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精神 展示矿工风采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开幕式和文艺晚会《美丽新时代》在河北省开滦集团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赵岸青,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主席张波,应急管理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刘向东,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吕英,中国煤矿文工团党委书记付伟,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绣峰,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洁,唐山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崔晗,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建公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國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彭建勋主持。


  梁嘉琨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中国煤矿艺术节是500万煤矿工人自己的盛大节日,是煤炭产业大军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示。本届艺术节开幕式在开滦矿区举办,对纪念开滦集团走过的140年辉煌历程具有非常意义。来自中国煤矿文工团和基层各矿区的文艺工作者们,将在开幕上呈现高水准的煤矿艺术精品。他强调,广大煤炭职工要继续坚定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努力奋斗、开拓进取,为实现煤矿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更大的努力。
  张波在开幕式上讲话,对艺术节的举办表示祝贺,对煤矿文化艺术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张建公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
  开幕式上,陈建文、梁嘉琨、张波和张建公共同为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揭幕。梁嘉琨代表艺术节组委会向开滦集团颁发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特别贡献奖。
  开幕式后,举行了文艺晚会《美丽新时代》。晚会由信念、情怀和希望三个篇章组成,瞿弦和、陈超、梁植和董帅共同担任主持人。煤矿艺术家们通过舞蹈《黑色力量》、情景朗诵与组舞《百年追梦》、组歌《青春·芳华》、歌曲《矿工好儿郎》、男子集体舞《地层深处》、朗诵《矿山诗篇》、集体舞《为你守候》、舞蹈电影《我是矿工》、群口快板《幸福瞬间》、歌舞《点亮新希望》、朗诵《科技创新再启航》、舞蹈《扬帆再起航》、歌舞《美丽新时代》和大合唱《矿工万岁》等文艺节目,艺术地展示了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讴歌了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描绘了煤炭人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演出期间,著名歌唱家邓玉华和开滦集团工会主席王和贤一起向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感动中国的矿工等先进代表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中国煤矿艺术节是煤炭行业最高水平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是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的煤矿文化品牌活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四届。它不仅在活跃矿区文化生活,繁荣煤矿文艺创作,推出文艺精品,发现和培养煤矿文艺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努力,而且为塑造新时期现代煤炭企业的形象,振奋煤矿职工精神,推动矿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宣传煤矿英雄劳模,对中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将全面展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奋斗历程和改革成果,艺术地反映在煤炭工业改革脱困、转型升级战略进程中涌现出的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讴歌煤炭行业为国家能源安全取得卓越成就的英雄和劳模,从而激发全行业创造创新的活力,为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和繁荣煤矿文化艺术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将在全国各矿区举办9大类17项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开幕式;新时代矿区风采展演系列活动:全国煤矿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声乐和器乐、合唱、舞蹈、曲艺小品、戏曲作品展演;“放歌新时代——煤海乌兰牧骑矿区行”文艺活动;第二届“全民阅读·书香煤海”职工读书活动暨第二届全国煤矿文艺作品成果展览;《放歌新时代》煤矿职工音乐会;《我的矿山我的家》煤矿职工朗诵大赛;煤矿题材微电影作品推选活动;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论坛和闭幕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各部室及所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煤矿体育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煤炭信息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煤炭报社,全国公安文联、中国冶金文协、中国建设文协等单位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中国煤矿文联主席团和理事、全国各煤炭企事业单位分管文化工作的负责同志、文艺工作者代表,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代表,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央视网、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国煤炭报等新闻媒体代表和开滦矿区的职工群众等共2000多人参加开幕式并一同观看了文艺晚会。
  精研众艺,卓冠不群
  ——丁社书画篆刻作品选
  丁社成立于2014年5月,现有社员26人。社员专长篆刻、书法、绘画、诗文、鉴藏、传拓、雕刻、摄影、器具制作等。丁社以“守道知天、积跬勇进、精研众艺、卓冠不群”为宗旨,开展以印学为主的雅集活动。
其他文献
口泉沟同家梁矿黄草洼五十二号院,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黄草洼是一条街道的名称,顾名思义,这是一片洼地。洼地里流淌着一条不是很宽的小河,河水主要是矿井抽出的废水,时断时续,颜色浑浊。小河夹在一个小山坡下面,坡上坡下是错落有致的一户户人家,还有上下两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每天早晨,来来往往的是到单位上班的工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不清的人从两条小路走过。不远处有矿上运煤的铁路,经常
期刊
我要去接一个人。  我把车停在机场出站口,仰靠着座位,一手搭在方向盘上,轻轻击着节拍,安静地等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比如我的家人。老人、孩子、妻子,提着大包小裹从出站口拥出来,我下车打开后备厢,把行李一一放进去,摆好,砰一声扣上。然后打开车门,让他们上车。为不影响后面的车,我要尽量干净利索、稳准狠、不拖泥带水。就算这样,后面的车还是忍不住鸣笛催促。我上车,打开空调,隔开外面的湿热,凉爽之气扑面而来
期刊
流淌的雨城  雨丝,雾中轻拂。  气韵,山色中缭绕。  细莺,润声,竹叶,  远村沉色中迷离。月桥  掠孤鹜潜行。人影恍惚萤火,  廊橋在灯影里徜徉。  窗棂里透出鱼盆的热气,  话音绰绰,嬉笑阵阵,  氤氲的缭绕让眉眼半遮,  细碎的琴音轻飘。  月眨着眼睛,心沉向波光。  角楼织出流彩,钟声古刹传出。  甜的气息 ,古木的沉味 ,  青石边溪流潺潺;  星空的曲线,流淌的雨城。玫瑰上的雨滴  
期刊
煤知道自己的黑  煤知道自己黑。那种烈火过后  只剩余烬的沉重的黑  世上,没有一种颜色  有它温暖的黑  它的黑只有大地才能掩藏  它的黑,只有烈火才能洗白  单纯的心思,只有挖煤人能懂  它黑,但它不恶毒  它黑,但它心里藏着火  在最冰冷,最难熬的日子  煤挺身而出,掏出内心的火焰  照亮挖煤人黝黑的脸庞  每当此时,挖煤人  和他的妻儿的脸上  就会漾起春水的波纹,一颗心  就像一块炉中无
期刊
小区里的麻雀叽叽喳喳站在枝头歌唱。住在这里十几年,第一次觉着它们的叫声这么动听,让我的心情也跟着欢快起来。今天就要去培训。一早上爸妈格外高兴,让我把要交的东西拿出来一件件检查一遍,总怕我落下什么。母亲絮絮叨叨告诉我已经是长期工了,以后的人生要靠自己了。我勉勉强强敷衍着母亲的话,可是内心里非常兴奋,马上就要成为和父亲一样有能力挣钱养家的煤矿工人了。  出小区坐上公交,回想着这半年来家里给办工作的经历
期刊
这时候,我看见煤  我逆向寻找,走出石头的路  野兽们回头走掉,风迎头遇见更大的风  这时候,我看见煤  一种人世间光明的事物,为我指点迷途  那里的时间,呈现海底深处的蓝色  进或者退,取决于它找到自己之前是否  刚刚从一片叶脉上离开  直到生命在一眼矿井下再次升起  我在潮湿的巷道里仰视——  一家老小,命悬一线的一粒星星之火倒 影  一个微小的世界在地面上旋转  中间有工友,有煤,有蜂蜜和云
期刊
憨憨的兄弟  有一群来自农村的轮转工兄弟  在钻机,承担很多工作  轮转工兄弟平时言语不多  可干起活来力气绝不吝啬  像一只沙漠中负重的骆驼  默默奋力向前,不偷懒不图闲  轮转工兄弟就怕打出废品井  因为只要井一废就得重干  等于这个月没挣钱  而挣不下钱回家的日子艰难  想想也对不起在家操持的媳妇  对不起六十多还要下地的爹娘  轮转工兄弟最盼望的是过年  这时工程已完钻机放假  大伙儿掖好
期刊
一  供销社北巷与主街垂直的向阳街角垒了一砖高的烧火台,墙边立一风箱,风箱与烧火台间砌了堵矮墙遮蔽风箱,以免火星溅到风箱上。空地上栽了两榆木桩,桩上横架铁管,像单杠。  这是铁匠铺的原始招牌。  几个捣蛋鬼吊在铁管上,像蜘蛛吊在蛛网上晃悠。榆木桩上蹴着的鸟儿歪头看,间或“啁啾”一叫,嘲笑他们笨拙;也像鼓励,用劲拉啊。  永生坐在杌子上拉风箱鼓风,风“呼呼”吹,烧火台炭火熊熊烧,火炭埋着铁块,上扣陶
期刊
路上的风景  离开五台县城好一阵了,还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里。转眼就要到原平,要上高速了,几个人还在游移,到底去哪里啊?有一搭无一搭的,你问我,我问你,却又都不急不躁,任凭车轮在那里飞转。这情形,让我想起王宝乐队演绎的《在路上》,一条路/遥远又漫长……大概此时去哪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位好友终于相约成行,这就够了。  最后还是决定去河曲。就这样,成就了我的第二次河曲之行。  第一次去河曲已是十年前
期刊
不朽的城墙  一  我不否认五女山的突兀和雄伟,也赞叹于它悬崖绝壁间流溢出的险峻和奇秀;但更让我倾心的,却是这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千古智慧——人筑的城墙!  此刻,横在我面前的五女山人筑城墙,石面上层层“粘贴”的苔藓,呈斑驳的绒状植被形态,与石缝间蓬勃的野草构成了可以用“沧桑”和“厚重”来形容的景观带。  老实说,我并不具备考古的能力和水平。以数字叠加的方式,考量两千多年来这里究竟湮灭了世间多少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