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要看其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是否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还应看以上“三维目标”是否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要达成以上任务,有以下几方面的理念:
  一、定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而是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有效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如果只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那么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开无轨电车,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同样,只讲预设,没有动态生成,不能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就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必定是预设和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
  三、精选课堂教学内容,使之内涵最大化。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任何知识,就其存在的价值,从发生学意义讲,都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但是,从教学论意义讲,教学知识可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两大类。科学的教学内容如果传授方法不当,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教学的效果仍然可能很差甚至出现负效。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例如,教材第十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教材用了两个例题来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看图写出几个分数,然后思考这些分数和1的大小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不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果将两个例题合并,学生看图写出分数后自己给这些分数分类,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
  四、应用生态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和谐平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式。有效教学主张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反对教学方式运用中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对立起来的极端化倾向,反对形式主义地开展探究和合作学习。(2)教学思维结构。任何教学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思维进行传授和学习的。现实教学的缺失之一是教学思维方式的单向性和片面性,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重演绎思维轻逻辑归纳,教学思维缺乏清晰、合理和平衡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地把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结合起来,使教学思维清晰有序、和谐平衡,改變教学思维方式单一片面的现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3)教和学有机结合。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又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其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和谐平衡。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再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有赖于“有效教师”,又有赖于“有效学生”。因此,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4)课堂环境的和谐平衡。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环境和谐平衡就是指课堂的物理和心理环境能增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课堂环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突破:
  一、充分准备,要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把教材里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完了事,你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我就讲什么,你教材里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至于教材教完后,课程目标是否真的实现了则是很少考虑的。用教材教则不同,它把教材只是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教学的目的是用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而不是教材是否教完。在处理和组织教材时,如果我们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我们就会用教教材的方式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用教材教的话,我们就会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教材,处理教材,重新组织,变死教材为活教材,更适用于我们的学生。
  二、组织科学,使教与学两者和谐结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1)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2)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适时进行学生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3)注意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让课堂过程由一系列精采而有效的设问串联起来。(4)科学使用教学媒体,体现它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三、建立立体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使不同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有否形成技能、能否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练习我充分注意不同层面的学生,使练习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率倍增。同时,运用多媒体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应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
期刊
本文主要说明了结合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阐述了培养学生德育精神的几个方面,指出了一系列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分别探讨了新课引导、古诗文学讲解、作文
县报言论与中央和省市报纸的言论确有不同之处。但是,如果在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上,加强言论的针对性,那末,其影响力也是不小的。首先,要将当地群众最关心的社会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
期刊
会议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发展历史进程中遗留下的文化瑰宝,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既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更应当采取措施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良好的熏陶。核心素养包括多方内容,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下简要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