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动物叙事视角浅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以自称“咱家”的猫作为叙事的主体,从动物叙事视角讲述日本明治时期以知识分子苦沙弥及其周围人群为缩影的社会众生相。“猫”作为游移的存在,以其所见所闻描绘了猫眼中的他者形象;而在“猫”的讲述中,作为缺席的到场的是他者眼中的猫形象。两者形成一种隐喻性同构,从而表达出夏目漱石对当时社会众生相的反讽。
  关键词:《我是猫》;动物叙事视角;人物形象;反讽
  作为一种有策略的叙事技巧,动物叙事视角的采用可以达到俄国什克洛夫斯基所言的“陌生化”效果。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自1905年在俳文杂志《杜鹃》上连载发表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幽默的反讽风格而备受赞誉。《我是猫》中的猫,作为小说的讲述者,拥有了故事讲述的话语权,用猫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猫的心理去揣度人类,用猫的语言去叙述故事,用猫的思想去评判时弊。
  在以猫为第一人称的讲述中,蕴含着三种视角,即“人看动物”、“动物看人”、“动物间互看”。尽管归根结底这三种视角都是人在看,但由看的角度不同,所展现的形象也就更为真实客观。
  以猫为叙事中心,本文中将猫以外的群体称为他者,从动物叙事视角研究的角度出发,分为三个部分:①缺席的到场:他者眼中的猫形象;②游移的存在:猫眼中的他者形象;③隐喻性同构:社会众生相的反讽。从而探讨“猫”的讲述中,作为缺席的到场的是他者眼中的猫形象以及“猫”作为游移的存在,以其所见所闻描绘了猫眼中的他者形象。两者形成一种隐喻性同构,从而表达出夏目漱石对当时社会众生相的反讽。
  一、缺席的到场:他者眼中的猫形象
  在世界文学的动物叙事脉络中,上至阿普列尤斯《金驴记》中的驴形人、塞万提斯《双犬记》中的狗形象,下至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不乏将叙事视角转向动物的文学作品。不同于《金驴记》与《双犬记》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分别由驴和狗讲述,它们的形象塑造完全服务于修辞目的,这类动物形象成为了引导某种意蕴的符号。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独特之处是,对于动物自身,作家通过在猫的讲述中,其他视角的介入来塑造作为叙事者的猫本身的形象,而猫的形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猫的形象与其主人苦沙弥的形象有内在的相似。同时,猫与人的命运也形成一种隐喻性同构,猫以喝醉掉进水缸里溺死为结局,苦沙弥则因胃痛身亡,从而形成人猫互文性。
  “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我是猫》采用的完全是近似于第一人称的“咱家”的内聚焦式叙述开篇。然而,这只猫所叙述的故事,绝不仅仅只是内聚焦式的视角。在猫的讲述过程中,暗含了如女仆、苦沙弥一家作为人眼中的猫的形象以及车夫家的大黑、名为“花子小姐”的猫眼中的自称“咱家”的猫的形象。他者的视角看似缺席,实则隐含于猫的讲述中,是一种缺席的到场。
  这只自称“咱家”的猫自一生下来就命途多舛,被遗弃之后四处奔走觅食,第一次见到人则是一位寄人篱下的常炖猫肉吃的穷学生,所幸逃脱。接着溜进苦沙弥家的厨房里,被女仆发现,“这位,比刚才见到的那名学生更蛮横。一见面就突然掐住咱家的脖子,将咱家摔出门外。”“然而,饥寒交迫,万般难耐;乘女仆不备,溜进厨房。不大工夫,咱家又被摔了出去。摔出去,就再爬进来;爬进来,又被摔出去。记得周而复始,大约四五个回合。”从女仆四五个回合的摔猫中,一方面可以看得出女仆并非善良之人,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在女仆眼中的猫是一只贪吃、不讨人喜欢的猫。从猫偷吃年糕的事件,亦是如此。猫偷吃厨房里吃剩下的年糕后,牙齿被年糕黏住,张不开嘴,苦恼不堪。女仆则一边看着猫的窘态,一边在主人的命令下,揪住年糕,用力一拽,粗暴地把年糕从猫嘴扯下来。小说中关于女仆的笔墨并不多,可是从女仆对待猫的做法中,亦可知猫是以贪吃、不讨人喜欢的形象存在的。当然,决定收留猫的苦沙弥也并非猫的可爱而收留,只是出于一时的怜悯,“咱家在此刚刚落脚时,除了主人,都非常讨厌咱家。他们不论去哪儿,总是把咱家一脚踢开,不予理睬。”“只要想想他们至今连个名字都不给起,便可见一斑了。”于苦沙弥一家,猫是一种“多余的存在”。而在花子小姐家的女仆眼里,猫和人是同宗的,因此她极其鄙视教师家的猫,因为教师每天早晨在卫生间刷牙时都会“像大鹅快被勒死”一般吱哇乱叫,他的行为极不得体,他们家的猫也就是一只“脏里脏气”的猫,“猫有了那么个主人,难怪是只野猫”。她甚至把花子的死因莫须有地硬是加在了教师家猫的头上。而“咱家”遭此“不白之冤”后“连出门的勇气都没有了,总觉得人世间令人感到厌倦,”终究“变成了怠惰不亚于主人的懒猫。”
  在“动物互看”中,“咱家”眼中的车夫家的大黑“有一副魁伟的体魄,块头足足大我一倍,堪称猫中大王”。而车夫家的大黑对“咱
  家”则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在谁车夫与教师了不起的问题上,大黑认为肯定是车夫了不起,大黑在车夫家吃喝不愁、长得健壮;而“咱家”则是瘦得皮包骨。并且,在抓老鼠的问题上,“咱家”从未抓到过老鼠。于车夫家的大黑眼中,“咱家”则是一只瘦弱、无能的猫。唯一对“咱家”表示敬重的是热闹街二弦琴师傅家的名为“花子小姐”的母猫,因“咱家”住在教师家,也尊称“咱家”一声“先生”。于名为“花子小姐”的母猫眼中,“咱家”是一只受了教师家文化气息熏陶的猫。可是如果联系下文,则知苦沙弥不过是一个徒有其表的文化人罢了。
  综上所述,在他者的眼中,自称“咱家”的猫,是以贪吃、不讨人喜欢、瘦弱无能、表面上有文化气息的形象存在的。
  二、游移的存在:猫眼中的他者形象
  夏目漱石以“猫”为叙事主角,可谓独具匠心。猫作为可活动的主体,不像人一样受限于某些环境,叙事主体可以自由移动。通过猫眼窥人,不仅展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无聊,也对当时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予以批判。貓的叙事视角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
  自称“咱家”的猫对女仆和女主人的粗鲁、冷漠的行为心存不满,自不必言。而对于有收留之恩的主人苦沙弥,其态度除了感恩之外,或多或少还有些戏谑的成分。   “主人很少和咱家见上一面职业嘛,据说是教师他一从学校回来,就一头钻进书房里,几乎从不跨出门槛一步。家人都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读书郎他自己也装得很像刻苦读书的样儿,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像家人称道的那么好学咱家常常摄手摄脚溜进他的书房偷偷瞧看,才知道他很贪睡午觉,不时地往刚刚翻过的书面上流口水。”在猫的讲述中,苦沙弥只是一个教入门英语的中学教师,却喜欢附庸风雅,装得特别有学问。“他时而写俳句往《杜鹃》杂志上投稿,时而给《明星》杂志写‘新体诗’,时而写错误百出的英文,还学过‘遥曲’,而且有一阵子,吱吱嘎嘎拉过提琴。”“他像个品格低劣的牡蛎似的泡在书房里,从不对外界开口,却又装出一副唯我达观的可憎面孔,真有点滑稽。”苦沙弥是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不谙世事、直言不讳的穷酸教师,也是全书被嘲笑、被捉弄最多的人。而苦沙弥家里的客厅则是当时一帮知识分子高谈阔论的场所。美学家迷亭对信口开河、抓弄他人乐此不疲。理学士寒月终日沉迷于磨玻璃球。其博士论文是《紫外线对青蛙眼球的电动作用之影响》,对于这篇博士论文,他首先要做的是磨好一粒玻璃球做实验。越智东风则喜欢写些肤浅的新诗到处献人。一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面临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靠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捱的时光。
  然而这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并非一无是处,在金田小姐的婚事风波面前,苦沙弥、迷亭等则表现出不向拜金主义屈服的气节。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苦沙弥不大理睬她。后来又劝说其学生寒月不可应承这门亲事。没想到这一小小举动竟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然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童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安贫、正直的教书匠苦沙弥本来与资本家金田素不相识,无冤无仇,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金田便兴师动众三番五次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猫对金田奸诈、凶狠可憎的面目和乖张的行为感到义愤填膺,把他称为“最坏的人类”,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叫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的金田老爷是日本明治时期金钱社会的“无冕之王”。猫说:“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功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此时的猫已经从第一人称视角转变为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视角,客观冷静地对人类社会予以点评,针砭时弊,对拜金主义予以讽刺。
  通过猫眼,我们可以窥见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状却又无力抗争,于是便远离社会,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地打发时光的状况,又可窥见以金田为代表的权钱社会对这类知识分子的迫害。说到底,苦沙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是一群“多余人”的存在。
  三、隐喻性同构:社会众生相的反讽
  上承江户俳谐精神,下继英国文学的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对明治维新后的社会风气进行了反讽,对知识分子嘲讽、对拜金主义讥讽。在猫的叙事视角的设置中,人与猫的命运形成了隐喻性同构。猫从平凡出生开始,历经了庸碌的生活和无数的鄙视后,终究以喝醉掉进水缸中死去。这里,猫的故事与苦沙弥以及他的朋友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艺术映衬,猫的悲凉与人的悲凉相互烘托,既达到了以动物喻人的目的,也最终传达了小说的主旨,对以苦沙弥为代表的迷茫的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嘲讽,对以铃木藤十郎为代表的拜金、势利的资本主义帮凶的批判和挖苦,對以暴发户金田为代表的粗鄙、凶残的资本家的抨击和控诉。从而达到对当时整个社会众生相的反讽。人猫互文性将所要表达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参考文献
  [1]高兴兰.特殊的视角,深刻的批判——从讽刺艺术角度解析《我是猫》[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02):52-55.
  [2]何嵩昱.夏目漱石小说叙事美学一窥——细读夏目漱石小说《我是猫》[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6):84-87+91.
  [3]李国栋,陈瑶.夏目漱石《我是猫》的叙事模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2):53-56.
  [4]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
  [5][日]夏目漱石著,于雷译.我是猫[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1,2,3,5,7,15.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叶盘法对56科108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约2/3的植物乙醇提取
《泰迪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像汤普森老师一样有爱心、有气度的老师,所以每当有调皮捣蛋的學生向我挑衅的时候,我都会宽慰自己:他一定是有苦衷的,他或许就是未来的泰迪,就这样我学会了调试阳光心态,用宽容关爱每一个孩子,用真情呵护每一个心灵。  一、调试阳光心态,用平等尊重去关爱学生  案例:《张龙的故事》  “你凭什么把我的凳子给别人坐,你就是故意针对我,看不
期刊
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诞生,研究对象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目前语言变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拉波夫为学派领袖的“变异学派”所开展的
摘 要:《女人的勋章》和《女系家族》都是山崎丰子的代表作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山崎丰子就是在《女人的勋章》和《女系家族》之中主要展现自己的女性观,对《女人的勋章》和《女系家族》作品的文学意义的分析,我们应当更多地立足在对这两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也应当把女性形象的整体刻画的特点描述出来,尤其是在《女人的勋章》和《女系家族》究竟作者充分的运用了哪些描述手法和
摘 要:《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之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雪国》典型的体现了川端康成的艺术表现手法,川端康成往往善于借助爱情的悲哀和情思,来寄托他对女性美的阐释和阐述。在《雪国》之中,深刻的体现了一种女性美,而这种女性美是把诸多的女性之中人性最美的方面,深刻的展现了出来。尤其是通过女性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整体感悟作为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川端康成在创作《雪国》的时候,正是借助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
有一些年少,铺满恣意狷狂,哪怕世俗不让.rn有一抹光阴,流淌安稳静好,哪怕偏安一角.rn有一段岁月,遍地松梅竹菊,哪怕尘世喧嚣.rn夜深露华重.于青灯长夜,执一卷古书,看千年凤眼
期刊
摘 要: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日本的诗话深刻的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典型影响,日本诗话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典型地体现在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诗话的影响不可低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日本诗话的发展特点才具有了跨文化的特征。日本的诗话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蕴,也深刻的表现了日本诗话的本土性和民族性,也就是说日本的诗话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既吸
摘 要: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仲马的影响,因此他们都喜欢根据历史来描写故事,而且人物形象大都是行侠仗义的英雄。尽管如此,金庸和大仲马的创作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因为金庸和大仲马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差异;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差异;他们对待历史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态度。这些不同也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金庸和大仲马创作的异同,来分析中西
本文建立了苹果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进行了评价,同时还探讨了该残留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实际应用性以及优越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
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这已为实践证明了的。因为它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一门课程。 在我们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