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分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对课文熟读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学生眼、口、耳、心、手的綜合应用。眼使学生认真的看课文内容,口使学生将内容有感情的读出,耳使学生听自己的朗读感情是否到位,心使学生对课文融入情感,在郎读的过程中记住课本内容,手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正确姿态,手势与情感融合,可将丰富情感进行外在展现。农村边远山区,小学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外界信息接触较少,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如何有效运用朗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意义;作用
  朗读是塑造孩子性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朗读的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小学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时,优质的朗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有莫大的好处。本文就基于农村边远山区朗读教学带去学生的好处以及优化朗读教学的质量做一个简略探讨。
  一、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存在意义
  自古以来,朗读教学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字经》有提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朱熹《读书有三道》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将课文诵读出来,学生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将心思放到课本中来,学生的心思在课本中了,那么学生就会去认真学习认真记忆,将课程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对于教师而言,在教习时就能省下太多维持课堂秩序的精力,多为学生传授有用的知识。同时,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感官与课文充分结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会课文的美,从而对课文深入思考并发散思维。
  二、农村边远山区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边远山区教学环境较差
  边远山区环境一般相对独立,学生大多以学校为生活与学习的中体空间。然而,由于边远山区条件艰苦,硬件设施跟不上不说,教师软件实力也无法与城区相比。因此,综合条件共同决定着山区教学只能以学生基础课程为主体,让孩子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多让孩子认几个字是教学的关键。所以也就忽略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教课时往往都是直入课文主题,不存在课前朗读一说,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孩子们也就只会更加封闭自我。
  2.朗读教学的主体不是学生
  有的地方即使有朗读教学,但朗读教学的主体也不是学生。只有学生亲自读了,才能加强对课文的记忆,理解课文的表达内涵。而现今边远山区的朗读教学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第一,录音机的示范朗读。使用录音机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认识生字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阅读教学里的作用力度略显不够;第二,教师示范朗读。与录音机示范读一样,教师示范读也无法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散漫态度也会影响教师的朗读情趣。如此,朗读教学不以学生为主体,无法达到朗读的锻炼效果。
  3.朗读教学不灵活
  朗读教学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读与跟读,传统的朗读教学大多只有让学生站起来诵读。这样的朗读方式:第一,朗读时间不够,课文内容不仅读不完,而且学生还会为了抓紧读,朗读时磕磕绊绊、走马观花。如此,学生在没有进行过自主思考的情况下,丧失了深入思考课文的机会。第二,朗读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师教学朗读课文时,只有循环的让学生站起来诵读,方式太过千篇一律,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感觉新鲜积极响应,但时间久了,学生的热情就会降下来,对于朗读的热情也会低下来。自然朗读教学的目标也就达不成了。
  三、对农村边远山区朗读教学的建议
  1.改善教学环境,提升老师认识
  国家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投入,不断丰富学校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让各种高科技教学设备不断进入农村边远山区校园,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同时,学校老师也应该提高自我认识,基础教学是重点,各种能力培养教学也不能放弃。如朗读教学,其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语感,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并善于表达自己。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将朗读教学认真贯彻到课前教学当中。
  2.让学生成为朗读教学的主体
  朗读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朗读中,让学生有参与感,学生才会对课程充满热情。而且,小学学生本就具有热情,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学生的热情去教学,将教学氛围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里。当学生能更好的把精力放到课文里时,才会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这时教师再推进课文解读时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了。因此,要让学生成为朗读教学的主题,运用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灵活教授朗读课程
  出于对小学学生年龄的考虑,朗读教学应该更具有新颖、丰富的特点。让学生自觉的投入朗读教学并爱上朗读,从而获取在朗读教学中的知识。所以,这就体现了朗读教学的灵活性的重要性。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如在朗读课文《开国大典》时,要让学生一个字一个词的念出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并沉浸在文字里,如此慢慢体味“开国大典”的宏伟。其次,使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在朗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同时朗读课文,增进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以这种灵活教授朗读课程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朗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调动性、启发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具有热情,并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教师也能够因此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向荣.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J].人生十六七,2018(1X):29.
  [2]王万军.小学低年段语文的朗读训练与培养[J].学周刊,2018,376(28):118-119.
其他文献
县报言论与中央和省市报纸的言论确有不同之处。但是,如果在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上,加强言论的针对性,那末,其影响力也是不小的。首先,要将当地群众最关心的社会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
期刊
会议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发展历史进程中遗留下的文化瑰宝,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既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更应当采取措施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良好的熏陶。核心素养包括多方内容,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下简要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
会议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要看其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是否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还应看以上“三维目标”是否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谓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学生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在知识的天空任意翱翔,从而不断创新和进步。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  一、识字、组词、造句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
期刊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略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斧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列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则代表着学生对知识经过了积极思考,多角度地分析了问题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抓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培养  一、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