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坐旧观念约束下的末班车 愿为开创新观念的火车头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将竞争机制引进毕业分配,对大学尤其是大学生是一次强烈的冲击。一些同学仿佛在一夜之间忽然感到自己“贬值”了,大学生的称号不再是获得称心工作的“特别通行证”。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时代。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其他文献
<正> 郭熙保在《世界经济》1989年第1期撰文提出,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大规模增加已远远超过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引起了人力资源的闲置,这已成为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
<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89年第3期发表了松明撰写的题为《当前国际通货膨胀的五种类型》的文章,指出目前国际通货膨胀分五种类型: 赤字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主要是
<正> 刘德厚在《关于建立经济政治学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学报·礼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当代政治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政治社会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生产力。当今,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经济活动同政治活动
<正>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还存在着许多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因此,只有通过全面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的各项具体制度更加完善,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和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三大的主题,改革是振兴中华的巨大契机,是增强社会主义吸引力,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逆转。但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不尽相同。本文拟就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全面改革谈一些看法,和同志们共同探讨。
<正>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党制度,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条件,本文试就此作一些分析和考辨。一孔之见,谨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正> 翻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和邓小平同志的论著,我们可以看到,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始终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二大把实现高度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后,国外有些报刊评论说,这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国内有些同志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既然是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那么坚持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关紧要。这都是糊涂观念,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正> 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当丰富,有许多新东西。在大会召开前,邓小平同志曾经几次对来访的外宾谈到,十三大要说有什么新东西的话,那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报告发表后,在大学校园里,较普遍的反映是“比较满意"。当然,干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快中华腾飞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改革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除了改
<正> 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犹如一阵强烈的冲击波,在校园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果说朱红的《小妞初闯大世界》亮出了这一变革的信号,那么,今年的毕业生将是身临其境.成为这一改革的直接体验者。对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许多同学思想准备不足。有人欢呼这一改革,自信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