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高等体育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引思中;从21世纪和未来社会需求来考虑;从改革和完善体育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出发,提出了以思想道德教育,竞争价值观,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复合式体育教育观。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教育
  
  East and west sports culture and Chinese advanced physical education
  Wang Hong
  (Dept.ofPE,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iogy,Huainan,Anhui,232001)
  【Abstract】The passage considers the east and west sports culture and the demand in 21st century and future society, and set off from reforming and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n the passage raises the compound physical education concept centers the ideological and ethics education, competitive values and developing ability in the concept.
  【Key words】Sports culture;physical education
  
  1.前言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高等体育教育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观念框架,范畴体系和意义网络显然是不合适的,与此同时,摒弃东西方体育文化之间“天然分离”的“泾渭线”,互为补充,相互加强构成了我们思考中国高等体育的基本方式和文化“眼光”。
  本文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入手,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并从中去探索高等体育教育,旨在改革和完善体育的内容和结构。
  2.东西方体育文化
  世界体育的发展史表明,世界体育首先产生于东方而不是西方。在公元前5千年古代的东方就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产生于这个历史时期的东方体育,不仅对后来的西方体育,而且对整个世界体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在东方体育已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人类社会并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时候,即公元前11-9世纪,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地处南欧的古希腊,罗马都还处在稚气的神话时代,其体育自然也才刚刚起步,经过公元前8-5世纪的创造和发展,西方才形成了不同于东方体育并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体育类型。至此,西方体育才初步形成。世界体育也因此进入了一个由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体育交相辉映,平行而不同步发展的新阶段。
  公元2-10世纪,东方的亚洲和北非的多数国家相继进入封建社会,东方体育在良好的社会条件下继续保持其兴盛发达的状况,并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此时的西方体育,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之同一时期的东方体育远为落后和贫乏。但是,从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从而使西方体育开始进入一个伟大的转折时期,西方体育逐渐摆脱落后状态,并从战争和宗教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现象。
  以儒家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和以新教伦理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两股不同的文化源流,显然,东西方体育文化必须带有各自核心文化的色彩和特征。同时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逐渐意识到近代体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格与体格的具体价值。
  2.1 东方体育文化。
  以中国、日本、印度、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东方体育,都由于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条件下,而使他们在古代所形成的兴旺发达的状况在近代未得到进一步充分的发展,从而使东方体育进入了一个停滞和衰落的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方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缩小了在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上与西方的差距,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文化和科技上的高速发展,使以亚洲诸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在与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西方体育的相互交汇,融合中得到迅速发展。就中国而言,经过世代的传承,擅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质;形成了以养身健体、道德培养为主要目的,并高度吻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由这种文化所锻造的民族性格的体育形态:形成了一个结构稳定,区别于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体育形态的独立体育文化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相继传入中国,从而使东西方体育文化相互交汇和融合,并逐步形成了一种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迁移和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2.2 西方体育文化 。
  西方现代体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十分重视对青年的身体训练,公元前300多年前教育家柏拉图在他的身心调和论的教育设计中,规划了各种年龄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第二阶段(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教育家洛克首先提出了“三育学说”,即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强调“健全之精神,富于健全之身体”。第三阶段(十九世纪产生革命后),当时德国体操盛行,与此同时,美国球类运动,法国体育也都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举重以及各种球类运动等。这些运动特别强调肌肉锻炼和体格健壮。研究表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和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有关,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19世纪末,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终于成为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和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同时,西方社会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缺乏运动以及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因而对竭力想摆脱这种状况的西方人来说,东方体育中的许多体育思想和运动方式,对他们来说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3. 体育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高等体育教育突出了“三基”,可以肯定它把握了体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内涵,但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现代体育的引思中,从“21世纪的素质教育”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来考虑,引发了我们对高等体育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思索。也许有人认为东西方体育文化这种“时代错位”的从学理论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的情感色彩,但以其为参照系进行自我关照,自我省察,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了解和理解自己,无论怎样是多了一个参照系,多了一面自我关照的镜子,也是多了一个自我认识的视角。
  3.1 道德伦理教育和培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摆在我们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的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显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特别要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面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种种表现和特点,教育的任务更为繁多而具体,更为广泛而深刻,当前,体育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尚未得到加强,并有削弱的趋势。因此,弘扬东方体育文化,应真正将思想道德与教于体育教育中,真正使体育成为“成德成圣”的手段。
  3.2 加大力度培养竞争价值观,提高人的群体素质。
  如果未来社会以“协调为主旋律”,那么,当今社会则是由竞争向协作转执的一个既竞争又协作的转轨时期。所以,在此阶段,除了要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外,还要培养人的协作能力,即形成良好的群体素质。群体素质是人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那种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公关协作的素养。不仅符合近年来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三者完满状态的“健康模式”,也符合了世界教育改革从70年代的“学会生存”到80年代的“学会关心”至90年代“学会合作”的思想变革。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更高、更快、更强”表达出了努力奋斗,永远进取的灵魂实质,竞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因素,竞争也是体育本质性特征。没有竞争,体育不仅失去魅力,而且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要成功地培养和造成跨世纪合格人才,体育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通过竞争磨练身体,发展和培养竞争思想和竞争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提高,求发展。
  3.3 能力培养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
  东方体育文化强调“内意识”的养生健体能力,西方体育文化强调练“外形”而改善人体“内环境”的能力,我们应将这两种不同的能力培养和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健身锻炼能力、竞技和竞争能力、自立和应变能力、娱乐消遣能力,还应从学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和品格中去探索其内在涵义都更为深刻的内容和实质,能力培养必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的习惯,体现“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的内涵,从而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为培养和塑造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青年一代打下了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 凌平等中国体育的历史方位与体制转轨现代性求解的思考江苏体育与科学1993(1)13-5
  收稿日期:2010-11-10
其他文献
对一个国家而言,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创新性人才资源,就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能,从而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学校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
期刊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它一反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1.优秀型 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
期刊
一节完整的课堂少不了课堂上的提问,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1.课堂问题内容设置应注意的技巧   1.1 问题的提出要有层次性。  1.1.1 属于基础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记忆型的知识概念、原理,这类问题一般适合用于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   1.1.2 属于理解能力的提问。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对比,此类问题一般适合用来提问中等水平或中上水平的学生。   
期刊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期刊
【摘要】许多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难做,学生难管教,不错,若果认为是一个官的话。我以朋友的身份,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师生的角度,之间互相体谅;那么就不以为然了。  【关键词】朋友;尊重;师生;体谅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的教育群体,也是教育性的生活群体。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有很多人抱怨工作难做,学生难管教。
期刊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选择、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情景、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掌握良好的思想方法,并且在学习上获得自信、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个性品质;道德情感 ; 实践    Political 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 good character mental state
期刊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几何一直是大多数学生的难题,那么学习几何到底有没有捷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来学习几何呢?  1.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牢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如何学好的问题 例如我们在证明相似的时候,如果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及其夹角相等的方法时,必须注意所找的角是两边的夹角,而不能是其它角。在回答圆的对称轴时不能说是它的直径,而必须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像这样的细节我们必须在平时就要引起足够
期刊
【摘要】形体训练作为校园美育课程之一,日益受到全国各个高等院校的重视。文章根据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针对形体教学中的教学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适合职业技术人才鲜明的时代特性, 提出高职院校的形体课教学创新的方法,促进高职院校形体课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体课;“教”与“学”;时代性    The shallow view of body
期刊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学生不愿意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关键中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