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湘潭市雨湖区开展“为未来而学”深度课改活动,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听了一节六年级的科学课《灿烂星空》,当时,我就在思考,科学课里面提到的好多星座不就与我曾经教过的湘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天上的街市》中的部分内容重合吗?如果能将这样的不同学科的课程在同一主题下整合起来上,孩子是不是更加感兴趣呢?教学效果是不是能更好呢?于是,我决定尝试以“夜空下”为主题,上一节主题整合的课。
学 情 分 析
上课前,我请教了学校的科学老师、数学老师、美术老师等,为六年级的学生策划了一堂《夜空下》的整合课,课上还邀请了科学老师作为嘉宾客串,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但还处于对很多事物似懂非懂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段学生普遍存在课堂参与度不够、求知欲不强、主动性不足等现象。再者,他们对“秧田式”教学产生了疲倦感。故我希望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6个小组,围坐一起,推选出组长,以星星名为小组命名,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卡纸做成的星星图标用来写小组名。
教 学 过 程
1.绘本导入,感受星星的美丽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我想有颗星星》。
(PPT演示绘本,并出示阅读分享卡。)
师:你觉得卡梅利多用伽利略的“管子機器”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
生:满天的星星,亮晶晶的,美极了!
师:绿色小鸡们看到的“美丽的蓝色星球”是什么?你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
生:这颗蓝色的星球叫地球,我从课外书上知道,蓝色并不是地球本身的颜色,地球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表面的71%被蓝色的海洋覆盖。而海水呈蓝色,是由太阳光的组成和海水的性质决定的。只有蓝光及其附近的绿光、青光可以穿入海水,经过水分子充分散射,便将海水映照成蓝色了,因此说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
(PPT演示地球的形态。)
师:你觉得小鸡们吃了什么肉才长出牙齿的?你相信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
生:我相信宇宙中是有外星人存在的,外星人像电影里的ET那样,他们有情感、有智慧,很了不起。
师:你们认识金星吗?
生:我知道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古代称它为太白金星,是全天中最亮的行星。
(PPT演示金星图片及运行状态。)
设计意图: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不论年龄,不分阶段。《我想有颗星星》这个绘本是卡梅拉系列中不同于其他的一本,大、小卡梅拉执着地追求那些别人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这则故事中,大、小卡梅拉对星空的执着深深地吸引并感染着孩子们。我们引导学生把卡梅拉当作一种象征,一种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伴侣”。
科学元素为主导的课堂,以绘本导入的形式,带给学生无限的惊喜,他们的想象力、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这有趣的故事调动起来了。整合绘本的元素,让原本枯燥的科学学习变得多元化了。
2.诗词渐入,感受星星的神秘
师:美丽的星星在夜空下调皮地眨着眼睛,从古至今,不少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描绘它们。请各个小组仔细阅读任务卡,合作完成上面的学习任务。
(PPT出示诗句,学生阅读任务卡。)
师:这四首诗词描写的景物、时间和地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可以结合写作地点、背景和诗人的心情等谈一谈。
生:这四首诗分别写诗人在天阶、山寺、黄沙道、沧海看到的星辰美景。
生:四首诗都写到了星星,但又各有不同,我最喜欢李白的《夜宿山寺》,诗人夜宿寺庙,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星光闪烁,于是诗兴大发,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
师: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我们描摹歌咏的对象。诗人很喜欢借助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设计意图:教师在单一的学科教学中只能纵向地、单一地教授。这节课我们从绘本到诗词,从科学到文学,自然过渡,巧妙结合,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知识的空间范围,这需要学科之间的协作与融合,使各个学科从分散的、相对隔绝的、自成体系的小科学形态向一种综合的、联通的、互相紧密相连的大科学体系形态转换,这就是课程整合的魅力,整合让知识结构变得更系统。
诗经楚辞汉代乐府,唐诗宋词元代散曲,共同构成了一条星光灿烂的艺术银河,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让学生与诗人们产生共情,使得学生对星空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3.认识星座,感受星座的奥秘
师:星空美丽而神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PPT播放星空的视频,教师伴以朗读科普诗歌《美丽的星空》。)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星空?
生:奇幻的星空。
生:璀璨的星空。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们发现了吗?那迷人的星空里还有什么?
生:星座。
师:1928年,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议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星座名称由亮星组成的图形,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
(出示学习单及各种星座图。)
师:请你们将各颗星星连起来,看看它们像什么,根据星座命名特点猜猜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大熊星座。
生:小熊星座。
生:北斗七星。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地找到北斗七星吗?
生: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的北部和尾部,可以通过大熊星座找到。 生: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像一个勺子。
生: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
师:与北斗七星齐名的另一颗星叫北极星。你们知道它的位置和特点吗?
生:不管什么季节,北极星总出现在地球的正北方。
师:北极星位于小熊的尾巴尖端,它是夜行者的指路明灯。咱们分组寻找北极星,绘制星座图吧!
(学生分组寻找北极星,绘制星座图,如图1。)
设计意图:学科整合后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参与,还融入了其他教学手段,如观察、录像、电影、绘本、拼接、模型或挂图,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孩子建立一个立体的知識理念。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自主性、合作性、探究形式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课程整合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
4.戏玩星灯,感受星灯的奇趣
师:你们想看看夜空下繁星密布的场景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有趣的星灯吧!
(PPT演示星灯的做法,之后学生制作并展示。)
师:美丽的星灯忽闪忽闪的,犹如夜空下的星星,唯美、令人陶醉。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结果的过程,而是亲自参与、合作探究的思维过程。这个环节的设计除了发展原有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之外,更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这节课的设置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又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科学课星座的认识,加入了语文绘本诗词的元素,加入了手工星灯的制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来,共同理解同一事物。把各学科知识与主题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就是学科整合的主旨。
反
学 情 分 析
上课前,我请教了学校的科学老师、数学老师、美术老师等,为六年级的学生策划了一堂《夜空下》的整合课,课上还邀请了科学老师作为嘉宾客串,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但还处于对很多事物似懂非懂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段学生普遍存在课堂参与度不够、求知欲不强、主动性不足等现象。再者,他们对“秧田式”教学产生了疲倦感。故我希望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6个小组,围坐一起,推选出组长,以星星名为小组命名,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卡纸做成的星星图标用来写小组名。
教 学 过 程
1.绘本导入,感受星星的美丽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我想有颗星星》。
(PPT演示绘本,并出示阅读分享卡。)
师:你觉得卡梅利多用伽利略的“管子機器”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
生:满天的星星,亮晶晶的,美极了!
师:绿色小鸡们看到的“美丽的蓝色星球”是什么?你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
生:这颗蓝色的星球叫地球,我从课外书上知道,蓝色并不是地球本身的颜色,地球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表面的71%被蓝色的海洋覆盖。而海水呈蓝色,是由太阳光的组成和海水的性质决定的。只有蓝光及其附近的绿光、青光可以穿入海水,经过水分子充分散射,便将海水映照成蓝色了,因此说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
(PPT演示地球的形态。)
师:你觉得小鸡们吃了什么肉才长出牙齿的?你相信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
生:我相信宇宙中是有外星人存在的,外星人像电影里的ET那样,他们有情感、有智慧,很了不起。
师:你们认识金星吗?
生:我知道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古代称它为太白金星,是全天中最亮的行星。
(PPT演示金星图片及运行状态。)
设计意图: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不论年龄,不分阶段。《我想有颗星星》这个绘本是卡梅拉系列中不同于其他的一本,大、小卡梅拉执着地追求那些别人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这则故事中,大、小卡梅拉对星空的执着深深地吸引并感染着孩子们。我们引导学生把卡梅拉当作一种象征,一种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伴侣”。
科学元素为主导的课堂,以绘本导入的形式,带给学生无限的惊喜,他们的想象力、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这有趣的故事调动起来了。整合绘本的元素,让原本枯燥的科学学习变得多元化了。
2.诗词渐入,感受星星的神秘
师:美丽的星星在夜空下调皮地眨着眼睛,从古至今,不少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描绘它们。请各个小组仔细阅读任务卡,合作完成上面的学习任务。
(PPT出示诗句,学生阅读任务卡。)
师:这四首诗词描写的景物、时间和地点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可以结合写作地点、背景和诗人的心情等谈一谈。
生:这四首诗分别写诗人在天阶、山寺、黄沙道、沧海看到的星辰美景。
生:四首诗都写到了星星,但又各有不同,我最喜欢李白的《夜宿山寺》,诗人夜宿寺庙,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星光闪烁,于是诗兴大发,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
师: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我们描摹歌咏的对象。诗人很喜欢借助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设计意图:教师在单一的学科教学中只能纵向地、单一地教授。这节课我们从绘本到诗词,从科学到文学,自然过渡,巧妙结合,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知识的空间范围,这需要学科之间的协作与融合,使各个学科从分散的、相对隔绝的、自成体系的小科学形态向一种综合的、联通的、互相紧密相连的大科学体系形态转换,这就是课程整合的魅力,整合让知识结构变得更系统。
诗经楚辞汉代乐府,唐诗宋词元代散曲,共同构成了一条星光灿烂的艺术银河,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让学生与诗人们产生共情,使得学生对星空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3.认识星座,感受星座的奥秘
师:星空美丽而神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PPT播放星空的视频,教师伴以朗读科普诗歌《美丽的星空》。)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星空?
生:奇幻的星空。
生:璀璨的星空。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们发现了吗?那迷人的星空里还有什么?
生:星座。
师:1928年,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议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星座名称由亮星组成的图形,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
(出示学习单及各种星座图。)
师:请你们将各颗星星连起来,看看它们像什么,根据星座命名特点猜猜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大熊星座。
生:小熊星座。
生:北斗七星。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地找到北斗七星吗?
生: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的北部和尾部,可以通过大熊星座找到。 生: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像一个勺子。
生: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
师:与北斗七星齐名的另一颗星叫北极星。你们知道它的位置和特点吗?
生:不管什么季节,北极星总出现在地球的正北方。
师:北极星位于小熊的尾巴尖端,它是夜行者的指路明灯。咱们分组寻找北极星,绘制星座图吧!
(学生分组寻找北极星,绘制星座图,如图1。)
设计意图:学科整合后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参与,还融入了其他教学手段,如观察、录像、电影、绘本、拼接、模型或挂图,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孩子建立一个立体的知識理念。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自主性、合作性、探究形式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课程整合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
4.戏玩星灯,感受星灯的奇趣
师:你们想看看夜空下繁星密布的场景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有趣的星灯吧!
(PPT演示星灯的做法,之后学生制作并展示。)
师:美丽的星灯忽闪忽闪的,犹如夜空下的星星,唯美、令人陶醉。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结果的过程,而是亲自参与、合作探究的思维过程。这个环节的设计除了发展原有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之外,更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这节课的设置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又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科学课星座的认识,加入了语文绘本诗词的元素,加入了手工星灯的制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来,共同理解同一事物。把各学科知识与主题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就是学科整合的主旨。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