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即“知”,尤其应当实践,即“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认知又要注重实践学习,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实、真正的教学。
   [关键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实践。道德认知越全面、越深刻,就越能指导学生做出明确的道德判断和自觉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小学生记住道德知识很容易,但是,将知识内化为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却不容易。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呢?
  一、求真实,抓现实,提升教育针对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各种新事物,在此过程中对社会形成模糊的认识。教师若循规蹈矩地对学生进行“理性灌输”,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必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教育活动。如《我爱我们班》这一课活动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感”,我将发生在班级生活中的一个个“素材”串联为“学材”,让学生在回忆、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明白:一起玩耍是快乐的;相互配合解决难题获得成功是快乐的;共同劳动创造了劳动成果也是快乐的,这一份份快乐与感动都来自班集体。德育应该摒弃灌输式的说教,要把活动的触角延伸至学生的真实生活,用实际事例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当学生把意识转化为行动,教育的目标就达到了。
  二、抓典型,树榜样,增强教育引导性
  道德情感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激发学生情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抓典型、树榜样就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来影响学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生动形象的典型能够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这课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睁大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学习榜样:早晨领读课文的小干部,认真擦黑板的同学,帮老师收发本子的小组长等,由于寻找的榜样人物就在学生中间,大家学习榜样的热情都很高。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班内掀起了一股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的热潮,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了,道德情感被激发出来了,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素养自然就提高了。道德榜样的形象性、针对性和示范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引导他们以榜样优良的品质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找出自身的缺点并努力向榜样看齐,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抓认知,促行動,坚持教育一致性
  新课标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学生在个人实践中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只有在具体情境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接受不同信息的刺激,并在心灵深处产生有效反应,形成积极的心向机制。我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使活动内容生活化,极力寻找教材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辨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早睡早起》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就组织了“好办法推荐会”,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做到早睡早起?然后听故事《童童的睡眠》并思考:童童为什么会迟到?他要怎样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再创设情境“你敢一个人睡吗”?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睡有利于提升睡眠质量,还能够让自己更勇敢、更自信,最后给已经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的学生颁发“勇敢证书”,营造出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获得道德认知后,要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就必须要通过实践,只有通过实践中的行为训练,自觉地去做,才能逐步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日臻完善,教学的研究日益频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抓住教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还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使教学能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沈婧婧.“知行合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山西教育(教学),2018(8):36-37.
  [2]朱凤群.“知行合一”理念下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4):127-128.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坐火车,没桶面怎么行?  有一次,我去上海出差,带了两桶面和两根牛肉风味香肠。分配很明确,一桶晚饭,过了牛肉面的故乡兰州再吃。我想,在兰州附近吃,桶面可能会串味。另一桶是次日午饭,准备到石家庄北吃。  一桶一桶半,两桶等于三桶。不是我数学不好,桶面的包装上清晰地写着 “1桶半”,桶下方写着1.5倍。打开吃完,发现一桶和一桶半的数量似乎差不多,这就好比春运列车加挂一节车厢,旅客们根本不会发觉,看来“
问:中国自古就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很多名门望族出了不少伟大人物,都得益于此。我觉得,好的家风家教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我的水平有限,希望专家能够归纳总结,言简意赅地告诉我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什么,以帮助孩子对内做好人,对外做好事。  胡桃木  答: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家风决定孩子的教养。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如果孩子能做到以下12字,就能如您所说的“对内做好人,对外做好
按照现代教育的分阶段法:0~6岁是学龄前阶段、7~12岁是小学阶段、13~18岁是中学阶段。有研究表明,孩子上中学后,父母对其有影响,但影响已经不大。也就是说,父母能够影响孩子的真正有效期,其实到孩子小学毕业时就已经结束了。孩子以后发展得好与不好,就看前期打下的根基深浅了。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对教育事业非常关注,他对台湾小学教育的弊端痛彻陈词,并指出小学教育应有的方
人们对于道家谈得很多,但多半谈的是汉代以后变形的道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创设乐学的课堂环境  1.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应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场景中学习。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风格。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走出教室,让孩子们走近自然,表现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  2.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要让学生真正地摆脱束缚,主动探究,教师就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是最亲密的朋友;老师与学
鬼哥哥,我要跟你讲一个故事。  妹妹要跟我讲一个故事,而她称呼我为鬼哥哥,倒不是我死了,她坐在我坟墓前,回忆起什么。她之所以叫我鬼哥哥,是因为我小时候鬼灵精怪,有一次讲一个鬼故事把她吓哭了,顾名思义,鬼哥哥是我妹妹对我的另一种称呼。尽管我俩长大了,她还是喜欢这样叫我。  “鬼哥哥,我想跟你讲一讲鸡腿的故事。”  “鸡腿就是Chicken leg,有什么好讲的。”  “你应该听说鸡腿有两个小孩了。”
岑韵玲 选注    When,exactly,did Russia become the new superpower of the art market? Was it earlier this month (May,2008),when Roman Abramovich spent £60 million on two paintings by Francis Bacon and Lucian
路线:北京—五台山—鸿门岩—东台—北台—中台—台怀镇  徒步时间:2天  线路难度:★★★☆☆(不稳定天气时难度飙升至★★★★★)  关键词:佛教名山 大五台朝台  适合时间:6~8月  亮点推荐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自东汉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极高的人文艺术价值。而其北台308
忙中出错  ●河南省南阳市  第十一小学五(1)班  孙合仪  星期天一早,我和妈妈来到敬老院做好事。我帮院长阿姨下载了几部戏剧,爷爷奶奶们都说好看。接着,我又帮妈妈打扫房间。院长阿姨看着我抱着床单出门,微笑着说:“小姑娘真能干呀!不过,这些床单是刚洗过的。”我感到很委屈,有哭出来的冲动,可是 转念一想,也怪自己粗心,于是尴尬地说:“阿姨,对不起。看来做事之前要理智地想想,不然会忙中出错的。”院长
伤心“团圆饭”  问:我和弟弟妹妹相约去孩子的爷爷家吃饭,聚餐时儿孙们控制不住手机瘾,玩游戏的玩游戏,刷微博的刷微博,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现在想想挺后悔的,爷爷奶奶一直盼着我们带孩子去吃顿饭,没想到会弄成这样。  陶玲  答:在有些儿孙看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饭时玩手机,“这都不叫事”,看望老人,满足于形式上走过场,缺乏实质内容的关心,让家庭亲情日渐淡漠。如果不是爷爷的愤怒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