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翻脱出式切除术在腹腔镜直肠癌超低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翻脱出式切除术在腹腔镜直肠癌超低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外翻脱出式切除术施行腹腔镜直肠癌超低前切除术。记录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切缘长度、平均标本长度、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采用Wexner大便失禁评分评估大便失禁程度。术前及术后3、12个月行肛门功能检测。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肿瘤的复发转移、Wexner大便失禁评分以及肛门测压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和均数(范围)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方式更改及术中意外发生。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0 min(115~17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 mL(15~55 mL),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7枚(14~20枚),平均远端切缘长度为1.7 cm(1.3~2.2 cm),平均切除标本长度为18.5 cm(14.7~22.4 cm)。术后TNM分期:T2N0M0期19例,T2N1M0期3例,T3N0M0期4例,T3N1M0期1例。患者术后平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8.8 h(7.0~13.0 h),术后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1 h (30~79 h)。27例患者术后均即刻拔除胃管,24 h进全流质饮食,48 h进半流质饮食。1例男性患者术后3 d发生尿潴留,1例患者术后9 d发生吻合口漏,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患者术后1~6 d的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5.6、4.6、4.0、3.2、2.2、1.3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1 d(7.0~19.0 d)。术后2周患者腹部切口愈合良好。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8个月(15.0~32.0个月),无肿瘤转移或复发。术后1个月Wexner大便失禁评分平均为2.6分(1.0~4.0分)。肛门测压结果显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最大静息压分别为(267±23)mmHg(1 mmHg=0.133 kPa)、(266±40)mmHg、(267±33)mmHg,最大收缩压分别为(305±23)mmHg、(300±38)mmHg、(315±30)mmHg,术前与术后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0,1.390,P>0.05);静息向量容积分别为(45 594±1 981)cm(mmHg)2、(40 310±3 465)cm(mmHg)2、(40 385±3 379)cm(mmHg)2,收缩向量容积分别为(98 480±8 165)cm(mmHg)2、(78 461±6 777)cm(mmHg)2、(82 082±10 383)cm(mmHg)2,术前与术后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45,48.090,P<0.05)。

结论

外翻脱出式切除术运用于腹腔镜直肠癌超低前切除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其具有较传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更微创、美观的优势,且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及肛门功能的保护作用满意。

其他文献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致死因素中,肝癌列第3位。肝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仍然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肝癌组织中存在肝癌干细胞,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对当前治疗方法的耐受性密切相关。随着对肝癌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肝癌干细胞被认为是肝癌转移和复发的主要根源之一。根除肝癌干细胞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笔者主要阐述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和其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1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2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设为A组,其中43例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A1组,15例未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A2组;67例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设为B组,其中29例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B1组,38例未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
目的探讨端侧封闭式原位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胆囊减压后探查肿瘤是否侵犯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并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决定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还是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法采用端侧封闭式原位胰肠(胰管与空肠浆肌层)吻合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总结肝囊型包虫病CT及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将肝囊型包虫病分为5型:Ⅰ型:单纯囊肿型,Ⅱ型:多子囊型,Ⅲ型:内囊分离型,Ⅳ型:实变钙化型,Ⅴ型:混合型。对于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予手术治疗。采用
自1994年第1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2003年首次报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开展,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在争议和疑惑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外一些大的医疗中心已成为治疗壶腹部周围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术方式,并出现单中心100例以上的报道,以及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大宗病例的近、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报道。研究者及时更新腹腔镜和达芬奇机
目的探讨袖套式胰肠吻合术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袖套式胰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Kouch手法游离出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断面做连续U形的编织样缝合封闭细小胰管,常规进行胰腺断端后壁与空肠壁的缝合,主胰管置入硅胶支撑管固定并保留线头,预留线于空肠壁开口6点及12点方位穿出缝合打结,空肠黏
胃癌外科手术保证根治性的治愈性切除至关重要。同时,选择具有良好代偿或替代胃功能的消化道重建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应具备预防胃肠液反流,良好储存、排空食物功能,食物经生理通路,术后内镜下可行胆道、胰腺、残胃检查的基本功能。此外,术者的知识技术水准,安全、低侵袭,吻合缝合技术也是不容忽视的。繁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研究阶段的方法应慎选。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在中段胰腺切除术(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行CP并采用BPG进行重建的胰腺颈体部良性及低度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患者为胰腺颈体部占位性病变: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9例(其中13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腺囊腺瘤16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
目的探讨Roux-en-Y胃转流术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相关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器官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7~8周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选取30只,予高糖高脂高盐饲料配合20%蔗糖水喂养12周,筛选出24只符合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按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和手术组(13只)。假手术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原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布满腺瘤性息肉,常伴有胃或十二指肠息肉,但伴发胆总管息肉者极其罕见。2013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胆总管腺瘤的患者。患者于11个月前因急性胆管炎于外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胆总管下段腺瘤。入院后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胆总管及结直肠多发息肉,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管状腺瘤,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