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电影工作基础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4468738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并逐步向新的更高的层次迈进。近年来,电影业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虽然受到电视、网络媒体等的冲击,使那种人们为了看场电影不惜步行十几里路的年代成为历史,但它在人们生活中仍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科技的技能应用于电影的制作和放映过程,给电影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使之确立了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取代的地位。
  【关键词】农村电影;构建和谐社会;高素质
  1充分认识农村电影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是影响巨大的大众化艺术。一部影片可以翻印几十乃至几百部拷贝,同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放映。这种技术上的特点,使电影成为最大众化同时也是最有影响的艺术。这一特性,意味着电影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人们都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生活节奏相对加快,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减少,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除了一些重大节日或是赶庙会外,一般没有大型的群众集会,人们很少有机会聚焦在一起交流思想、体验盛世欢歌的新生活。农村电影,为广大农民走到一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人们走出家门,交流了感情,融洽了邻里关系,在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使一些因无所事事和沉溺于赌博、酗酒的人们,从酒场和赌场解脱出来,促进了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尤其是把一些富农的新技术搬上了银幕,更为一些信息相对滞后的人们,在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又提供了发家致富的信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电影支持了“三农”, 造福了农民,同时也使电影业有效占领了农村这一广大的市场,打牢自身发展的根基,为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其更具竞争力和生命活力。
  2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影放映队伍
  由于受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一些地区和单位的电影放映队伍建设受到削弱,人员不足、技术滞后、装备缺损等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一些财政相对紧张的单位,为了节流开支,把放映工作全部推向了市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难题,但电影放映的质量和层次却大打折扣。一是放映场次难落实,特别是在没有专职放映人员的单位,一些业余放映人员,没有把放映当作事业,自己有时间就放,没时间就拉倒,使农村看电影得不到保障;二是影片质量难保障,由于放映人员放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在放映的过程中,就难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片源的质量;三是放映质量难保障,由于受放映人员构成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就决定了放映质量上很难上档次,放映质量就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影业的发展。要想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必须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影放映队伍入手。未有放映队的乡镇必须尽快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并选派热爱电影事业、热心电影放映的人员负责电影放映工作,每支放映队要确保有2名以上专兼职放映员,尽量保持稳定。要保证放映员各项待遇落实到位,充分调动放映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潜心专研、乐于奉献,在农村电影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同志,要给予大力的表扬和奖励。县市文化部门要做好放映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随时的指导,提高其业务素质,确保农村电影放映的质量和任务的完成。
  3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确保装备器材与时代同步
  农村电影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冷落,关键就在于有些单位舍不得投入,电影的科技含量不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济和技术作后盾,没有这些,再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电视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有的地方还在用上个世纪,甚至是十九世纪的机器,放映早已过时的老片,使电影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丧失殆尽。
  要想保持农村电影的活力经久不衰,必须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确保装备器材与时代同步。作为大众文化生活的“快餐”,只有保证其“色香味型”俱佳,才能占领好农村文化的主阵地,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要把住时代的脉搏,精心研究不同观众的具体需求,适时赋予农村电影以新的内涵。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地区之所以出现农村电影放映前热闹一阵子、放映后走掉一半子,在与电视争夺观众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其主要原因就是片源单调、装备老化、视觉效果欠佳,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得不到意想中的艺术享受。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找准人们的兴趣所在,把电影艺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使农村电影大有作为。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六年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为190万字,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多度需要时间,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阅读速度成为能否达到“多读”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阅读速度和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高效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1在课堂上要加强速度方法的训练  教师可给学生提出几个基本要求。一是不回视。阅读要避免眼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
期刊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
期刊
【摘要】湖南艺术联考走到今天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的声乐考试,历年来参报人数是最多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因此,对于考试的同学而言,平时的努力程度与选歌合适程度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当下由于多种原因的促使,使得在高考歌曲的选择上,考生与部分教师走入了贪大歌的误区。本文即在此问题上展开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考生;心态;选歌误区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辨析用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问题,并加以修改。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1自读、自听、自修改  要求学生作文写好后,不要急于交给老师,安排阅读课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习惯来检查、修改文章,如查看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查看用词用句是否确切;查看段落层次是否清晰;查看有无错
期刊
【摘要】对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和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从项目内容、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契合度,项目设置对教学效果影响和项目设置对学生职业认知度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更贴近企业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项目选择开发策略;比较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
期刊
【摘要】情感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与顾客进行情感沟通的过程中,满足了顾客,赢得了竞争。高校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到应有,虽然有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激情澎湃,但却很少将情感作为一种沟通“顾客”、满足“顾客”的手段来运用。本文从营销手段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应该把情感作为一种手段来应用,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必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为例,介绍了CDIO教育理念在专业导论课程中的应用。我们在自动化专业导论课中增加了项目任务课程,从团队的组成、任务的布置、过程的监控、物资的保障和成绩的考核方面论述了CDIO一级项目的实施方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以供讨论。  【关键词】CDIO;自动化专业导论;项目任务  1 引言  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
期刊
【摘要】在“革新中国应试化教育体制,加强优质化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号召下,近些年出台的“大学生交流访学”政策对培养创新性人才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国内交流多在“985学校”及“211工程”类高等学府间进行试验性推广,并以兄弟院校间交流为主。由于相关政策推行年限短和交流办学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了交流访学政策施行范围狭小且受众度不高。在此,从交流访学带来的收益上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交流生组织管理
期刊
【摘要】理夏德·瓦格纳作为一个从19世纪到现在还一直备受争议的人物,主要体现在他的“整体艺术”观念及在此观念下产生的“乐剧”,不仅影响了西方音乐发展的进程,成为西方音乐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整个艺术界和思想哲学领域所关注和分析的对象。本文试图从形式美感、内容美感、风格美感这三面探讨其“乐剧”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乐剧;背景;美感  1 背景  理夏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