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说课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教材简析G620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辽阔美丽、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文章语言优美,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是一篇可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体验语言文字魅力的佳作。
  二、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此学段的阅读要求,本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特点: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将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想景悟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品读感悟--扩展延伸"这一主线进行。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课训练的主要意图和我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目标为: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五、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草原的美和生机勃勃,我准备了展现草原风光、民族音乐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安排
  本课我用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为:激趣导入,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指导书写。第二课时内容为: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扩展延伸,读文悟情。
  七、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扩展延伸--作业设计"四个环节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板书,明确大草原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仅是美丽广阔的,而且是欢腾的,直奔课文重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品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欣赏草原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我通过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引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丽?用" "画出来。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及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感受体会说一说,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接下来,全班交流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我适时出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抓住以下四组重点句进行训练: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从"满眼绿色"、"铺"中感受到大草原的绿和广阔。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通过品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里的草很多,也很高,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并指导学生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并明确以上两个句子写的是草原上的野草。(教师相机板书)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通过这个句子的品读,抓住"清亮"、"嵌"等词,欣赏、体会湖水的神奇。(教师相机板书)我还适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清凉的湖水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能映出什么?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通过这个句子,引导学生感受野花的美丽迷人。(教师相机板书)
  并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 )色的( )花来想象还会有些什么花?让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在品读完第二自然段后,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按"野草--湖水---野花"的顺序尝试背诵,积累内化语言。
  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组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并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讨论交流:是因为什么,才使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学生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是因为有了自由飞翔的雄鹰、欢快歌唱的百灵鸟、成群的牛羊、蹦蹦跳跳撒欢儿的小马驹、放声歌唱的牧民,才使草原变成了一个欢腾的世界,并指导学生读出草原的欢腾。
  品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帮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议,并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进行再造想象,从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以上教学环节,我紧紧抓住描写草原的重点词句,首先让学生自读体会。之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品析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深处,想象画面,美读文本,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也在不断生成。
  (三)扩展延伸:赞美草原
  在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体验草原美丽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时此刻,看到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了草原的欢腾,你最想说什么?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草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四)作业设计
  为了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做到课内外沟通,我设计了以下三项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课外阅读:《同步读本》中的《西湖》、《美丽的小兴安岭》和老舍先生的名篇《草原》。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我的板书体现了课文的结构特点,突出了重点,展现了整个教学思路。
  以上便是我对《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的设计,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河南省内种植的中药材大部分都是越年生或多年生类型,因此,加强越冬期间的管理对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中药材的冬季管理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播音主持策略分析,对广播电视节目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提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感染力、展现播音主持的艺术性,以及追求播音主持的专业化等方面,探讨了播音主持
当前,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党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在宣传上追求艺术性,尽最大的努力将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进行创新,从而使主流媒体的舆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作为历史教师就要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不管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创新,甚至是提高自身素质而言,都十分重要。  关键字:新课程;角色;多媒体;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3  一、创设历史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有学生喜欢了它才会更用心地去学,作为历
从媒体的角度看,目前的新媒体更多的是靠渠道中短暂停留来获取被动收看的。也就是说,在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行销力的三层价值中,目前渠道能够给与新媒体的,或者说新媒体能
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新闻事件的简单了解,而是更关注深度挖掘和多角度分析的报道,这一点也正是报纸专副刊的优势所在。从传统副刊的文学副刊转向综合大副刊,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由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症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特征.脓疱疮90%以上见于儿童,以1-4岁为高发年龄,症见皮肤上发生小红疹子、水疱或脓汁沉于疱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已把“三农”问题置于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传
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979—1983年在所内和克山县北联公社万亩以上的面积上进行了大豆生产开发性试验。在土壤有机质不低于4%的丘陵漫岗黑土地上,选用比当地无霜期早熟5—7天的优良品种,每亩保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