得赃款人民币95万元,余款被王某、李某瓜分。
2004年5月,经江西省景德镇市文物局、陶瓷考古研究所有关专业人员鉴赏,认为该批陶瓷均为仿品。上当受骗后的张某找到冯所标要求冯所标、王某、李某退款,但冯等人以种种理由予以反驳,始终不予承认是仿制品,此事因而搁置下来。
全案侦破后,冯所标退还150万元,符气壮退出13万元,那位交易撮合人吴松退还一辆轿车给张某。
2007年7月11日,海口市檢察院以仿制的古瓷骗取他人150万元,利用受邀鉴定的便利以假充真骗取他人200万元,以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原副会长冯所标涉嫌诈骗罪向海口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认为,冯所标伙同王某、李某以仿制的古瓷骗取他人150万元,以钠长透闪石岩冒充翡翠原石骗取他人200万元,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庭审中,法官除质证相关证据外还问冯所标以前是否曾受过法律处分时,冯所标回答称:“1983年11月18日因犯奸淫幼女罪、诈骗罪被原文昌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由于本案案情重大、复杂,海口市中级法院审理一天之后,没有当庭做出宣判。不过,等待冯所标的定是法律的严惩。
编辑:朱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