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热性惊厥别掐人中把握时机尽快送医是关键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ysj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条“爸爸凌晨光腿光脚抱女儿看急诊”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经医生诊断,视频中的孩子为热性惊厥,当晚收入医院儿内科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那么,热性惊厥是什么?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怎么办?听听儿科专家怎么说。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介绍,热性惊厥,又被称为高热惊厥,以6个月龄到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热性惊厥多在儿童发烧的第一个24小时内发生,发病时,儿童的体温常常超过38摄氏度。病毒感染是热性惊厥的最常见诱因。单纯的热性惊厥不会引起孩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孩子今后的认知和行为发育跟同龄儿童比,也不会有显著差异。
   王荃提示,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时,应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地板或者床上。周围不要有尖锐的东西,要防止孩子在抽风发作的时候发生跌落而造成继发伤害。松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的头部偏向右侧,或让孩子保持右侧卧位。如果孩子的口鼻有分泌物,及时擦拭掉。
   要把握好送医院的时间。大多数的儿童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较短,常常在3~5分钟后停止。可以在孩子惊厥停止后,再送去医院。如果孩子以前有过惊厥持续状态,或者本次惊厥时间超过5分钟还没有停止,孩子自行停止的可能性就较小了,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
   孩子突发热性惊厥时,一些家长会采取掐“人中”、将物品塞入孩子嘴中等措施。王荃表示,不建议采用这些处理方式。
   “掐‘人中’對中止惊厥没有确切的作用。”王荃说,也不要撬开牙关,往孩子嘴里塞任何物品。这种动作除了会伤害到孩子和家长外,别无它用。因为在撬嘴的过程中可能损坏孩子的牙齿,塞东西进嘴可能引起孩子呕吐,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局部皮肤黏膜也可能损伤。
   “我们还经常看见爸爸或者妈妈的手指被孩子咬得血淋淋的状况。”王荃说。
   王荃提醒,不要束缚或强行按压孩子。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孩子软组织损伤,甚至是骨折的发生。不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或喝水,不要刺激或摇晃孩子,以免造成进一步伤害。
其他文献
罗茂盟摄  2021年5月15日7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当日,“祝融号”火星体验馆在湖南衡阳南岳区开馆,体验馆按照1:1等比还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模型,采用“祝融号”发展历程科普、沉浸式火星場景体验、宇航服穿戴体验、播放火星题材户外电影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及游客宣传普及“祝融号”、火星以及祝融火文化的相关知识
期刊
“这里产的鸡蛋“不一般”。这里的鸡喝着山泉水、吃着天然草,智能化鸡舍被丰富的生态植被包围。”5月10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吕梁市方山县垚鑫生态养殖公司,负责人赵林平介绍说。   智能化鸡舍到底是什么样子?带着好奇,记者跟随赵林平来到养殖基地。一排排鸡棚呈现在眼前,13个鸡棚52万只鸡,却闻不到一点养殖业的异味。鸡舍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4层高的鸡笼,一排鸡笼长近百米,鸡蛋顺着传送带被慢慢转出,鸡的粪
期刊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自主研发的我國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5月13日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时刻——首颗卫星下线。   据悉,卫星智能生产线建成后,我国小卫星的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单颗面积需求将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将提升10倍以上。
期刊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胡喆 陈席元 徐鹏航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两千多年后,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准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在太空中长途跋涉295天,天问一号一路走来经历了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着陆火星后还有哪些使命
期刊
近日,由荷蘭代尔夫特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国际团队首次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将藻类打印成具有韧性和弹性的光合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相关研究发表于《高级功能材料》。盛夏
期刊
志高霄汉近,梦广天地小。在历经了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5月15日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目前,探索器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   3.2亿千米,这是中国航天抵达的新高度!这稳稳的一落,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
期刊
“奶奶,我帮您看下水电还有多少,其他人帮奶奶擦下玻璃!”5月16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太原市新华小区57号楼,志愿者们正在帮76岁的独居老人肖奶奶打扫家里的卫生。忙完手头的工作,志愿者们详细了解起老人的生活和健康情况,不到一会,志愿者和老人的笑声便充满了整个房间,到处都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为了让社区独居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5月16日,由太原市南寨街道新华西社区党支部主办、太原工
期刊
闫锐鹏摄  5月10日,在临汾市委老干部局草編学艺共享平台,草编巧手们在交流草编技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该局草编巧手们精心创作了草编作品“南湖红船”。该作品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完成历时45天,采用玉米皮编织而成,以传统艺术形式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描绘美好生活。
期刊
科学导报讯 5月12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山西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太原召开。会议围绕项目研究目标、思路、框架及时间安排等内容开展,与会专家领导就山西“绿色能源、先进制造、数字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优劣势、发展方向、创新转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了解,山西综改示范区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的依托单位,将积极服务院士团队,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门高伟 5月16日,全国科技报系统第34届(2020年度)优秀作品大赛在湖南韶山举行。经过作者推荐、单位初评,评委讨论、评选,121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35件、二等奖38件、三等奖44件,好标题4件。   举办优秀作品评选是全国科技报系统的一个品牌活动,自1986年首次举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4届,在全国科技新闻系统具有广泛影响力。本次评选大赛整体呈现“两多一高”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