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右江矿务局的煤炭年产量从数十万吨提高到250万吨,上缴国家利税也年年攀升,矿务局长曾如云因此名播一方,成为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现代企业管理名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改革者,暗地里却趁着把守“黑色金山”的职务之便,几年间就聚敛起近千万元的“黑色收入”。
2008年9月4日,曾如云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广西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参与查办这起案件的广西三级检察院的反贪侦查员们,在对曾如云立案侦查整整一年三个月后的今天,回想起案件侦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说,曾如云案件的成功突破,不仅让我们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的办案机制再次接受了一场实战的考验,也向人民群众再次宣示了检察机关惩贪除蠹的坚强决心。
狐影初现:查处小矿长发现局长涉嫌贪污225万元
曾如云的狐影终于显现了:一名矿长指证曾向他行贿19万元。这个结果对于百色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的干警来说,已经久候多时。
曾如云,国营广西右江矿务局局长、百色市人大代表、广西十大杰出青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那个指证曾向曾如云行贿的矿长叫阿峰,10年前他还是一个井长,后来升任矿长。别看矿长的级别不高,但手下却管着几十上百号人,呼风唤雨,吃香喝辣的,也算是逍遥。可是矿长的职务在矿务局管理改革后已经废除终身制而改为一年一聘,阿峰为了保住位置,就给局长曾如云送钱。2007年5月中旬的一天,阿峰因为挪用公款被百色市人民检察院查处,他供认了自己曾经行贿过曾如云。
其实,从2002年以来,百色市和自治区两级人民检察院就多次接到举报曾如云贪污受贿的问题,可由于这些举报多是匿名且缺乏翔实的材料,检察机关对他的多次秘查均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突破。阿峰的指证是第一个具备司法效力的证据,百色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决定顺着这个突破口,寻找曾如云涉嫌经济犯罪的更多证据。
不久,令人振奋的结果出来了,侦查员们了解到一个情况,右江矿务局以单位的名义,曾经向多个煤炭外运车队收取运输回扣款,其中对本局汽车队的煤炭外运费,按每吨7-10元的标准直接从局财务部门扣留后提出现金私分,车队长黄某证实,从2003年至2007年6月,他先后将740万余元的提留款存到了曾如云、黄尔聘等矿领导的银行账户上,转入曾如云户头的钱就达225万余元。
惊见巨赃:拙劣的障眼法掩饰不住千万元非法收入
百色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滕是全国检察系统知名的刑法实务专家,对于证据的收集甄别有着特殊的敏感。拿到阿峰和黄某的两份证词后,他认为曾如云的这两个问题只是冰山的一角,要锁定曾如云涉嫌贪污的事实,还必须进一步寻找其他证据。
周滕分析,既然煤炭运输回扣款转入曾如云个人户头的钱有225万余元,那么银行的记账存根一定会有与这些钱相对应的记录,这些记录如果能够提取到手,又能够与行贿人的证言相印证的话,那么,就形成了证据链条。于是,周滕立即指令侦查员秘密调查曾如云在银行的资金往来情况。
调查的结果是,曾如云和他的哥哥曾如贵共有存款1303万元,分别以定期存单和存折的形式挂在他们的几个孩子名下。侦查员们当即断定:曾如云在藏匿非法收入的问题上玩了一个并不高明的障眼法: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贵几年前还是个经济拮据的农民,曾如云念及手足之情把他安排进了矿务局做了个普通工人,凭他的能力和才识,他根本没有条件在短时间内聚敛起这样一笔巨额财富。而兄弟俩的几个孩子最大的也才刚刚经济自立,其余尚未成年,同样也没有可能合法拥有如此巨额的财产。因此,这1303万元属于曾如云所有无疑。
百色市检察院反贪局立即拘传了曾如贵,责令他说明1303万元巨款的来源。
运智铺谋:兵分四路撒下除蠹天网
案情很快反馈到了自治区检察院,一个由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牵头,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三级检察院反贪干警组成的联合办案组迅速成立了,几条侦查措施通过无形的电波传达后,自治区检察院、百色市检察院和田东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兵分四路立即行动起来。
第一小组的侦查员们在百色市没有发现曾如云,据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录像显示,曾如云的车一天前已经离开百色开往南宁方向,此刻有可能正在南宁市自己的私宅中。在南宁市留守待命的第三小组侦查员们接获这个消息,颇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曾如云在南宁某高档小区购买的一套商品房,但是他并不在这里,侦查员们随即分头在南宁市各酒楼饭店寻找曾的座车,希冀循车找人,几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收获。
6月23日凌晨,侦查员们才查明曾如云此刻仍然在右江矿务局,预感到山雨欲来的他已经开始打点人情关系,打探检察院的消息。驾车离开百色的只是他的司机。
此刻,第四小组的侦查员正在加紧寻找右江矿务局党委书记黄尔聘。黄尔聘与曾如云共事多年,在右江矿务局他们分别是党政一把手,两人在非法利益的驱使下已经结成了联盟,目前已经查明的私分运煤回扣款740余万的事实中,两人责任相当。对曾如云拥有千万元巨款的情况黄尔聘也许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对曾如云除参与私分运煤回扣款以外的其他经济犯罪情况,他不可能一点没有察觉,因此,在这起案件中,黄尔聘不仅是个涉嫌犯罪的行为人,还是个可以证明曾如云经济问题的重要证人。赶在时间前面将黄尔聘依法控制起来并获取他的供词,不仅可以防止曾、黄两人串供,还可以在突破全案的证据链条上增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
然而,第四小组的侦查员经多方秘访,发现黄尔聘也不在百色市,而是在南宁度周末。怎样才能在人海茫茫的南宁市区找到谁也不认识的黄尔聘呢?他们找来了黄尔聘的手机号码,以业务关系人的名义拨通了他的手机,约他于当日下午2时30分在南宁某酒店大堂见面。
6月23日下午,黄尔聘如约来到约定的地点。已经坐在酒店大堂等候的第四小组的侦查员见时间已到,悄悄拨通了黄尔聘的手机,并循着响起的铃声从三三两两休闲的客人中找到了黄尔聘。侦查员们亮明了身份后把黄尔聘带到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惊惶不已的黄尔聘半天才回过神来。一段长时间的沉默、狡辩之后,这个党委书记坦白了自己和曾如云等矿领导私分巨额煤炭运输回扣款的事实,同时供述了他所知道的有关曾如云经济问题的一些情况。
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贵被第二小组的侦查员拘传后,对侦查员的讯问采取了推诿的态度,对他家的搜查也没有什么收获,那个保存着巨额存单存折的保险柜已经空空如也,1303万余元不知所踪。曾如贵坚持说巨款是他父亲的遗产,弟弟曾如云也有保险柜的钥匙,谎称存折可能是弟弟取走了。
但是,曾如贵再怎么编造谎言最终都无法自圆1303万余元巨款有来影无去踪的事实,几天以后的6月30日,他不得不坦白了事实的真相——是自己将钱转移了。
抱薪救火:苦思对策授意炮制假文件掩盖罪行
2006年6月23日、24日两天,曾如云是在极度不安中度过的,这两天是双休日,他来回在田东和百色的两地奔波,除了找关系人打探情况外,就是苦苦地思索着应对检察院的对策。
23日下午,黄尔聘被依法羁押,曾如云不知道。但是他已从黄尔聘的手机突然关机的异常中嗅出了味道。阿峰,黄某,黄尔聘等人相继出现的异常,让他清醒起来,他知道,检察机关已经找到了破案的线头——那些平素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下属们,在法律面前难免会“出卖”他,非法利益下结成的联盟其实不过是一盘散沙。
怎么办?曾如云苦思冥想,他觉得自己收过阿峰的钱,但都是以一对一红包的方式收受的,要推卸责任的理由并不难找。关键的问题在私分煤炭运费提留款上,两年间矿务局领导班子可是收了740多万元啊,作为矿务局一把手,自己脱不了干系,况且参与私分的人不是一两个,要抹平这事还真不容易,只有赶在检察官找上门来之前,设法给私分运煤提留款的事找个理由或借口,这样,即使推不掉私分的责任,至少也可以造成“法难责众”的局面,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可以防止检察院从这个口子拔出萝卜带出泥,将自己的1300多万元巨款的问题扯出来。
6月24日星期天一早,曾如云就来到右江矿务局办公大楼,他交代局办公室主任马上起草打印一套假文件——矿务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将运煤提留款的一部分作为销售攻关活动费,一部分作为生产管理奖金和福利补助发放的会议纪要,要求落款时间为3年前的2003年6月2日,还叮嘱局办主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补上相应的会议记录。安排停当这项制假工作,曾如云似乎还不放心,又通知次日一早召开矿务局领导班子会议,他准备在会上要求班子成员在这个问题上统一口径,对外称每年每人只发了奖金6万元,每人都一样只领到20多万元。
这个“打招呼”会议,曾如云本来是想赶在检察院找他之前开的,岂料6月25日一早,会议还没有开完,侦查员们就已经在矿务局门口等候他了,曾如云见状脸色大变,他强装镇定,一语双关地给与会者丢下了最后一句话:“就照我刚才交代的赶快办。”随之就被“请”上了警车,当天又被带到了自治区检察院。
引而不发:慢火熬老汤首场讯问迂回进攻挫掉贪官霸气
6月25日下午,刚被带到自治区检察院的曾如云被宣布刑事拘留,然而曾经见过无数大场面的曾如云摆出的依然是一副从容淡定的神态,他在等待着讯问的开始。侦查员们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查出他两天前在田东县某银行打出的存款对账单以及一张他咨询过的律师名片,事实表明,他已经开始做应变准备了。
在百色右江地区,曾如云的出名,除了那一顶顶耀目的红色桂冠,还有他的霸气。他在矿务局搞的是“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容不得他人的置喙。侦查员们知道,与这样的对手第一次交锋的目的不在于查明案件的实质问题,而是要打掉对手的霸气和侥幸心理。因此在一阵长时间的无语对峙后,当看到曾如云开始时不时摸摸额头和鼻子,极力掩饰内心的紧张后,侦查员才不温不火地丢出了第一句问话:“谈谈你的收入情况吧。”“我的钱都是合法收入,除了工资,还有就是我搬迁新居、父亲过世以及清明奠祭时亲友们送的封包,有400万元。”曾如云回答。
言毕,曾如云在纸上一下写出了他早已编好的几年间接受亲友封包的情况和数字,每一笔似乎都非常清楚。写完了这些材料,接下来他又开始谈自己对右江矿务局的贡献,谈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谈自己的人格、良心,甚至党性。讯问的侦查员始终静静地听着,不打断他的叙述,待到曾如云突然发现一次严肃的讯问怎么变成了自己一人滔滔不绝的独白,进而多少有些作秀后的尴尬时,侦查员才告诉他百色市委、市人大已经批准对其立案和采取强制措施等有关决定,并丢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来你还需要冷静。”结束了这第一次讯问。
一句平平常常“需要冷静”的话,在曾如云看来,既像是对自己刚才一番不识时务的辩白效果的评判,又像是在提示自己要作弃旧图新选择的劝告,侦查员的这句话充满了一种牢牢控制着主动权的底气和从容。曾如云猛然间明白了,此一时,彼一时,昔日里那个在任何场合都敢高谈阔论而令众人诺诺的“王者”已经不复存在了。
垂泪高墙:众叛亲离光环褪尽证据面前垂首认罪
2006年6月25日夜,曾如云被送进了看守所。冷静下来的他在利弊权衡之后,决定有选择地做一些坦白。
次日的讯问是在看守所进行的。在煤炭运输提留款的问题上,曾如云很快作了交代,这件集体私分公款的贪污行为因为参与人员众多,他一个人是无法一手遮天瞒下来的。但当检察官问他在他哥哥曾如贵处放了什么东西时,他则做了断然的否定,他相信他的哥哥已经妥善地藏匿和处理好了那1303万元。讯问僵持了整整5天。
6月30日,终于出现了突破性的转机——还在6月24日,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许其军和百色市检察院检察长周腾就根据曾如云的性格和案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突破外围,再攻核心”的侦查策略。根据这个策略,一方面,办案人员对与曾如云关系密切的行贿人进行逐个突破,制服了白某、徐某等一批行贿人;另一方面,抓紧对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贵的政策攻心,打破了兄弟俩订立的攻守同盟。曾如贵原先咬定,1303万元钱是他父亲的遗产,称父亲去世前与人开采金矿留下了大量沙金,是自己一趟趟地带着金块从百色到南宁与人兑换成现金的。当然,谎言很快就被戳穿了。南宁和百色两地的侦查员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明,南宁根本就不存在曾如贵所说的兑换金子的地点和兑换人,曾如贵的多个弟妹则实话实说,断然否定了离世的父亲留下过什么遗产的说法。他们说,自己的父亲的确与人合伙开采过金矿,还雇用过几个工人,几年断断续续挖金过程中,连工人的工资都难以筹措,哪里采到了什么黄金?在自己亲弟妹的证言面前,无法自圆其说的曾如贵于6月30日坦白了1303万元巨款是弟弟曾如云半年前交给他保管的。在把这笔钱交给了侦查员后,曾如贵给曾如云写了一张便条:“我已经说出了真相,你要配合检察院尽快把自己的事情说清楚,争取从宽处理。”
在交代问题上一直步步为营,且战且退的曾如云,看到曾如贵的字条时,脸色瞬间突变。接着,他一声长叹,号啕大哭,涕泪交加中责骂自己的哥哥没有文化,不知好歹出卖了自己。
至此,曾如云的心理防线被打垮。6月30日以后的讯问中,检察官们昼夜奋战,询访了200余名证人,以查获的几个重要行贿人的供述为依据,对曾如云进行了一个一个堡垒的攻坚,查实了他利用给人批销,代销煤炭、签订矿务局综合办公大楼及职工住房工程承建合同等机会,除贪污225万余元外,还收受他人贿赂154万元的事实;另外还有598万元巨额财产无法说明合法来源。同时,广西三级检察机关联合办案组,还在右江矿务局挖出了该局党委书记黄尔聘等11名腐败分子。■
编辑:盛汉卿
2008年9月4日,曾如云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广西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参与查办这起案件的广西三级检察院的反贪侦查员们,在对曾如云立案侦查整整一年三个月后的今天,回想起案件侦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说,曾如云案件的成功突破,不仅让我们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的办案机制再次接受了一场实战的考验,也向人民群众再次宣示了检察机关惩贪除蠹的坚强决心。
狐影初现:查处小矿长发现局长涉嫌贪污225万元
曾如云的狐影终于显现了:一名矿长指证曾向他行贿19万元。这个结果对于百色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的干警来说,已经久候多时。
曾如云,国营广西右江矿务局局长、百色市人大代表、广西十大杰出青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那个指证曾向曾如云行贿的矿长叫阿峰,10年前他还是一个井长,后来升任矿长。别看矿长的级别不高,但手下却管着几十上百号人,呼风唤雨,吃香喝辣的,也算是逍遥。可是矿长的职务在矿务局管理改革后已经废除终身制而改为一年一聘,阿峰为了保住位置,就给局长曾如云送钱。2007年5月中旬的一天,阿峰因为挪用公款被百色市人民检察院查处,他供认了自己曾经行贿过曾如云。

其实,从2002年以来,百色市和自治区两级人民检察院就多次接到举报曾如云贪污受贿的问题,可由于这些举报多是匿名且缺乏翔实的材料,检察机关对他的多次秘查均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突破。阿峰的指证是第一个具备司法效力的证据,百色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决定顺着这个突破口,寻找曾如云涉嫌经济犯罪的更多证据。
不久,令人振奋的结果出来了,侦查员们了解到一个情况,右江矿务局以单位的名义,曾经向多个煤炭外运车队收取运输回扣款,其中对本局汽车队的煤炭外运费,按每吨7-10元的标准直接从局财务部门扣留后提出现金私分,车队长黄某证实,从2003年至2007年6月,他先后将740万余元的提留款存到了曾如云、黄尔聘等矿领导的银行账户上,转入曾如云户头的钱就达225万余元。
惊见巨赃:拙劣的障眼法掩饰不住千万元非法收入
百色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滕是全国检察系统知名的刑法实务专家,对于证据的收集甄别有着特殊的敏感。拿到阿峰和黄某的两份证词后,他认为曾如云的这两个问题只是冰山的一角,要锁定曾如云涉嫌贪污的事实,还必须进一步寻找其他证据。
周滕分析,既然煤炭运输回扣款转入曾如云个人户头的钱有225万余元,那么银行的记账存根一定会有与这些钱相对应的记录,这些记录如果能够提取到手,又能够与行贿人的证言相印证的话,那么,就形成了证据链条。于是,周滕立即指令侦查员秘密调查曾如云在银行的资金往来情况。
调查的结果是,曾如云和他的哥哥曾如贵共有存款1303万元,分别以定期存单和存折的形式挂在他们的几个孩子名下。侦查员们当即断定:曾如云在藏匿非法收入的问题上玩了一个并不高明的障眼法: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贵几年前还是个经济拮据的农民,曾如云念及手足之情把他安排进了矿务局做了个普通工人,凭他的能力和才识,他根本没有条件在短时间内聚敛起这样一笔巨额财富。而兄弟俩的几个孩子最大的也才刚刚经济自立,其余尚未成年,同样也没有可能合法拥有如此巨额的财产。因此,这1303万元属于曾如云所有无疑。
百色市检察院反贪局立即拘传了曾如贵,责令他说明1303万元巨款的来源。
运智铺谋:兵分四路撒下除蠹天网
案情很快反馈到了自治区检察院,一个由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牵头,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三级检察院反贪干警组成的联合办案组迅速成立了,几条侦查措施通过无形的电波传达后,自治区检察院、百色市检察院和田东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兵分四路立即行动起来。
第一小组的侦查员们在百色市没有发现曾如云,据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录像显示,曾如云的车一天前已经离开百色开往南宁方向,此刻有可能正在南宁市自己的私宅中。在南宁市留守待命的第三小组侦查员们接获这个消息,颇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曾如云在南宁某高档小区购买的一套商品房,但是他并不在这里,侦查员们随即分头在南宁市各酒楼饭店寻找曾的座车,希冀循车找人,几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收获。
6月23日凌晨,侦查员们才查明曾如云此刻仍然在右江矿务局,预感到山雨欲来的他已经开始打点人情关系,打探检察院的消息。驾车离开百色的只是他的司机。
此刻,第四小组的侦查员正在加紧寻找右江矿务局党委书记黄尔聘。黄尔聘与曾如云共事多年,在右江矿务局他们分别是党政一把手,两人在非法利益的驱使下已经结成了联盟,目前已经查明的私分运煤回扣款740余万的事实中,两人责任相当。对曾如云拥有千万元巨款的情况黄尔聘也许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对曾如云除参与私分运煤回扣款以外的其他经济犯罪情况,他不可能一点没有察觉,因此,在这起案件中,黄尔聘不仅是个涉嫌犯罪的行为人,还是个可以证明曾如云经济问题的重要证人。赶在时间前面将黄尔聘依法控制起来并获取他的供词,不仅可以防止曾、黄两人串供,还可以在突破全案的证据链条上增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
然而,第四小组的侦查员经多方秘访,发现黄尔聘也不在百色市,而是在南宁度周末。怎样才能在人海茫茫的南宁市区找到谁也不认识的黄尔聘呢?他们找来了黄尔聘的手机号码,以业务关系人的名义拨通了他的手机,约他于当日下午2时30分在南宁某酒店大堂见面。
6月23日下午,黄尔聘如约来到约定的地点。已经坐在酒店大堂等候的第四小组的侦查员见时间已到,悄悄拨通了黄尔聘的手机,并循着响起的铃声从三三两两休闲的客人中找到了黄尔聘。侦查员们亮明了身份后把黄尔聘带到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惊惶不已的黄尔聘半天才回过神来。一段长时间的沉默、狡辩之后,这个党委书记坦白了自己和曾如云等矿领导私分巨额煤炭运输回扣款的事实,同时供述了他所知道的有关曾如云经济问题的一些情况。
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贵被第二小组的侦查员拘传后,对侦查员的讯问采取了推诿的态度,对他家的搜查也没有什么收获,那个保存着巨额存单存折的保险柜已经空空如也,1303万余元不知所踪。曾如贵坚持说巨款是他父亲的遗产,弟弟曾如云也有保险柜的钥匙,谎称存折可能是弟弟取走了。
但是,曾如贵再怎么编造谎言最终都无法自圆1303万余元巨款有来影无去踪的事实,几天以后的6月30日,他不得不坦白了事实的真相——是自己将钱转移了。
抱薪救火:苦思对策授意炮制假文件掩盖罪行
2006年6月23日、24日两天,曾如云是在极度不安中度过的,这两天是双休日,他来回在田东和百色的两地奔波,除了找关系人打探情况外,就是苦苦地思索着应对检察院的对策。
23日下午,黄尔聘被依法羁押,曾如云不知道。但是他已从黄尔聘的手机突然关机的异常中嗅出了味道。阿峰,黄某,黄尔聘等人相继出现的异常,让他清醒起来,他知道,检察机关已经找到了破案的线头——那些平素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下属们,在法律面前难免会“出卖”他,非法利益下结成的联盟其实不过是一盘散沙。
怎么办?曾如云苦思冥想,他觉得自己收过阿峰的钱,但都是以一对一红包的方式收受的,要推卸责任的理由并不难找。关键的问题在私分煤炭运费提留款上,两年间矿务局领导班子可是收了740多万元啊,作为矿务局一把手,自己脱不了干系,况且参与私分的人不是一两个,要抹平这事还真不容易,只有赶在检察官找上门来之前,设法给私分运煤提留款的事找个理由或借口,这样,即使推不掉私分的责任,至少也可以造成“法难责众”的局面,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可以防止检察院从这个口子拔出萝卜带出泥,将自己的1300多万元巨款的问题扯出来。
6月24日星期天一早,曾如云就来到右江矿务局办公大楼,他交代局办公室主任马上起草打印一套假文件——矿务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将运煤提留款的一部分作为销售攻关活动费,一部分作为生产管理奖金和福利补助发放的会议纪要,要求落款时间为3年前的2003年6月2日,还叮嘱局办主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补上相应的会议记录。安排停当这项制假工作,曾如云似乎还不放心,又通知次日一早召开矿务局领导班子会议,他准备在会上要求班子成员在这个问题上统一口径,对外称每年每人只发了奖金6万元,每人都一样只领到20多万元。
这个“打招呼”会议,曾如云本来是想赶在检察院找他之前开的,岂料6月25日一早,会议还没有开完,侦查员们就已经在矿务局门口等候他了,曾如云见状脸色大变,他强装镇定,一语双关地给与会者丢下了最后一句话:“就照我刚才交代的赶快办。”随之就被“请”上了警车,当天又被带到了自治区检察院。
引而不发:慢火熬老汤首场讯问迂回进攻挫掉贪官霸气

6月25日下午,刚被带到自治区检察院的曾如云被宣布刑事拘留,然而曾经见过无数大场面的曾如云摆出的依然是一副从容淡定的神态,他在等待着讯问的开始。侦查员们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查出他两天前在田东县某银行打出的存款对账单以及一张他咨询过的律师名片,事实表明,他已经开始做应变准备了。
在百色右江地区,曾如云的出名,除了那一顶顶耀目的红色桂冠,还有他的霸气。他在矿务局搞的是“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容不得他人的置喙。侦查员们知道,与这样的对手第一次交锋的目的不在于查明案件的实质问题,而是要打掉对手的霸气和侥幸心理。因此在一阵长时间的无语对峙后,当看到曾如云开始时不时摸摸额头和鼻子,极力掩饰内心的紧张后,侦查员才不温不火地丢出了第一句问话:“谈谈你的收入情况吧。”“我的钱都是合法收入,除了工资,还有就是我搬迁新居、父亲过世以及清明奠祭时亲友们送的封包,有400万元。”曾如云回答。
言毕,曾如云在纸上一下写出了他早已编好的几年间接受亲友封包的情况和数字,每一笔似乎都非常清楚。写完了这些材料,接下来他又开始谈自己对右江矿务局的贡献,谈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谈自己的人格、良心,甚至党性。讯问的侦查员始终静静地听着,不打断他的叙述,待到曾如云突然发现一次严肃的讯问怎么变成了自己一人滔滔不绝的独白,进而多少有些作秀后的尴尬时,侦查员才告诉他百色市委、市人大已经批准对其立案和采取强制措施等有关决定,并丢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来你还需要冷静。”结束了这第一次讯问。
一句平平常常“需要冷静”的话,在曾如云看来,既像是对自己刚才一番不识时务的辩白效果的评判,又像是在提示自己要作弃旧图新选择的劝告,侦查员的这句话充满了一种牢牢控制着主动权的底气和从容。曾如云猛然间明白了,此一时,彼一时,昔日里那个在任何场合都敢高谈阔论而令众人诺诺的“王者”已经不复存在了。
垂泪高墙:众叛亲离光环褪尽证据面前垂首认罪
2006年6月25日夜,曾如云被送进了看守所。冷静下来的他在利弊权衡之后,决定有选择地做一些坦白。
次日的讯问是在看守所进行的。在煤炭运输提留款的问题上,曾如云很快作了交代,这件集体私分公款的贪污行为因为参与人员众多,他一个人是无法一手遮天瞒下来的。但当检察官问他在他哥哥曾如贵处放了什么东西时,他则做了断然的否定,他相信他的哥哥已经妥善地藏匿和处理好了那1303万元。讯问僵持了整整5天。
6月30日,终于出现了突破性的转机——还在6月24日,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许其军和百色市检察院检察长周腾就根据曾如云的性格和案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突破外围,再攻核心”的侦查策略。根据这个策略,一方面,办案人员对与曾如云关系密切的行贿人进行逐个突破,制服了白某、徐某等一批行贿人;另一方面,抓紧对曾如云的哥哥曾如贵的政策攻心,打破了兄弟俩订立的攻守同盟。曾如贵原先咬定,1303万元钱是他父亲的遗产,称父亲去世前与人开采金矿留下了大量沙金,是自己一趟趟地带着金块从百色到南宁与人兑换成现金的。当然,谎言很快就被戳穿了。南宁和百色两地的侦查员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明,南宁根本就不存在曾如贵所说的兑换金子的地点和兑换人,曾如贵的多个弟妹则实话实说,断然否定了离世的父亲留下过什么遗产的说法。他们说,自己的父亲的确与人合伙开采过金矿,还雇用过几个工人,几年断断续续挖金过程中,连工人的工资都难以筹措,哪里采到了什么黄金?在自己亲弟妹的证言面前,无法自圆其说的曾如贵于6月30日坦白了1303万元巨款是弟弟曾如云半年前交给他保管的。在把这笔钱交给了侦查员后,曾如贵给曾如云写了一张便条:“我已经说出了真相,你要配合检察院尽快把自己的事情说清楚,争取从宽处理。”
在交代问题上一直步步为营,且战且退的曾如云,看到曾如贵的字条时,脸色瞬间突变。接着,他一声长叹,号啕大哭,涕泪交加中责骂自己的哥哥没有文化,不知好歹出卖了自己。
至此,曾如云的心理防线被打垮。6月30日以后的讯问中,检察官们昼夜奋战,询访了200余名证人,以查获的几个重要行贿人的供述为依据,对曾如云进行了一个一个堡垒的攻坚,查实了他利用给人批销,代销煤炭、签订矿务局综合办公大楼及职工住房工程承建合同等机会,除贪污225万余元外,还收受他人贿赂154万元的事实;另外还有598万元巨额财产无法说明合法来源。同时,广西三级检察机关联合办案组,还在右江矿务局挖出了该局党委书记黄尔聘等11名腐败分子。■
编辑:盛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