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寻行知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故遵自然之序,依事物之理,为科学之法。问寻本真,明其所向,则行于道矣。教育,意为教化培育之道,而道在何处?
  为何而教?
  学以厚生,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故此教育应以生活为目的,以人为中心。生活即教育,为何而教?不是因为治人与治于人的差别,不是为了富贵功名,而是为了健康地生活、科学地生活、高雅而艺术地生活、劳动创造地生活、引导社会地生活。故此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应是面对生活的,面向大众的,是放眼世界的,是联系历史的,是面向未来的;状态是行动的、前进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做学问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教育的目的同样如此。
  以何为教?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教育要以生活为基础,“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万物即教材,众生皆同学”。教师要于社会中教,于自然中学,于实践中思。社会即学校,是一所活的学校,时时、处处、人人皆为教育。学校只可作为教育的驿站、文化的旅馆,只能暂驻、暂住而不可久留。学校应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为课程资源,着眼于人的发展,立足于终身教育。文化更是教育的倚赖。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如何为教?
  问题导向、循因究果、不断尝试,人人如此,探索不止,则科学兴盛。科学从自然中来,从行动中来。国人大多格物重于思,重温故而知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于自然科学,反复实验则为智育进化之根本方法。智育以养成思想及应用能力为标准,探前人未明之理,求他人未解之法。落后则受辱,近代国之殇也。中小学实验课程的缺位,是应试之祸,更是教育理念的滞后。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不会忘却的才是有效的,能让学生形成不断学习、喜好阅读、勤于思考、善于审辨的良好习惯,才是学校教育的真谛所在。
  教之为谁?
  全面发展是教育质量的体现,而面向全体则体现教育的公平。人人生而平等,大众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公平是最根本的社会公平。教育应追求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民主犹如政治的青霉素、社会精神的维生素,因此教育要有民主意识,尊重个性,自由平等,才能产生文化的百家争鸣。教育普及,民族才有力量,民族的力量在于民众觉悟。全民教育是全面的、终身的教育,是融入社会、相互合作、开放吸纳、应用科技、创新创造的教育。教育不是为了适应现实,而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自由的灵魂。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拥有像人一样的思维是正常的,而如果人像机器一样去思考则是可怕的。
  何以为师?
  师生共成长,互造就,教学相长。与学生亦师亦友应为现代教师的基本理念。时光向前,知识无尽,教师之责不在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传授学法,让学生自得自动;以学定教,才是因材施教。老师应主动融入学生,研究学生,积极适应学生,而非一味强调学生服从老师;让学生成长于和风细雨而非狂风暴雨中。化人者为人所化。“只有不断进步的人才有资格教育别人。”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而非获取名利的对象。
  大学非大楼乃大师也。校长以思想引领,学校以精神为重。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与社会相通,开门办学才享有更多的阳光,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得以优化。高尚的精神如山间明月、江上清风,教师的高尚精神是不可估量的财富。相同的学校环境,不同的精神面貌就是改变孩子人生的内驱力。孩子是未来和希望,精神层面的教育不可替代。对于教师,校长不能用人之长,便是自己之短,领导者有民主的思想才能助推学校品质的提升。
  生当如何?
  人生价值在于创造,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有效学习在于探究钻研,体现自主的精神。学生是未来的栋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是教育的任务。有信仰之人当佩上无畏之斧、智慧之劍和金刚般的意志,才能所向披靡。学生当以科学的精神求知求学、以民主的精神融入社会、以高尚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应对环境。有健康的体魄、独立的思考、自己钟爱的事业才算一个完整的人。读书人应有动手实践的能力,任何工作有研究才有创新,劳力与劳心、双手与大脑,相辅相成,才能发展自我,科学用于生产才更有力量。
  教育面对现实,才有引导社会的意义。教育的重心是调剂社会发展的药方,故不了解社会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教育强则国家强,真正的大众教育成就真正的民主社会,有真正的民主社会才有正义和自由的实现。文明发展自教育,我们行走于教育的旅途,凝望教育的天空,看星汉灿烂,观日月之行,有理之所依,有道之所存,当常思常寻!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散文在教师的手中,如何借助“文本”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对一篇散文的研读效果。教师唯有在研读中做到准确、到位,散文教学才有法,才有效。反之,错解、误解、偏解,都会导致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越听越糊涂。基于此,教师研读好散文类文体显得至关重要,摆在首位。第一步出了问题,后面的散文教学中涉及的教学内
期刊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操作活动的实效,并不是所有的操作活动都必须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才有效,学生经验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操作来习得。  2018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威海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第二届教学研讨会”,聆听了苏
期刊
在2018年11月赣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赣县区王敏老师执教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一课。王敏老师从数到式,类比“有理数的乘法”学习“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从运算律与运算顺序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知数与式运算中算法算理的一致性与普适性,彰显了数式运算的通性通法,获得了在场评委及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现撷取部分教學片段与大家共赏。
期刊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篇幅短小,文辞简约,是一篇“景美、情美、言美”书信体散文。正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这篇文章“美”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用我的心感受辋川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个性地阅读、多元地阅读、欣赏地阅读,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习得“借景传情”的写作手法的同时,不断丰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一、导入
期刊
基于散文的文体特点,小学生阅读散文是要比阅读童话、寓言之类的其他文体更为困难的。故而,教学散文,老师要把准散文教学的脉,根据散文的文体特征,从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开发和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聚焦结构,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曾有研究者说,散文无规范。教学散文,便要聚焦结构,把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  如季羡林所写
期刊
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散文,多出自名家笔下,作为经典文章,可教的东西实在太多,常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要破解散文教学“负担过重”这一痼疾,教出散文应有的韵味,删繁就简,回归原点方为正道。  回到散文教学的原点,先要回到散文的原点。所谓情动辞发,作者将特定时刻的情感寓之于语言,便有了散文。换句话说,散文的结构以及语言都是作者那一刻情感的载体。有了这样的认识,散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教学中,可以依托
期刊
走进大余县河洞乡公办中心幼儿园,校园内色彩斑斓、温馨优美、设施齐全、童真童趣。2018年7月,第一届大班幼儿毕业汇报文化节成功举办,为当地父老乡亲奉献了一道文化“甜品”,节目内容活泼向上、风格多元创新,表演的孩子们纯真可爱,让在座的家长欣喜万分,深受感染。  2015年以来,大余县加大了学前教育投入,全县11个乡镇各兴建了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至2018年,全县公办幼儿园中有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
期刊
导 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朗读的目的,采用重锤敲打式朗读、由分到合式朗读、层次分明式朗读、凸显主题式朗读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从声音表达上升到情感表达,从而真正走入文本。  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笔者被深深折服。且不说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文本解读之深入;也不说其课堂环节照应之周全严谨,课堂氛围创设之和谐愉悦;
期刊
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我们所理解的“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一位爱读书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书海里畅游,以“课内阅读、大量阅读”为舟,“一课一得”为帆,各种课型为舵,驶向“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彼岸,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书为友,博读之  继
期刊
一、课文解读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课文,作者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它所在的单元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单元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汉语的独特神韵和深厚意蕴,为此单元中编排了《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三篇课文。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体裁、不同语言形式的文章,提升论说类文本的阅读鉴赏能力。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斟酌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