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笔下的孤独英雄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ou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介语
  《生死疲劳》是莫言小说中一部分量很重的作品,作者用章回体的结构,通过被冤死的西门闹变成动物之后,用动物的眼睛观察1950年到2000年以后五十年来农村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变化。袁孝林的文章,通过层层剖析,揭示了蓝脸这个“全国唯一的单干户”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何博的文章重在分析小说的结构,认为这部小说的形式是章回体,其实是运用儒家六道轮回的思想串起小说的主要内容。何宇轩的文章以哲学的高度,剖析人类共有的苦难与悲悯,体现了作者一定的理论水平。
  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 要:蓝脸,莫言笔下“全国唯一的单干户”,在那个翻天覆地的时代里,在各种浪潮铺天盖地的冲击下,他拼死抗拒着,用他的执拗、倔强和对土地纯粹质朴的依恋,见证了那个时代农村变革的历史荒诞。他用他的方式成功笑到了最后,代价却是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他是莫言塑造的一个农民式的孤独英雄。
  关键词:蓝脸 孤独英雄 《生死疲劳》
  一、浪潮下的农民英雄 《生死疲劳》围绕土地这个与农民生死相关的沉重话题展开,通过生死轮回这种魔幻奇异的方式讲述了从1950年到2000年五十年来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而在小说中,主人公蓝脸是一个坚定的土地捍卫者,莫言将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庄家汉子塑造成了一个改革洪流下的孤独英雄。
  蓝脸年少时流落至西门屯,被西门闹所救并收留,长大成人后成了西门闹家中的长工。在1948年的土地改革中,西门闹因其地主身份被村民处决,而蓝脸因为在斗争西门闹的过程中充当急先锋而分到了土地,并娶了西门闹的小妾白迎春。粗看之下,蓝脸如此做有忘恩之嫌,到后面才知,他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保护白迎春和西门闹的一对双胞胎儿女,甘愿顶着被人叫作“蜕化变质”的帽子以报西门闹的救命之恩。但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忍辱负重的庄家汉子,却因不愿入社而遭受了无尽的折磨。蓝脸凭着“亲兄弟还要分家,你们闹到一块种地没有道理”的观念,顶住重重压力,甚至不惜与家人决裂而拒绝入社,坚持单干,于是蓝脸受到种种阻挠。首先,他的老对头、西门屯村长洪泰岳不断地对他进行精神压迫,他认为蓝脸的单干是“自私、落后、发家致富”,“想过上东家西门闹那种糜烂生活”。但是蓝脸据理力争,拿毛主席“入社自由”以及县长陈光弟“与合作社竞赛”的许诺抵住了压力,洪泰岳只能暂时作罢。然而到了人民公社时期,蓝脸却被空前地孤立起来。先是西门金龙兄妹抵不住压力,背弃蓝脸带着母亲白迎春加入了公社,接着洪泰岳趁机鼓动西门屯的乡亲一起向蓝脸施压。可是蓝脸没有退缩,“我就要用我的行动,试验一下毛泽东说话算数不算数”,他再次顽强地抵住了所有的压力,也开始了他的孤独之旅。
  1966年“文革”开始,蓝脸这个“全国唯一的单干户”成了众矢之的,他被游街批斗、关牛棚,连其养子西门金龙也对他施压,指责他为“全国山河一片红”里的唯一“黑点”。甚至原本蓝脸最坚定的支持者、他的亲儿子蓝解放,也因无法忍受单干户带来的冷落、嘲讽和压力而“叛爹入社”。蓝脸彻底被孤立了起来。
  尼采说:“自由人的使命,就是一心成为他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说什么。”{1}一旦认准此理,尼采便激励自己道:“在你必须跨越的生命之河上,其实没人帮你,只有靠自己。人人在这世上都有一条自己的路。它通向何方?不要问,走就是。”{2}在如此的境况下,蓝脸依然坚持着单干。他对蓝解放说:“谁指的路,爹都不走,爹走自己的路。”为避免和公社发生冲突,在漫长的岁月里,他执着于脚下的土地,长期昼伏夜耕,与星月为伴。没有牛拉犁,他就用镢头刨地;一个人无法使用那辆独轮车往地里运粪,他就用扁担箩筐搬运,没有耧播种,他就用小镢刨出沟,用葫芦头做成播种器点播。{3}他这样忍辱负重地捍卫了脚下的土地,坚持了三十年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时代。
  二、悲剧英雄的塑造 首先,蓝脸这个人物是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他是莫言对土地信念最主要的承担者。莫言曾说:“小说中,我主要写了几种有价值的个性。有价值的个性也许在当时的社会潮流中是不被理解的,但总有被理解的一天。比如有一个人物在人民公社时期一直坚持要单干,虽死而不从,最后众叛亲离。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知道,他用非常朴素的人生哲理战胜了整个社会。小说中人物也有对分地非常不理解的,单干以后他天天告状,最后也导致了悲剧。”{4}蓝脸违背社会思潮的行为最后被历史证明是“有价值的个性”。
  莫言之所以在这个人物脸上按上一个蓝色的胎记,是想用颜色来诠释蓝脸的性格。“与莫言以往作品中用的红色象征太阳、血液的辉煌、壮美不同,在《生死疲劳》中,蓝色取代红色成为作品的色彩基调,并成为‘高贵而纯粹’的象征”{5}。面对整个社会的红色思潮,他敢于直面,这是他的刚猛。书中,似乎只有他知道驴、牛、猪、狗是地主老东家的转世,一直尽心地保护它们,包括他对老东家儿女的照顾,这是他的忠直;他敢于一直走单干的道路,这是他对那个时代的独立思考。在他的身上,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态度。
  其次,蓝脸被莫言塑造成了一个最纯粹的、自由意识觉醒的农民形象。蓝脸不入社并非是对国家政策有多么高深的见解,而是一个农民对土地最质朴纯粹的爱和守护,即便死后,蓝脸在遗言中依然保持着这种对于土地的忠诚:“我缸里的粮食,你全部倒进墓穴里,让粮食盖住我的身体盖住我的脸。这是我的土地里产的粮食,还应该回到我的土地里去。”他的形象深刻阐释了农民与土地不可分割的联系,来自于土地的,也必将回归于土地。同时,蓝脸也仍是土地改革的受益者,从原本一无所有到土改时分到了土地和房屋,他更能体会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这也是当他得到土地之后,又要因公社化再次被收回时,内心的反抗激发出来的缘由,“我不反共产党”,蓝脸悲壮而苍凉地喊叫着:“更不反毛主席,我也不反人民公社,不反集体化,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单干。天下的乌鸦都是黑的,为什么不能有只白的,我就是一只白乌鸦。”蓝脸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一只白乌鸦,可见其对土地的依重,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脚下的一亩六分地。{6}   再次,蓝脸成为了一个自由权利意识觉醒的先驱者。蓝脸之所以坚持单干,是因为政府章程规定“入社自由,退社自由”,在他看来,单干是他的自由,是正当的权利。当西门驴出走,在路途上被县长陈光弟拦截成为坐骑,蓝脸找到后,坚持“这驴是我的”要拉回去,最后陈光弟承诺是“临时征用”会“给你一点补贴”,蓝脸才作罢。此时蓝脸已有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自觉意识。在公社化运动遍及全国之后,蓝脸众叛亲离,为了证明自己单干的合理合法,获得单干的权利,只身上访,省农村工作部部长被蓝脸所打动,同意了他“不入社也是正当权利”,蓝脸也由此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单干户”。
  蓝脸的自由权利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无意识的觉醒,似乎有种超越物质层面上的价值与意义。他的形象代表未来新型农民的形象和农民的一种前进方向。
  三、莫言与蓝脸 对于蓝脸的塑造,莫言曾在一次采访谈道,蓝脸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他邻村的农民,一个是他的爷爷。那个农民是一个同蓝脸一样坚持单干的农民,但是这个农民的境遇却要比蓝脸更加凄惨,在“文革”时期,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妻离子散,最终悬梁自尽。而他的爷爷,是蓝脸对土地感情的原型,莫言谈道,他爷爷对于土地的感情,是他无法理解的,在人民公社化的前期,他爷爷用半生积蓄买了人家的五亩地。两年之后,全部入了人民公社,这笔钱等于扔掉了,白花了。
  莫言塑造蓝脸这个人物,是为了让读者跟他一起关注农村问题。作为一个农民作家,一方面,他想通过蓝脸来表达他对于土地的眷恋;另一方面,也是莫言对于现代农民丧失对土地热爱之情的痛惜。小说中只有蓝脸用生命捍卫着土地的尊严,而其他人都无动于衷,在欲望的驱使下,甚至逐渐逃离土地。尤其是蓝脸的养子西门金龙,从他逃离土地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过,在喧嚣的世界,没有厚重的土地作为根基,他逐渐在金钱、名利的驱使下迷失了自己乃至最后葬送了自己。
  “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这是书中的点睛之笔。当我们被城市的喧嚣所裹挟,我们不再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浮躁的灵魂让我们将土地所象征的古老传统抛之脑后时,我们又被抛出时代的潮流,此时永恒的土地就显现了她的无限宽厚仁慈,唯有土地才能安置天地间浮躁的灵魂。莫言也许就是想通过蓝脸的一生来阐释这个道理,生于土地,归于土地。
  {1}{2} 分别见尼采《教育者叔本华》,《我们古典主义者》二文,载Hollingdale英译本《不合时宜的思考》,剑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3页,第338页。
  {3} 莫言:《生死疲劳》,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76页。
  {4} 蒲荔子:《莫言专访〈生死疲劳〉——从佛教思想出发》,《南方日报》2005年12月28日。
  {5} 李君剑:《寻找〈生死疲劳〉的自在之境》,《学周刊》(C版)2010年第11期,第203页。
  {6} 杨齐:《落后农民形象的嬗变,以欧阳山〈前途似锦〉与莫言〈生死疲劳〉为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93页。
  作 者:袁孝林,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三学生;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关于穆旦的爱情组诗《诗八首》的主题,一直存在颇多争议。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将此诗释为一篇爱情的启示录,也是一首生命的赞美诗。笔者则认为,《诗八首》演绎的是一场由“我”的孤独开始也在“我”的孤独中结束的爱情悲剧,而导演这场悲剧的正是人类的理智。  关键词:《诗八首》 孤独 理智 悲剧  现代诗人穆旦创作于1942年的爱情组诗《诗八首》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同中国古代许多“无题”一类的爱情诗一样,
摘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目前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在小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師不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语文集文学内涵与常识于一体,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荟萃了名人文学的精髓,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认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本文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语文教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大背景下,积极地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与发展,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所以针对综合素养发展目标对教育教学进行规划,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小学生的教育实践必须关注德育,因为其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所以本文就德育助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指导实践教学工作进步。  【关键词】德育;综合素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梁衡的散文名篇《青山不老》以意象来结构全文,精心营造了“绿树”与“棺材”这两个意象,两个意象在文中交错呈现,以“回线缝纫”的方式编织在一起,独具匠心地表达了对绿树、生命与棺材、死亡的辩证关系的思考,是对平凡生命的大颂扬。  关键词:梁衡 《青山不老》 意象 生命 死亡  《青山不老》是梁衡于1990年出版的《没有新闻的角落》中的一篇散文,后被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进而为大众所熟知。
摘 要:动画作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动画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一出现便引发了国民的追捧浪潮。本文针对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电视动画片制作的相关技巧,去探寻动画中的视听语言所带给我们的别样魅力。  关键词:动画作品 视听语言 日本电视动画片 制作技巧  一、日本动画视听语言研究的积极作用  视听语言
摘 要:辛弃疾的词关乎个人命运,也关联时代境遇,词人与士人双重身份的叠合,游走于疆场和官场间的经历,都让辛弃疾的词作印染上遗世而独立的风骨和情怀,他的《摸鱼儿》更是鲜明地将济世拯物的孤愤,深婉迂回的怨怼潜化于现世的慷慨执着之中,既有细腻深沉的情感,也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关键词:春怨 孤绝 铿锵 坚守  一提起辛弃疾,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两个似乎南辕北辙的词瞬间珠联璧合起来,那就是“词人”和“英雄”
在神圣的党旗下我举起右手  从此一份信念和担当永住我心头  无悔的青春永远跟党走  许下的誓言是一生的坚守  人生路上步步是豪情  鲜红的党旗下倾心写春秋  一条红船跨越百年时空  鐮刀铁锤呐喊出铿锵节奏  红色道路是厚重是辉煌是恒久  这中国大地上的一百朵红  是史无前例的一声吼  是百年回眸的巨擘和燃烧  在神圣的党旗下我举起右手  又一次重温党的信诺  目光在党徽闪光  思想随红船远航  南
摘要: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大批传统手工技艺正受到工业时代的冲击,变得逐渐萧条和落寞,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技艺在工业时代没有价值可言,恰恰相反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正在工业时代逐步突显出来。宣笔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审美价值,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被人们所推崇。本文通过分析宣笔在工业时代的价值,折射出了传统手工技艺在工业时代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宣笔 传统手工技艺 工业时代 价值  一、前
摘 要:生长于兹,苏州特有的文化底蕴滋养了范小青的文学创作,这种影响从叙事空间、叙事语言延续到她的叙事策略。本文将从《裤裆巷风流记》的方言叙事入手,分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与日常叙事之间的相辅相成之关系,同时,从性别叙事角度分析范小青对女性外部命运和社会历史处境的关怀。  关键词:方言写作 女性主义 《裤裆巷风流记》  《裤裆巷风流记》的故事发生在苏州的一条“寻常”小巷中,开篇关于裤裆巷传奇来历的叙事
在佛罗里达半岛热带性的尖端,春的踪迹是不容易发现的,除非你细心寻觅。但在这里,奥岐绰比湖以北,春天却已渐成为明显的季节了。三月初的清早,强风拂拂,我们驰过好几英里草原的湿地,发觉这里的野花已在竞发。谷精草的小白花已经开遍止水的池塘和水淹的平原,在那里,龙虾灰色的尖甲浮出新草的嫩绿之上。燕子花也聚在一起开始着花,不久就会以光艳的蓝色掩盖过平地。  在附近谨慎地着花的是蓝眼草。还有紫罗兰,这是我们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