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主支气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

来源 :临床肺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 ].肺部、肠系膜、膀胱、肾脏、肝脏等是IMT的好发部位,并且以肺部更为多见.由于既往对其认识不足,命名较为混乱,尤以炎性假瘤多见[2].直至2002年,IMT的命名开始被临床广泛接受[3].本文通过对1 例左主支气管IMT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及对既往研究资料的复习,旨在提高对肺IMT临床、病理特点的理解与认识.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是其特征,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肺泡异常有关.肺癌源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在55 ~65 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2. 1 :1 ,由于约75%病人就诊时已是肺癌晚期,5 年生存率低于20%,目前我国肺癌发病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列首位,女性次于乳腺癌列第二位,死亡率则均列首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肺癌往往与
期刊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进步和新疗法的出现,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增加[1].特别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出现,其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手段.临床研究[2]已表明PD-1 抑制剂对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肿瘤均有明显的疗效.研究发现[3]: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MPMN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男性吸烟肺腺癌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更容易发生肺癌肠癌双原发癌[4].
期刊
目的 研究特应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及糖皮质激素干预疗效.方法 纳入2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特应性体质将患儿分为特应质组78例和非特应质组122例,比较两组血清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水平及GRα/GRβ值.对特应质和非特应质患儿均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和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种方式,比较患儿经激素治疗和非激素治疗疗效,分析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频繁加重表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COPD频繁加重表型56例患者(为频繁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期COPD非频繁加重表型56例作为对照(非频繁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观察两组稳定期和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PCT、FeNO变化并比较.结果
目的 通过观察肺康复前后肺功能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探讨肺康复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得到明确规范的肺康复方案.方法 纳入90名符合要求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名,两组患者均给与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除此外还需进行每天至少20 min的呼吸训练、每天至少20 min的气道清洁,同时实验组患者可自行选择进行每周至少3次的运动训练的肺康复训练,分别记录肺康复训练后的2、4、6个月的FEV1%pred、FEV1/FVC、SGRQ评分,比较两组之
晕厥在临床上很常见,而咳嗽性晕厥却罕见报道.咳嗽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一种,多表现为咳嗽后突发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起病快、持续时间短、自发性恢复是其特点.目前在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难的是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晕厥相鉴别,如心源性晕厥、癫痫、直立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一旦诊断明确,止咳及治疗原发病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报道1 例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咳嗽性晕厥患者,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及漏诊.
期刊
肝癌占全球癌症死因的第3 位,我国癌症死因的第2位.目前,外科手术依然是肝癌首选的根治手段.现在推崇的精准治疗,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精准切除,更意味着精准地选择治疗策略.肝脏具有自我再生的能力,在行肝切除术后,肝脏剩余体积(FLR)会发生增生反应,通常可以再生到术前的肝脏体积,但是肝功能恢复程度尚不能确定[1].实施大范围肝切除术仍然使病人面临发生与肝功能不全相关的并发症的风险.FLR已被证明是术后并发症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肝外科水平的提高,已有多种手段用于FLR的优化,以增加肝切除术之前的预期
病例资料rn患者女,2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2 年,加重1 周”于2019 年4 月3 日入住我科.患者于2017年5 月劳累后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发热,以感冒治疗,症状未见好转.2 个月后自觉体力下降,伴活动后气喘,上楼时明显.当地肺功能示提示极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重度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胸部CT示两肺散在磨玻璃影(图1 A).考虑“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予甲泼尼龙片32mg,1 次/d及抗细菌等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减轻,但活动后气促不缓解,2017 年11 月至我院就诊.
期刊
我们所指的肝胆管细胞癌是临床上以肝脏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需要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鉴别、排除肝转移癌,病理学通常为具有胆管上皮特征的“腺癌”.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中指出此类肿瘤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1], 2017 年后更名为肝内胆管癌(ICC),与肝细胞癌和HCC-ICC混合型并列为原发性肝癌的三种类型[2-3];此外,病理组织诊断、影像学诊断以及临床诊
目的 通过分析含贝达喹啉方案对西南地区耐多药结核患者肝损伤和QTc间期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纳入的符合条件的耐多药结核患者,给予含贝达喹啉的治疗方案,检测生化指标和QTc值.结果 完成治疗的77例患者中,出现肝损伤患者37例(48.1%),其中肝功能异常33例(42.9%),轻度肝损伤患者4例(5.2%).38例(49.4%)发生QTc间期延长,其中450 ms≤QTc<500 ms患者30例(39.0%),QTc≥500 ms患者4例(5.2%),QTc≥60 ms患者28例(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