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陈水扁时代”的结束,过去对大陆的自闭政策,也会因扁和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消弱,而向开放的道路前进。
从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以来,陈水扁上台八年。在这期间,台湾从亚洲四小龙之首,落到了最后;相反祖国大陆经济,已逐步赶上。陈水扁时代最大的贡献,就是拉近两岸经济水平和建设脚步。
随着3月22日的过去,这个属于台湾集体梦魇的“陈水扁时代”也结束了,过去对大陆的自闭政策,也会因扁和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消弱,而向开放的道路前进;其实,开放两岸关系是马英九和谢长廷选战中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标志“后扁时代”最清楚明白的分界点。
就陈水扁而言,他上台八年,大陆政策的倒退是失败的主轴。台湾对大陆经济、市场、人力、成本的依存度,已是过去两届“总统”任内之最。对于这种经济法则,陈水扁一直尝试用政治强制手段解决,以致于花在这方面的手段、政策远超过“拼经济”的作为。今年年初,民进党当局“大赦台商”,等于宣布对大陆的经济自闭政策失败,取而代之的将是开放的大陆政策。
事实上,2008年“总统”大选,也可视为台湾人民对大陆政策的一次总体检验和公投。谢长廷在这场选战中,对族群的策略远低于陈水扁在“立委”选战中的操弄;这是谢长廷感受到选战主轴,已不能再以“去中国化”包装省籍和族群;相反,将政经分离、正常开放两岸关系,有助于争取大量台商和中间选民的支持。所以。在这个主轴之下,谢长廷强力和扁做切割,甚至,还在选前就举办“后扁时代”的座谈会,让扁很难在选战中插手,以免破坏谢确立的选战主轴。
相对于谢长廷对大陆政策的开放,选战中,国民党对大陆的立场可用“激进”形容。马英九的“两岸共同市场”、“三通”、“台商西进”等,再加上马英九的外省籍身份,都是两次“总统”大选以来最向祖国大陆倾斜的立场,尤其在马英九的政见中,大陆和美日的比例,在天平上明显失衡,马杀出重围,也意味着台湾对大陆的立场将会起质的变化。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共20年,这是台湾政治主体意识确立,进而完成“准台独”的阶段;在这种氛围下,马英九能用“两岸共同市场”概念做选战轴心并赢得最后的胜利,还是拜台湾八年来经济萧条和民进党当局贪污腐败使然。“阿扁时代”的结束,标举20年来台湾对大陆自闭政策的结束,台湾长期在经济上依赖美、日的政策,也将逐步由“两岸共同市场”作为新的经济体和美、日分庭抗礼。
(责任编辑 唐 馨)
从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以来,陈水扁上台八年。在这期间,台湾从亚洲四小龙之首,落到了最后;相反祖国大陆经济,已逐步赶上。陈水扁时代最大的贡献,就是拉近两岸经济水平和建设脚步。
随着3月22日的过去,这个属于台湾集体梦魇的“陈水扁时代”也结束了,过去对大陆的自闭政策,也会因扁和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消弱,而向开放的道路前进;其实,开放两岸关系是马英九和谢长廷选战中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标志“后扁时代”最清楚明白的分界点。
就陈水扁而言,他上台八年,大陆政策的倒退是失败的主轴。台湾对大陆经济、市场、人力、成本的依存度,已是过去两届“总统”任内之最。对于这种经济法则,陈水扁一直尝试用政治强制手段解决,以致于花在这方面的手段、政策远超过“拼经济”的作为。今年年初,民进党当局“大赦台商”,等于宣布对大陆的经济自闭政策失败,取而代之的将是开放的大陆政策。
事实上,2008年“总统”大选,也可视为台湾人民对大陆政策的一次总体检验和公投。谢长廷在这场选战中,对族群的策略远低于陈水扁在“立委”选战中的操弄;这是谢长廷感受到选战主轴,已不能再以“去中国化”包装省籍和族群;相反,将政经分离、正常开放两岸关系,有助于争取大量台商和中间选民的支持。所以。在这个主轴之下,谢长廷强力和扁做切割,甚至,还在选前就举办“后扁时代”的座谈会,让扁很难在选战中插手,以免破坏谢确立的选战主轴。
相对于谢长廷对大陆政策的开放,选战中,国民党对大陆的立场可用“激进”形容。马英九的“两岸共同市场”、“三通”、“台商西进”等,再加上马英九的外省籍身份,都是两次“总统”大选以来最向祖国大陆倾斜的立场,尤其在马英九的政见中,大陆和美日的比例,在天平上明显失衡,马杀出重围,也意味着台湾对大陆的立场将会起质的变化。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共20年,这是台湾政治主体意识确立,进而完成“准台独”的阶段;在这种氛围下,马英九能用“两岸共同市场”概念做选战轴心并赢得最后的胜利,还是拜台湾八年来经济萧条和民进党当局贪污腐败使然。“阿扁时代”的结束,标举20年来台湾对大陆自闭政策的结束,台湾长期在经济上依赖美、日的政策,也将逐步由“两岸共同市场”作为新的经济体和美、日分庭抗礼。
(责任编辑 唐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