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直径≤2cm的外周性肺腺癌围手术期效果分析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CT显示结节≥50%表现为磨玻璃样的肺腺癌治疗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7我院行肺段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腺癌病人3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段切组16例,采用肺段切除术;楔切组22例,采用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段切组和楔切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1.6±40.2)分钟和(20.3±10.2)分钟,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7.2±49.1)ml和(9.9±5.1)ml,引流管拔管时间分别为(3.5±1.5)天和(1.5±0.5)天,住院时间分别为(4.5±3.5)天和(2.5±1.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楔切组优于段切组.结论 对于外周性(肺实质外1/3)且直径≤2 cm的早期肺腺癌,肺楔形切除优于肺段切除.
其他文献
我们所指的肝胆管细胞癌是临床上以肝脏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需要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鉴别、排除肝转移癌,病理学通常为具有胆管上皮特征的“腺癌”.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中指出此类肿瘤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1], 2017 年后更名为肝内胆管癌(ICC),与肝细胞癌和HCC-ICC混合型并列为原发性肝癌的三种类型[2-3];此外,病理组织诊断、影像学诊断以及临床诊
目的 通过分析含贝达喹啉方案对西南地区耐多药结核患者肝损伤和QTc间期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纳入的符合条件的耐多药结核患者,给予含贝达喹啉的治疗方案,检测生化指标和QTc值.结果 完成治疗的77例患者中,出现肝损伤患者37例(48.1%),其中肝功能异常33例(42.9%),轻度肝损伤患者4例(5.2%).38例(49.4%)发生QTc间期延长,其中450 ms≤QTc<500 ms患者30例(39.0%),QTc≥500 ms患者4例(5.2%),QTc≥60 ms患者28例(36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 ].肺部、肠系膜、膀胱、肾脏、肝脏等是IMT的好发部位,并且以肺部更为多见.由于既往对其认识不足,命名较为混乱,尤以炎性假瘤多见[2].直至2002年,IMT的命名开始被临床广泛接受[3].本文通过对1 例左主支气管IMT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及对既往研究资料的复习,旨在提高对肺IMT临床、病理特点的理解与认识.
期刊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范围最为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1 年全球肝恶性肿瘤状况报告公布的数据,全球肝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6位,是全球第4大癌症死亡原因[1],也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 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2].肝细胞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以根治性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由于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病人预后往往较差,术后5 年复发率高达70%.随着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等多种治疗手段的问世,肝癌的围手术期辅助治疗被逐步提及并引起重视
概述rn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指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导致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中断,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慢性间歇性低氧是OSAHS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通过兴奋交感神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高凝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期刊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导管尖端生物膜菌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5例新生儿VAP的临床资料,检测VAP组气管导管尖端生物膜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气管导管尖端生物膜中病原菌与新生儿VA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65例VAP患儿,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d、母体妊娠方式为剖宫产、呼吸机类型为有创占比较高,(P<0.05).65例VAP患儿气道导管尖端微生物膜中共分离菌株71株,分离率79.77%(95%CI:69.66%~88.76%),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85.92%
肺诺卡菌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及肺部有结构性病变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者肺诺卡菌感染的病例报道甚少,且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误诊.现对2020年1 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一例免疫功能正常者肺诺卡菌感染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医务人员对肺诺卡菌感染的认识,以减少误诊,避免延误诊疗,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期刊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中75%~85%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据2015 年统计,我国肝癌新发病例(37万)和死亡病例(32.6 万)分别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3位.虽然近几年肝癌的总体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五年生存率仍仅为 12.5%,和欧美国家,尤其是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早诊早治是提高肝癌生存的重要手段,只有早期肝癌才有机会获得手术根治,但可获得手术切除的病例仅占20%~30%.我国大部分肝癌首次发现时即是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肺,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生,肺部隐球菌感染临床与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仅见个案报道[1 -2],我们遇到1 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期刊
近年来,腔镜肝切除技术治疗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得到广泛发展,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随着肝脏解剖结构熟悉、腹腔镜超声和染色技术的应用,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在经验丰富的肝脏外科中心逐渐开展,包括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亚段切除及联合肝段切除等.上述手术方式涉及多种技术手段,要求术者不仅要熟知肝内解剖,还要具备丰富的腔镜超声技术和腔镜手术经验.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