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名师工作室全方位构建教师成长平台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ch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升。为此,介休市教科局整体部署,以“一条主线、三个抓手、五种途径”,全方位构建教师成长平台。一条主线:城市农村齐进步、公办民办共发展;三个抓手:名师工作室、教育联盟、农村联片教研;五种途径:专题教研、定制式主题教研、引领式教研、微问题教研、体验式教研。通过多项举措形成突破园际界线、“交错立体”的专业指导平台,实现共同经历、共同研究、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目标,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让介休幼教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与表现,理念历久弥新,实践多姿多彩。
  教师素质是制约教育质量的瓶颈,因此园所保教质量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成为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即不断优化教研机制,拓宽引领途径,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深刻思考、大胆尝试,在新的背景下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聚焦名师工作室,在此浅谈我们的思考与做法、感悟与收获。

一、高标组建 结构合理


  我市成立了风铃花、木棉花、蒲公英、风信子、栀子花、美慧树6个工作室,遴选省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导师,市级保教能手为指导教师,成员由市直、乡镇、民办幼儿园优秀骨干教师依据自身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自荐申报、自主选择、自由组合而成。目前导师6名、指导教师23名、成员120名,形成了一个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研究团队,举全市之力,汇全市精英,展全市蓝图。6个工作室以导师所在的4所优质园为基地,基地园为工作室的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建立制度 明确职责


  为确保工作室顺利、平稳、持久、有效地运行,教科局下发文件,明确工作室指导思想、职责与任务、管理与考核、保障与措施等,使工作室所有成员心中有方向、手中有抓手、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工作室实行周期制,三年为一周期,每学年末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等评估方式,根据评估细则对名师工作室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实现奖惩并举、动态管理。前有方案、中有督查、后有评价,有效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为工作室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三、提供条件 给予支持


  名师工作室由教科局幼教部教研员负责管理,统筹协调教科局有关科室和导师所在基地园,为工作室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提供相关支持。教科局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统一订制独具特色的牌匾、别具一格的学习笔记簿等,为导师和指导教师积极争取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让再学习、再提升、再进步成为保障工作室活动质量的基石;各基地园为工作室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办公用品等物质保障与精神支持;市教研员密切关注各工作室教研动态并积极参与研讨,注重通过互动交流唤醒工作室成员的研究热情和成长意识。

四、搭建平台 促进交流


  教科局幼教部创建“介休幼教名师工作室”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传递各室工作动态、活动报道,使之成为动态生成、滚动发展的资料库;工作室之间通过微信平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升,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奋进的研讨氛围与工作状态,使微信平台真正成为全市幼儿园教师互动学习、资源共享、成果辐射的平台。

五、思辨笃行 聚力求新


  工作室围绕共同的愿景——研究·成长·辐射·共享,以教研为导向,以培训为主线,以专题研讨为重要形式,做一线教师力所能及的研讨,做一线教师实际需要的研讨,做提升专业素养的深度研讨,打造学习的联动体、成长的共同体,共同营造启迪砥砺的工作室文化。
  各工作室以各自的培养方案、学员实际需求、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为基本,从理念、方法、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组织N个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的主题研讨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作室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1.像孩子一样深入探究,实现真研究
  “木棉花工作室”秉承“让研究走进常态下的教育现场”这一理念,给每位成员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现提升的机会,力求体现活动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例如:导师由一颗普通的苹果、一片随风飘落的树叶、一张寻常不過的照片、一个常态下的小视频,引发学员打开一扇扇神奇的“探索之门”,开启一段段精彩的“探究之旅”。研讨交流中成员们或以思维导图,或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所看、所听、所思、所想进行条理化阐述。通过深入探究提升感悟:操作+材料=经验、探究活动中要投放真实材料等。通过导师引领达成共识:理解儿童首先要变成儿童、儿童如何学习比学到什么更重要。为激发学员参与活动的兴趣,保障活动实效,每次活动导师都要精心预设、巧妙融合,将科学游戏、案例分享、操作探究、游戏体验、讲座引领等贯穿其中,有讲有练、有静有动。活动最后成员的自我反思、指导教师的专业评析、导师的总结提升,使成员在生动的活动现场不断深化对幼儿、游戏、学科领域、教育策略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内化理论,提升认知。
  “蒲公英工作室”打破工作室固有的研讨学习常规模式,突破传统的室内活动形式,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开展“走近大自然”“实践+体验”“游戏促成长”等实践活动,学员们在一个个趣味游戏与实践任务中更能体会幼儿的感受,读懂幼儿的心灵。这不仅是一场体验式教研,更能帮助教师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去理解幼儿,尊重幼儿。
  2.像海绵一样汲取养料,实现真成长
  “风铃花工作室”以指导教师为组长,成立四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发布任务、开展研讨、竞赛积分、提交作业等,有效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成长的学习机制。同时工作室强调彼此支持的共生,自己在获得支持的同时也必须为其他人提供智慧分享与专业支持。如:在开展“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区”的教研活动中,导师一直找不到科学、完整、适切的实践策略,但学员在这一主题研讨中迸发出的热情和智慧着实让人感到惊喜,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构建思路、呈现想法,通过集体的碰撞与思考共同面对解决问题。学员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很专业!   “风信子工作室”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教研的优势,采用线上研讨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实践经验通过微信群进行分享交流,将个体反思转向群体反思,由浅显反思进入深度反思,极大鼓舞着学员的热情,提高了研讨的实效性;将多方面的信息、多元化的视角、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展现在平台上,充分发挥着整个工作室团队的人力和信息资源优势,很好地实现了园际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优势互补。
  为满足学员专业理论的学习,各工作室都成立了读书群,聚焦学员普遍存在的短板,确定共读书目,进行点滴分享,让学员感悟到自我成长源自日常的细小积累,同时也看到同伴此时的努力。比如:成员吸收所学、落地实践,再次与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时,借鉴了导师在群中分享的经验技巧,效果极好,于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在群里分享感受,导师则给予及时的鼓励与适宜的拓展,这种看似碎片化的分享也因着坚持使学员获得了不断的成长。
  3.像专家一样钻研思考,实现真辐射
  “美慧树工作室”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美慧树课程工作室,为了更好地研究课程、研究儿童、研究教师,王辉导师围绕三个规划“紧抓一个平台促训、融合两个层级促学、构建三个要素促研”扎实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导师所在的三佳乡中心园在我市先行使用了美慧树课程,并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内容,推进美慧树课程教育教学研究。为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使各实验园在课程实施方面少走弯路,导师多次组织现场教研及经验讲座,交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思考与创新。同时考虑到不同实验园教师学习吸收和实践能力的差异,教研活动根据课程使用年限、教师能力水平、教研需求等维度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活动与集中研讨相结合,使教研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为了扩展辐射面,让更多园所受益,工作室还从基地园转移至其他园所,使工作室活动真正流动起来,实现辐射最大化,资源共享化。
  “栀子花工作室”以“培育优秀的孩子,从培育优秀的老师开始;培育优秀的老师,从培育优秀的指导老师开始”为导向,导师与指导教师围绕研究项目进行高频率碰头、高密度讨论,以达成思想统一、观念一致;在基地园与流动站之间巡回开展艺术方面教科研活动,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不仅提高基地园教师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能力,也让流动站所属园在辐射与引领中快速成长,更为工作室下一阶段的研讨交流、实操训练积累素材、提供依据、奠定基础;在基地园创建艺术兴趣组,成员每周一、三、五进入班级观察活动情况,跟踪解读儿童行为、分析教师指导策略,将最前沿的信息和理念转化成一线教师的实战体验场,在实践中了解艺术的魅力,感受教育的真谛。
  介休市幼儿园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解决了优秀骨干教师“高处不胜寒”“英雄无用武之地”“单打独斗”的实践困惑。工作室汇聚起来自不同园所优秀教师的智慧,整合了各领域优秀教师的专业优势,形成研究合力,以专业化、制度化、常態化的研训活动,实现研训与实践并举,幼儿与教师双赢,为全市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成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的教研工作,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探索历程和专业自信,在感受教研带来魅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专业引领可以让教研散发出智慧的光芒,生发深远的价值。“优化教研机制,拓宽引领路径,助力教师成长”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其他文献
介休市三佳乡第一中心幼儿园是介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改建而成的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春季开园以来,一直坚持并实践着以“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幼儿园与家庭”三个共同成长为立足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建之初,面对资金不足、城乡差异、家长观念滞后等现状,如何立足实际,科学实施低成本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面对师资不足、人员结构不等、师资层次不齐、水平差异等现状,如
期刊
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其实,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我们在强调家园共育的同时,更要强调科学的育儿方法。作为父母,不只要爱孩子,还要会爱孩子。怎样才能有智慧地爱孩子呢?关键要做到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支持孩子,如此,父母的爱才更有价值和意义。一、接受孩子是前提  (一)做好
期刊
从儿童视角来看,游戏应该是自由的。可是,教师创设游戏区在很多方面还是较为功利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较为欠缺,游戏水平低,户外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以户外改造为起点,在教师中展开了问题沙龙研讨。一、直面问题  1.缺乏儿童本位的游戏设置,幼儿户外游戏不够深入,兴趣不浓。  2.幼儿园户外游戏区的划分、使用和材料投放不完全合理,幼儿游戏水平低。  3.教师缺乏细致的观察,对于幼儿学习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日常生活中,无论形成哪一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必须以运动材料为载体。只有通过合理有效投放运动材料,与材料不断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
期刊
教研组是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阵地,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组长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核心人物,在教研过程中被赋予了专业引领的职责。特别是以解决自身实际问题为主的园本教研,更需要教研员能够基于园本准备好个性化“研案”,并通过完善教研制度、灵活组织形式、适时现场互动、及时评价反思等过程,使教研活动高效完成。一、完善园本教研制度,激活教师内在潜力  完善园本教研制度,既是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我国素有立德树人之传统。《礼记·大学》整篇都是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孔子曰:“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3—6岁的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期。立德树人从养成教育抓起,养成教育则从娃娃抓起。  七都镇地处太湖之滨,位于江浙沪交汇的金三角地带,自古就有“鱼米之乡”“蚕桑之地”的美誉。2000年,一代大儒南怀瑾先生来到七都兴教办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七都变身为
期刊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思考型、专业型的幼儿教师,创建优质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本文将围绕园本教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展开一系列探析。一、园本教研是什么  “研”即细磨与深入地探究。“教研”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细磨与深入的探究。“园本教研”则是立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状而展开的细磨与深入的研究。  从园本教研的概念中可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对其各方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开展教学活动,贵在得法。达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就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有一条是最近的,这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研究是教师作为专业者的需要,是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之保障。近年来,我园在园本教研的路上不断前行,从传统的管理型教研向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发展型教研的转型,探索出一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研模式——园本研修。一、以聚焦问题为先导  教研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期刊
绘本剧,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绘本故事改编成的舞台短剧,它是具备戏剧要素,结合灯光、服装、道剧、音效等许多元素呈现的短剧。而幼儿园绘本剧则是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对已经出版的中外绘本故事或绘本图书中的原型人物进行改编,供幼儿开展角色扮演、言语对话、音乐律动、表情动作等各种形式活动,深受幼儿喜欢。  时下,在众多幼儿园,开展早期绘本阅读活动已经非常普遍,随处可见幼儿三五成群一起阅读绘本的身影。对于幼儿而言,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