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亦是发展教育、进行理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而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完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必要性,并提出了规划的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8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准确定位高校教师角色及其职业规划带来了契机。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并用这一理论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健康积极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教师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全面地审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贵,以人为先。在高校中,教师是学校、教学发展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为当今教师个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高校灵活采取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不同的激励策略,设置恰当的发展目标,创造各种条件,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
  (二)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而做好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是建设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起点。校内课程的开发、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使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高校中,由组织与个人共同制定一个符合教师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高校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也是高校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高校与教师之间沟通的需要
  许多高校每年都接收大量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他们在给高校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其新思想、新观念、新的价值观也可能与高校原有的文化发生碰撞,如果不及时沟通,就会造成隔阂,甚至会引起教师的流失,给高校的教学等日常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学校与教师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相互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增加教师的“归属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解决职业倦怠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即有很多的教师进入职场后不久就出现了职业的倦怠;还有些教师由于接受的是“他主”的专业培训,入职不久便进入到了“职业高原阶段”。高原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职业承诺降低等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处于高原阶段的教师会更害怕竞争,担心失败,采取回避的措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缺乏做教师的热情。为了克服职业倦怠,尽快走出职业高原期,需要使教师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正确的方法,真正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一)了解个人特点,正确自我评价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规划自我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涵。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高校教师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不足,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自我评价是行为主体对行为的自我检查与评定,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始终。科学的自我评价应坚持客观性、激励性等原则,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自我分析结合起来。
  (二)认知职业角色,确立职业目标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担任多种角色于一身,认清应承担的角色是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并且要根据角色来规划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利于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素质、性格和价值观以及社会大环境条件、社会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解、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等信息为依据,并且都应具备可行性、适应性等特点。
  (三)加强科研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上看,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教师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素质,才能担负起继承传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教师只有通过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活动,才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最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努力创新,从而提高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
  (四)认清当前形势,更新知识结构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迅速渗透到高等学校教学中,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教师不仅应有广阔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科学的知识架构,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辅助知识,注重实践经验的累积。高校教师永远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四、结论
  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为先导,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为基础,以强化生涯开发与管理为手段来付诸实践,逐步将人生理想变成人生现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以使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理性、科学、和谐和自觉,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吕秋芳,邢金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生涯发展[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9).
  [2]王蓓颖.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师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3]陈芳.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其他文献
内地西藏班(校)是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学生开设的班级和学校,它的开设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三条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启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关键
本文认为当前技工学校教育应逐步转化为以培养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现场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需要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加强学生的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主要是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完善教学设施
文章首先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然后介绍了在工业设计中采用逆向工程技术所需的硬件条件及软件条件,并应用Alias软件进行案例实践来阐述在具体产品
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环境大会以来,“低碳”就成为了热门话题,人们对节能、减排、环保越来越重视,向往更健康的生活.低碳生活最核心的观念是“低能耗、低污染、低开支”,这
教育管理专业(又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在我国许多高等师范院校设置,该专业的设置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
在呼声日高的中国政治参与中,政府处于怎样的位置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本文简述了市场经济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并将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过渡到政治参与,指出我国应该走政府主导下
通过对高校篮球文化的概念、教育本质以及其对高校篮球教学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篮球教学的影响,旨在丰富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内容,为
[摘要]本文从独立学院的性质及人力资源特点出发,依据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激励性、可承受性的薪酬制度设计原则,结合独立学院实际薪酬管理现状,针对教师提出市场薪酬、能力薪酬、绩效薪酬相结合的薪酬制度模式,针对管理人员提出职位薪酬和绩效薪酬相结合的薪酬制度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薪酬制度 绩效薪酬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80-
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互动,应注意的问题一是科学确定活动内容和讨论题目,二是在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间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培养良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