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数学——一堂公开课的感悟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li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门复杂的科学认知过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小到人们生意买卖,大到天文地理以及当今世界日益普及的计算机,数学无处不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教会学生各种思维和能力,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练习,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创设让学生动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各种数学知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原来所上过的一堂小学四年级8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案例,简单的说一说如何数学课堂中更好的让孩子们动起手来。
  一、结合教材和当地学生实际,确定学生的操作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习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由于我的学生100%都是来自农村彝族家庭的学生,他们在认知事物的时候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在建立某些起始概念、区别某些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几何形体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建立、推导抽象的法则和公式、较难理解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知识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的进行动手操作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在认知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采用让学生“算一算”、“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先让学生动手用量角器量出3个角的度数再算一算,然后再让学生上大屏幕来折一折,最后用剪刀剪了3个角拼一起看看多少度。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因为他们发现这几种方法都能很形象具体的展现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动手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通过这几种方法,你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了吗?让学生们在动手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又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有序的动手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让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外部活动逐步内化的过程。在数学课中,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担心学生讲不清楚,浪费时间,不让学生展示操作结果或复述操作过程,自己包办代替,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总是得不到锻炼提高。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操作结果,复述操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學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思维。
  在我们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关”是学生们很艰难的闯过的关卡。因此,即使到了四年级孩子们还是不太愿意开口表达。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首先,营造民主和谐交流氛围,并且以激发兴趣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课堂活动中,首先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了“内角三兄弟之争”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想“说”,敢“说”。
  其次,加强具体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孩子们只要开口了,哪怕他们不能说清楚,我也会鼓励他们把语言表达完整,并且 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导向作用,以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保障。我还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三角形内角和拼、折、算的过程和结果,激励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的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生动手之后教师的总结与归纳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由直观操作的感性认识向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各方面会发生新的变化。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概括总结,还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成功之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学生之间的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加深认识,在评价中完善认识。比如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三角形内角和的几种测量方法以后,教师不要急着说出最终答案,而是引导着学生自己提炼概括得出结论: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五、当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也要讲究一个“度”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是他们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对于学生其他的学习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要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一堂课中,并不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越多越好,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动手操作,让一节课都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度过,我们的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动手操作,那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是一个摆设了,这样只会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受影响,而是教师一时不能用语言表述清楚,学生不通过亲自动手体验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试着引导学生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让学生在动手中得出结论。但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动手的方法和动手后的结论,只需要在思维的方式、动手操作的目标上加以引导就可以了,让学生比较自由的用发散而主动的思维去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会更加浓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新课标指导下的这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动手做”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方法。我这堂课的教学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这堂课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足以让我坚定数学课中“动手做”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操作和探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让我们倡导一种教学形式:“动手做”数学!
其他文献
倒装作为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按其功能可划分为两大类:语法倒装和修辞倒装。主要阐述修辞倒装作为英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所具有的修辞功能,并分析导致其修辞功能产生的
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育人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相信每一株草都会开花。  在我眼里,学生有差别但没有差生,于是,我坚持用心
当前,随着网络的盛行,博客(Blog)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它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自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
在简要介绍类典型理论及其认知价值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认知隐喻理论这一范畴内部成员间的家族相性,指出认知隐喻理论包括一个类典型和多种类典型性不等的隐喻理论,而且认知隐喻
中国入世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本国利益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首先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及其主要缺陷,然后指出了《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规定给我国和用争端解决机
首先阐述了情感的科学内涵和情感教育的时代意义,其次对大学生党员存在的情感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论达了党员情感教育必须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和以行育人的原则,最后提出
分析了我国当代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阐述了报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报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报业发展需采取的新举措。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重视学生的错题分析 ,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 ,就能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知识误区和思维盲点以及不良的学习习惯 ,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帮助
关键词:爱 职高学生 早恋 金钥匙  2008年8月,我担任首届数控班的班主任,我班有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早恋成绩下降,当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然后找了他们谈话,对这件事强加反对,但是我发现不仅没有把他们分开,反而让他们的关系更密切,让他们找到了共患难的感觉。我该怎么办呢?  一、找原因  1、这两个学生都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同样的境遇使他们有了共同语言。  2、他们都是班级干部,在班级工作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