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连接体平衡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hl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中学 陕西 西安 710605)[摘要]本文主要对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连接体平衡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应用时注意三个问题:一、理解整体法和隔离法;二、应用策略;三、易错分析。
  [关键词]整体法;隔离法;受力分析;外力;内力;平衡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理解"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
  当只涉及系统外力而不涉及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内力时,则可以选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而不必对系统内部物体一一隔离分析。
  2、隔离法
  为了弄清系统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一般采用隔离法。
  二、应用策略
  1、整体法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
  ②、画出受力分析图。
  ③、根据平衡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
  ①、明确研究对象且从某个状态隔离出来。
  ②、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
  ③、根据平衡规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与"隔离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一般先整体再隔离,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洁明快。
  三、易错分析
  1、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隔离某一物体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画在受力图上。
  2、深刻理解各种性质的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特点。
  3、要注意题目中的变量与不变量。
  4、注意区分连接体的平衡与连接体的各部分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情况。
  四、典题感知:
  例1、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力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解析:经分析是连接体平衡问题,对AB系统受力分析如图甲,由平衡条件知:
  F1=Ff①
  F3=F+(mA+mB)g②
  由于F缓慢增大,由②方程可知:F3缓慢增大。
  隔离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F2=F2′,由平衡条件知:
  F2cosθ=F+mBg③
  F2sinθ=F1④
  由于θ不变,F缓慢增大,由③可知F2也缓慢增大。
  由④可知F1也缓慢增大。
  所以,C对。
  例2,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相同木块m紧压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
  A、Ff变小。B、Ff不变。
  C、FN变小。D、FN变大。
  解析:
  选重物M及两个木块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有2Ff=(M+2m)g,即Ff=(M+2m)g/2,与两档板间距离无关,故档板间距离稍许增大后,Ff不变,A错误B正确;如将绳的张力F沿OO1、OO2两个方向分解析为F1、F2,则F1=F2=F/2cosθ,当挡板间距离稍许增大后,F不变,θ变大,cosθ变小,故F1变大;选左边木块m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FN=F1sinθ,当两挡板间稍许增大后,F1变大,θ变大,sinθ变大,因此FN变大,故C错误,D正确。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教材简析G620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辽阔美丽、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文章语言优美,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是一篇可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体验语言文字魅力的佳作。  二、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一年级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中学生长期以来的普遍呼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初中物理成绩还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物理成绩仍会普遍下降,这种现象在一部分女同学身上表现更加突出。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学生讨厌或害怕学习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全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的
期刊
[摘要]问题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是创新思想的原动力。在中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不但使学生发现问题,还会使学生努力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学生在不断地试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