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选取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其中4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A组,4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B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碎裂QRS波的变化情况,观察碎裂QRS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能。

结果

观察组碎裂QRS波发生率为7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1,P<0.01);观察A组、B组碎裂QRS波发生率分别为73.2%、61.9%,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发生率的22.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8、10.037,均P<0.01);病理性Q波阴性预测值较高,但是碎裂QRS波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2%、85.7%、95.6%,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的48.1%、66.0%、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68、7.429、8.568,均P<0.01);碎裂QRS波在下壁心肌梗死检出率(22.9%)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8.4%),而病理性Q波前壁心肌梗死检出率较高,为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9、7.364,P<0.01),两者侧壁心肌梗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05)。

结论

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高,但是也不能忽视病理性Q波的作用,临床实践中可采用上述指标联合进行疾病诊断,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性。

其他文献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急性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包括继发性或遗传性的血栓形成和各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外伤和手术。具有发病率高、误漏诊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本研究探讨了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寻找其危险因素是减少肺栓塞发病率和减轻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方法。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对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和对照组(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每组48例。治疗后平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服用情况、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国际标准化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的疗效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贵州航天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62例,术前行CYP2C19基因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酶学等指标检测,术后24 h行心肌酶学指标复测,根据不同的代谢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