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挑食的原因及纠正对策研究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j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
  关键词:挑食;对策;健康饮食
  一、儿童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6岁是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而且最早养成的习惯如同本能一样,在后来的生活中具有牢固的支配权。食物喜好属于饮食行为习惯,它形成于儿童早期,并主要受遗传、文化社会和机构及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旦形成会影响着个体成年期的食物选择。个体在少年时期如果食物喜好率高,会直接导致儿童营养摄入的不均,造成营养不良或过剩,从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日本的研究发现,儿童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并且不爱吃绿色/黄素蔬菜和水果,性格会过分内向。
  有证据表明,有早期营养不良经历的儿童有可能在认知功能、心理发展、精细动作技能、活动水平和注意广度的评估测试中得分较低。
  中国预防科学院儿童营养专家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约2/3的儿童,有偏食和拒绝吃某些食物的习惯,因而容易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营养,成为现代"营养不良儿",因而免疫力普遍下降。
  研究还发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儿童高14分,偏食儿童还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与缺乏某些膳食营养有很大关系。
  膳食营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幼儿来说,此时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需要从膳食中获得全面的营养以支持体格及脑部发育。然而,偏食儿童由于从膳食中摄入的营养素不足,可能会影响儿童正常的脑部及智力发育。长久偏食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成长带来危害,因为人的生命活动、发育、成长都要依靠营养物质的摄入,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如果孩子因偏食而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少,则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正常发育、成长、又容易患各种疾病、特别是大脑和智能的发育成长。通常,缺少维生素会得各种疾病,维生素A的缺乏会得夜盲症,维生素C的缺少易得坏血病,维生素D的缺少就会得软骨病。
  二、儿童挑食的原因
  (一)心理因素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养成了偏爱高糖高脂等高能量食物的习性,该习性以基因的形式遗传下来,影响着儿童对食物的选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个体的胃一般不需要为储备能量而过度进食。这种因遗传引起的过度饱和对高能量食物的偏爱所诱发的疾病已经对人类个体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营养学家一直在呼吁通过控制饮食缓解因过度进食而引起的肥胖高血脂等富贵病,这也是当前儿童健康饮食教育需要加强的方面。
  从个体自身的角度来看,饮食心理对儿童的食物喜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儿童具有新奇恐惧症,他们仅喜欢经常接触到的食物,对于某些新品种食物则采取拒绝的态度。研究也表明,有5.5%儿童会因"没有吃过"或"很少吃""很少接触"而选择拒绝某种食物。不过这种拒绝可以通过不断尝试而降低,尤其是当摄入和消化后的感觉较为愉悦时。可见,成人在给儿童添加新食物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因素,注意色香味形俱全,以提高儿童对该食物的接受率。
  (二)食物的外观、气味
  如果幼儿曾经对某一食物留有不好的印象,也会排斥这一食物。例如,便秘期间吃过的含粗纤维的韭菜、芹菜,病愈后儿童自然就会将这两种蔬菜与疾病联系起来。还有某些食物的外观、气味、纹路等也会影响儿童进食的选择,很少有儿童喜欢吃水萝卜和带苦味的食物也是这个原因。
  (三)父母的影响
  儿童食物习性的形成受一系列环境系统的影响,其中由父母、教师、同伴、大众媒体等构成的微观系统对其影响最为深远。如有研究指出,婴儿对于甜味、酸味和苦味的感觉是通过父母喜欢或者厌恶的面部表情形成的,儿童对食物的偏好往往受父母和家中其他成年人的影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决定儿童的食物选择,权威型家长则在敏锐观察儿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买或不买某种食物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食物喜好。
  妈妈总是按照自己对于营养知识的了解,去给幼儿安排膳食,从来不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欲望去喜好某种食物,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摄取。然而,儿科医学专家表明,只要幼儿的味觉、嗅觉及对食物的口感发育正常,正常的幼儿是完全可以从爱吃的各种搭配得当的食物中,选择出有益健康的饮食组合。虽然幼儿的食欲可能会经常变化,只要不过分受到人为偏见的影响,从长远看他们的饮食一般是能够达到平衡的。因此,妈咪应该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喜厌某种食物,不必大惊小怪的,过分的关注和担心反而会起反作用。如果妈咪对于米饭、牛奶、肉类、蛋类等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太了解,也不能为幼儿提供能够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均衡营养。
  三、纠正儿童偏食的对策
  (一)科学合理喂养,以防养成偏食、厌食习惯
  及时适时添加离乳食品,促进儿童对多种食物的口感及味觉、嗅觉的形成和发育;正确对待儿童最初出现的"偏食"表现,切不可态度生硬,也不可娇纵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如碰到爱吃的食物,就不加以节制地过食,最终导致伤食,而不喜欢吃的东西一点也不吃;妈咪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对食物的喜或厌,也不要对于食物妄加评论。
  (二)饮食安排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均衡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平衡指导,为儿童安排饮食,即食物要多样化,主食粗粮与细粮及副食荤与素搭配要合理;让儿童每天喝奶,经常吃鱼、蛋、瘦肉、禽类、豆类及豆制品;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及薯类,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取。
  (三)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包括不偏食、挑食、暴食、过食,不过度吃零食。然而,这并非是件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妈咪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培养,也取决于妈咪对儿童进食的态度是否重要。首先妈咪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让他觉得吃饭是自己的愿望,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既要注意营养素的均衡,也要考虑到儿童的口味,同时还要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及食物的花样,不可因为只讲究营养而忽视儿童对食物的感官需求。
  (四)通过强化消退法培养儿童的健康饮食行为
  卢梭认为,教育应是行动多于口训。因为儿童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话,但是对他们所做的和别人替他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了。因此,成人可利用斯金纳强化理论中的强化消退法来培养儿童的健康饮食行为。对于因"新奇恐惧"而拒绝健康食物的儿童,成人可通过正强化法,消除儿童对该食物的抵触情绪,并通过经常性购买等方式,使其最终慢慢接受该食物。有研究发现,成人经常性提示或强制干预儿童摄入某种食物,可增加儿童吃该食物的可能性 在适当的情况下,"妈妈逼我吃""爸爸要我吃"或者"妈妈经常买""我们经常吃"都会成为儿童选择某食物的理由。而对于喜爱垃圾食物的儿童,成人可通过自然消退法,减少儿童摄入该食物的行为。家长或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营养教育,使儿童了解该食物对身体有害或不利等营养知识;其次可以通过一定的烹调技术,使该食物色香味形俱损,让儿童从心理上厌恶该类食物;再次,成人可以从语言 表情或动作上表示对该食物的厌恶,给儿童一定的榜样示范,最终达到促使儿童排斥垃圾食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Z].卫妇社发[2012]35号,[2012-05-09].
  作者简介:汤蕾(1990.3-),女,江西南昌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家庭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迅猛发达的网络冲击等的影响,独生子女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家长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幼儿的成长需求。  关键词:幼儿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
期刊
南北朝时,有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叫明山宾.他的家里除了父亲留下的一头牛,什么都没有.rn一年春天,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了,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他到集市上一看
期刊
学校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或其它各种因素,安全事故偶有发生,成为学校安全教育中一个突出性、现实性很
一、建设学习型供电企业是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的必然要求(一)供电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客观要求供电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j是现代科学技术的
核心素养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化课堂学习方式,提升在课堂上英语学习的效率和价值,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究的一个课题.
yingwang.tt@sina.com问:我的孩子2岁10个月大,在家跟着我时乖巧听话,到了姥姥家就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非常调皮。请问,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才好?  答: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家长对
期刊
文学文本一词的稳态接受 ,广泛使用的现实 ,促使我们应对西方文论术语———文本的含义做出探索和评价。 The steady acceptance of the term literary texts and the widel
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加强和改进煤炭运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