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轴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定性评估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准确性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眼轴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比值(简称轴率比)诊断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准确性。

方法

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标准,连续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门诊首诊的3~17岁屈光不正青少年儿童共1 011例。检查记录患儿双眼裸眼视力、眼轴、平均角膜曲率半径等,计算轴率比(AL/CR)。双眼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及主觉验光,记录主觉验光的等效球镜度(SE)。以SE≤-0.50 D为近视诊断标准,AL/CR>3为可疑近视。数据行正态性检验、秩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等处理。

结果

AL/CR和SE均非正态分布,AL/CR为3.05 (2.27,3.54),SE为-1.25 D(-11.38 D,+11.63 D),AL/CR与SE呈负相关(r=-0.563,P<0.01),与诊断近视的金标准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相比,AL/CR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896,特异度为0.918,准确度为90.3%,Kappa系数为0.790, 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P<0.01)。

结论

轴率比>3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其他文献
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地整合到眼科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眼病的精确诊断和前沿治疗的发展。近十年来,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高速发展,从早期的454技术、Solexa测序和SOLiD测序发展到现在的HiSeqX10高通量测序,在医学和生物学各个领域广泛整合与应用,尤其在眼科的单基因遗传病领域的应用已十分成熟。随着技术发展与应用增加,新一代测序技术不但具有通量高、速度快的特点,且其成本也
期刊
目的观察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加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166例(均取右眼数据)近视患者分别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82例)和角膜塑形镜(84例),收集其性别、年龄、基础眼轴长度和戴镜2年后眼轴增加量等参数。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2组各参数对眼轴增加量的影响。结果2年后,框架镜组和角膜塑形镜组完成随访的病例数分别为70例和73例。框架镜组2年的眼轴增加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
目的探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单眼视概念,双眼植入不同度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双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后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做2种矫正处理:以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一眼矫正为正视,一眼矫正为-2.0 D近视,即屈光参差状态或双眼矫正为正视,即全矫状态。分别检测其远方三级视功能、近立体视及远、近对比敏感度,
目的探讨5%茶树油眼膏治疗蠕形螨相关鳞屑性睑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40例鳞屑性睑缘炎患者,平均年龄(48.7±13.7)岁。所有患者睫毛蠕形螨镜检均为阳性,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以眼表症状积分表示)。治疗方法:使用5%茶树油眼膏擦拭双眼睑缘,每晚1次,每2周随访1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3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眼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在自然状态下及药物散瞳后的瞳孔直径、双眼最大调节幅度,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眼部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分为临床前期组及非增殖期组,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40例。选取同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做健康体检的相应年龄段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综合验光仪下测双眼最大调节幅度,使用角
目的探讨角膜像差与角膜前表面Q值改变对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8~16岁青少年儿童中低度近视患者85例(85眼),分别进行配戴前及配戴1年后的眼轴和角膜像差、角膜前表面Q值测量。眼轴由IOLMaster测得,角膜像差和Q值由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像差取6 mm瞳孔直径下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制一套符合眼科临床需求的数字化检查仪器数据采集方案,实现检查结果统一存储、远程调阅、集中管理。方法针对眼科医疗过程中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选取20多种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数字化检查仪器,对其源数据格式、仪器接口、目标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抽象出通用的数据采集模型。结果依据设计模型顺利构建出眼科数字化采集系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部署应用超过5年,其采集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与地塞米松治疗碱烧伤所致大鼠非特异性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实验研究。24只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行单眼碱烧伤造模,造模后排除2只。将18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A、B、C碱烧伤组,每组6只,A组使用PBS缓冲液作为阳性对照组(20 μl/次,3次/d),B组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作为平行对照组,C组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作为治疗组(20 μl/次,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