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性方法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体检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如何落实这一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目前数学教师的中心任务。那么如果对数学既不兴趣又无智力的学生,又该如何提高他们的成绩呢?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盲点,既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个案模型。基于此,本文就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一些个案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宗旨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是指教师采用人文教育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利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科成绩的目标。这就是以“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激励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一)针对性
  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学校生员素质普遍偏差,学习主动性不足;同时针对初中新课改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际情况,希望通过《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學新路子。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实践性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享受到参与实践活动的快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要的探究能力。
  (三)创新性
  在学生原认识结构的基础上,探究知识的本源,建立教学模型,通过归纳、分析、类比、推理、论证等教学手段,获得新的认知结构;在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通过归纳、总结,获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创新是高层次的思维培养,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有所创新。
  (四)激励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加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所以如何激励学生是教学的一大策略,平淡、呆板的激励是不成功的,只要情感投入,心的交流才能奏效。当然,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学科用语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不可缺少的。
  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初探
  (一)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给学生“面”的知识而不是“点”的知识
  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拓展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我认为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应该做到:点明知识点;剖析知识点;知识点的类比与联系。
  (二)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渔”的知识而不是“鱼”的知识
  《考纲》告诉我们:高考命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我们必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生问题的结果。在构建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大前提下,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立体式、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初效
  (一)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舞台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验、实施,已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知识探索氛围,一改过去教师唱独台戏的格式,师生互动,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场面溶入浓浓的学术探讨之中。
  (二)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与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从不批评学生、纵容学生,跟学生嘻嘻哈哈所能达到的;而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理解和用心的呵护。在和谐课堂的氛围下,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因而,教师必须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课堂中进行无障碍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三)师生探究知识本源的场所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成功的教育法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此,必须探究知识的本源,探究知识是如何发生、如何生成?已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学生总是不停地接纳;至于知识是如何发生、如何生成那是别人的事,与学习者无关,因而,学生的学习总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总是肤浅的、模糊的;教与学之间无法达到融合与统一。只有在和谐课堂的氛围下,才能探究知识的本源,体会学习的乐趣。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教学模式,适合教育教学新理念下各学科、各课型的教与学,因为它采用人文教育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激励性”的主要特征。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一、信息技术为新型学习方式创设学习情境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在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包括知识重点的展开、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都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因此,鼓励学生网上学习,让他们在Internet这样的
期刊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西门外四机中学蒋静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以读促写”,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写作的技巧与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小学写作现状分析  1.内容单薄,立意不高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接触社会少,不少学生面对一项写作主题时,除了根据自己那点有限的生活常识或阅读体验“就事论事”之外,
期刊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通过上学期在大班进行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
期刊
环保纪念日是唤起人们热爱人类、尊重环境意识的重要时机。我们选择各种节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又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美好向往的情感,因此它是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机。活动中,我们创设了与这些节日相关的主题环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幼儿直接体验、感受、节日环境所特有的情境性、实践性、娱乐性。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一、
期刊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课程功能由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功能的转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策略与方法,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发展状况,有助于评价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
期刊
语文,本质上是人文的,是情感的。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人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学生们学习语文,是培养表达、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人文精神、对爱与美的感知能力。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即精神上、心灵上的对话、沟通。《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事关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民主课堂的构建,关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和新时代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探究式教学已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如火如荼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主观的原因,相关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力求根据当前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剖析其成因,并找到初步解
期刊
一、什么是原生态民歌  皮晓彩在2006年01期的《音乐探索》期刊中的《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之我见》中对原生态民歌进行了一番解释,文章认为: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它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是音乐之源,亦是人类文化之始。在民族音乐中民间音乐份量最大,而民歌又是民间音乐中普及面最广的音乐形式。它
期刊
现在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刚接触弯弯曲曲的英文字母,吸引他们的好奇心,他们跃跃欲试,信心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学生渐渐学习吃力,于是他们的厌学情绪潜滋暗长,与日俱增,就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样那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欠明确,认为英语将来无用,导致了他们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学习干劲不足,产生了厌学情绪。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十分关键的时期,有部分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的英语落在了其他同学
期刊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所以只有教学生学会质疑,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语文并在语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