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习作能力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发现,中高年级学生大多对写作很厌倦,有抄袭的恶习。常听学生抱怨:“我最怕写作文了,写不来……”一到写作时,他们总会愁眉不展,难于动笔。到交作业时,他们总是在一些作文书上或其他学习资料上找一些与题目类似的文章一抄了之。有的学生改头换面,有的干脆一切照搬,近乎练习抄写一般。的确,语文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些不好的写作行为和习惯,教师要及时纠正,不然这一文学创造行为的形成,既害自己,也误别人。这不仅是写不出作文的问题,而是一种道德品行养成的问题。
  小学生作文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体验,因此作文时只能胡编乱造,随意而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注重学生习作的亲身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说起话来真实可信,不空洞乏味。
  指导学生习作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整体训练和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习作。习作指导应注重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多在日常语句积累、写日记和周记中训练。而对于即时习作的训练,则要在学生亲身体验习作的过程中,避免乱写一气,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指导学生审好题
  审题就是认真谨慎地看题目,了解题目的要求。如写事一类的文章:先要确定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类;要求是写事,那么是写一件趣事、难忘的事还是伤心的事呢?这些要一一审准;重点是什么,是要突出难忘的、有趣的或是一次尝试等,也要弄清题目要求,避免文不对题。
  二、指导学生立好意
  立意,就是要指导学生确定文章主题。有一位作家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意”即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文章的灵魂,“意”确立得好,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立意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中表现这个“意”。一篇好的记叙文立意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写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阅卷时教师容易感到乏味,就不会给出太高的分数。反之,如果在“千篇一律”之中突现发现一篇立意新颖的文章,即使其他方面不是最好水平,也会得到较好的成绩。
  三、指导学生选好材
  根据题目要求,要认真选择材料,选材要做到:一要选切题的材料。在审好题、立好意的基础上,哪些材料最能突出题目的立意。凡不符合题目和主题要求的材料,再好,再精彩也要舍弃。二是选择真实的材料。选择自己经历过或所见所闻的材料,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会真正打动人。三是选择具体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要做到有头有尾,尤其写人写事一类的文章,所选材料要能细致刻画,材料做到有血有肉、有情有趣。四是选择新颖的材料,要选择有崭新内容的材料。对于具体题目的取材,大家都这样写就不好。比如写一件事,总免不了拾金不昧、冒雨助人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记录生活和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在取材上要独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人无我有”的方法,并在选材时体现时代风貌。
  四、指导学生编写好提纲
  由于知识积累不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较少,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思维混乱,结构不合理,中心不突出……这是平常没有练好写作提纲而导致的结果。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就是指导学生对材料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文章内容的详略,如何开头、结尾和过渡,这些都需要认真构思,进行整篇文章的设计,也就是常说的布局谋篇。为了防止写作时疏漏、零乱,就需要学生把构思的内容编写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一步步地写,真正体验文章的写作过程。
  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上是进一步推敲题目、理解主题、组织材料、安排写作顺序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文章综合处理的过程。这种指导,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材料如何安排,形成严谨的写作程序,以提高写作技能。一般说来,列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拟好题目,或将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二是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三要注重结构安排。先安排好材料的写作顺序,弄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准备分几大段,每段写什么,以小标题的形式、按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然后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内容的主次,标明详略,重点段分层,具体列出准备写的步骤。接着要确定好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同时要考虑好层次和段落间的衔接过渡,注意前后照应的地方。四是要对所列提纲进行认真推敲,适时修改,使之更加符合习作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心灵的体验与情感的震撼。因此,作文指导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作文。小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训练,他们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具体、形象,更重要的是改掉抄袭的习惯。指导学生习作,要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多观察,多积累,让他们按照指导要求有目标地训练。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体育教育深深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创新是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有效进行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使得教学方式能够拥有创新性的改变。在创新的角度下,教师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教学目标,使得小学体育教育能够顺利地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角度    相关数据表明
新的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新时期提倡的是创新教育,已不再是以往那种陈旧的教育模式了,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理性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重要责任,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素
X电视透视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疗,各级医院均配备了不同档次的X线透视系统。电视透视系统中.影像增强器是主要部件而且价格昂贵.故很有维修价值。X线影像增强器的作用有
物理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方方面面都有着影响。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常常会对物理学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在中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文章《生活即教育》影响深远,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先生认为:“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对教育愈发重视。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更为重要,而我国现有的幼儿教学观念在应试制度的束缚下,根本无法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求。因此,为了让幼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努力。本文主要阐述在新时期幼儿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教学;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在加强幼儿教育方
近年来,南庄乡党委、乡政府通过建立“地力升奖降罚”,“劳动积累工”,“农业发展资金积累”等项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行了土地抵押承包办法,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
本文介绍了PLC控制器软冗余的设计技术及软冗余技术在高原无人值守电站中的应用
期刊
本文就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阐述了几点教学体会,以期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煤矿企业,党组织如何围绕安全生产这一中心任务,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充分得到发挥,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