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销售,怎样能成功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8月我都会送走一批意气风发的应届生走上销售战场,此后每个月我基本都能听到有谁走掉了、有谁受不了转岗了的消息。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些新人在两年后有的成功,有的泯然众人,又有的黯然神伤呢?
  成长的烦恼2
  
  我们招聘的这些应届毕业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应该说基本上具备成为一个优秀销售人员的潜质,而且他们也是相当幸运的:刚出校门就能接受正确的大客户销售思想的熏陶,就能学习系统的大客户销售技巧,每个方法或者理论,都是包括我在内的千千万万的销售们用鲜血和失败总结出来的;上岗后的半年里,还有经验丰富的老销售做导师手把手地指导和领路。
  就是在这样一种规范的选材和培育机制下,两年后这些毕业生还是会有至少1/4的淘汰率,剩下的人也会逐渐区分为三六九等:有一部分成为真正的Topsales,每年都超额完成上千万的任务甚至更多,得到各种荣誉和认可,进而成为销售管理者;有一部分成为还算合格的销售人员,每年差不多刚好完成销售任务,饿不死也吃不饱;还有一部分就是在浑浑噩噩度日,每年任务完成个70%~80%,自己得过且过,在主管眼中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大概也是任何一个组织中都会出现的三种不同状态的销售人员。
  为了给这群马上就要“上战场”的热血青年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或者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榜样,我把公司往年招聘的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抽调到培训现场,和他们互动交流。这些人包括从2001年到2007年的应届毕业生,现在有的已经成了统管四五个省业务的大区总经理,有的已经是雄霸一方的封疆大吏,没有晋升的也都是公司响当当的Topsales,每个人每年都能独立干掉两三千万的任务。
  当天下午交流完之后,特别是听我们讲了一些自己的奋斗和成长故事之后,所有的学员都热血沸腾,他们认为自己有了榜样,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奋斗目标,晚上就开始不断有人找我表决心:“只要我努力不懈,好好学习成长,我一定能成功!”“只要我好好学销售技能,不断锻炼加强实战经验,我也会成为Topsales!”
  望着这群斗志昂扬的学生,听着他们的铿锵话语,我不禁也有些感动。是啊,我们哪个人没有经历过这种时期呢?每年的8月,我都会送走一批像这样意气风发的毕业生走上销售战场,但是此后每个月我基本都能听到有谁走掉了、有谁受不了转岗了的消息,其中不乏我当时非常看好、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学生。
  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些应届毕业生在两年后有的成功,有的泯然众人,又有的黯然神伤呢?
  在见过无数销售浮浮沉沉、进进出出之后,我就总结过,要想在销售领域成功,下面这个等式是很真实地存在的:
  TopSales=[(环境+能力)×勤奋]运气
  运气
  运气竟然对于一个销售人员是否能成功这么重要,它竟然处于这个等式“指数”的位置上,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我用过来人的口气对这些应届毕业生说:“你们真的想好了吗?销售这个工作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你能承受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却没有回报的工作吗?”有些毕业生就会用自信满满的语气告诉我:“只要我想做的事情,我再苦再累也一定做到。只要肯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告诉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其实有些事情你真的是无法改变的。做销售,运气真的很重要。
  有些人天生运气好:别人耕耘了两年的市场,颗粒无收黯然收场,但他一到任,各种项目都纷纷浮出水面,甚至“天上掉馅饼”;大项目跟踪了1年,马上就要到招投标阶段了,你的竞争对手却因为他公司内部斗争被迫离职了;别人费尽心思都无法搞定的一个客户,因为你长的像他在国外读书的儿子,结果你2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就搞定了;一个项目从头到尾连客户都没见过,投标时候直接去冲结果就中了,因为客户内部两派斗争太厉害互相不妥协,就让你渔翁得利了……
  有些人运气就比较差:大项目的决策人刚刚被你发展为支持者,但项目刚启动他却被调任其他部门了,欲哭无泪;项目决策者全部被你拿下,各色人等没有问题就等投标了,竞争对手却携太子党半路杀出,一切推倒重来;别人卖的这款产品什么问题都没有,偏偏是你卖的这批出现重大问题,彻底得罪了一个大客户,并影响了你负责的整个市场;去拜访一个客户的大领导,结果他刚刚被自己的领导骂,你的拜访准备的再充分,他对你的印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他再打电话给下属说一下对你的印象,那你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由此看来,一个项目是否能顺利做下来,有时候真的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或者偶然事件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结果。即使你做了充分准备,但有些事还是会让你感觉到力不从心,无法改变。当然,一辈子都好运的人凤毛麟角,一辈子都走霉运的人也不多,大多数人的运气都是在好和坏之间来回摆动。
  如果你赶在坏运气的时候开始做销售,那可能让你感觉非常想死,老天瞎眼出头无望。我认识不少这样的同事,在一个区域做得不错,被调到另一个地方后就开始走霉运,百事不利,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时期内选择了放弃。
  有些事情冥冥之中好像真的有注定,我身边大部分做销售的哥们或多或少都有些迷信:或者耶稣,或者佛祖,或者招财猫,或者护身符,干这行时间越久就越迷信。所以,进入真正残酷的销售工作之后,这些学生可能在跌倒几次后就会慢慢发现,有些事情是他们能改变的,有些事情却是他们改变不了的。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努力掌握区分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改变的能力,否则就会徒增烦恼,引起悲观消极情绪。
  讲运气,并不是要强调宿命论,也不是想引起这些毕业生的消极情绪,而是想告诉他们,以后遇到此类事情不要怨天尤人,要坦然对待,既然你选择了销售这个行当,就要有心理准备去接受这种事实。
  当然,我还会告诉这些毕业生,怎样能把自己的运气变好的方法:
  第一,真心对别人好,多做善事攒人品!
  第二,更加发奋努力,努力到老天爷如果不帮你都感到过意不去的那一天!(引用稻盛和夫大师的话,呵呵。)
  当你运气不好的时候,除了这两种方式,再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如果这样做了,潜意识里会让你感觉到运气正在慢慢变好,所谓“相由心生”,说不定你真的在慢慢转运呢。
  
  环境
  环境包含了很多内容,可以指你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公司、所处的市场、所处的团队和你的领导等等。
  第一,行业
  两个能力差不多的学生,一个放到集贸市场,一个放到4S店。虽然在集贸市场卖菜也是销售,在4S店卖奔驰也是销售,但就是因为行业不同,几年后这两个人会有非常大的差距。
  不同的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同,单从努力付出的绝对值上说,可能卖菜的不比卖奔驰的少,但是最后差距却会越来越大,这就是所处的行业环境决定的。因为行业不同,你付出同等的努力,也会导致不同的收益。
  所以,我对应届毕业生说,在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最好找一个含金量高、发展前景广的行业去做。但是话说回来,很多人找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往往比较盲目和无知,没有任何经验,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判断行业的状况,更多的是道听途说,或者误打误撞进入一个行业,然后一呆就是七八年,等发现有更好的行业,再想动就会犹犹豫豫了,因为在一个行业浸淫多年,贸然换行业损失的机会成本太大。
  由此可见,在入职的最初选择一个正确的行业是多么重要。遗憾的是,看上去好像你能够控制自己的选择,但选择的是对是错你却无法预料。这难倒还是一种冥冥之中的运气?
   第二,公司
  很多应届毕业生纠结于到底是选择一个大公司呢,还是小公司呢?是国企、外企抑或是民企呢?
  如果你的能力和实力足够,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尽量往大公司、往知名企业走。因为在这样的公司,你会接触更大规模的项目,接触更高层的客户领导,接受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你身边也都是优秀的人,你的见识、眼界、修养、素质会有大幅度提高。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大公司因为各种配套资源充足、品牌认知度高、市场营销到位、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这就导致对销售个人能力要求的弱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型外企的销售人员,论单打独斗的本事反而不如一些小公司或者代理商的销售人员。
  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就是想快速挣钱,并且以后选择自己创业,那我建议你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小公司。只要你干得出色,你就会体验到销售、售前、产品、服务、财务、行政、供应链甚至研发的全套企业运作流程,这对你以后另起门户单干有很大的帮助。很奇怪,迄今为止,我认识的大外企出来的朋友创业基本没有成功的,而几个成功创业的朋友基本都是小公司出来的,都属于那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三教九流游走自如的人。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加强个人素养提升眼界,那就去大公司做销售吧,你会过上那种大富大贵无望,但是小富小资天天有的生活。你的压力不会太大,生活也基本无忧,名牌可以随意买,偶尔还能出国shopping。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些朋友跳槽到一些老牌IT 外企,就会被人笑话为:“这么年轻,去养老啊!”
  由此想来还真是有道理。武侠小说里少林、武当都是名头响亮、人员众多、组织严密、势力不小,被尊为武林泰斗,但这些地方向来都是靠什么“十八铜人阵”、“北斗七星阵”之类的团体作战方式打架血拼,单打独斗一般不行;而各种绝世高手基本都是一些杂牌社团混出来的,也正是这些人最具魅力,江湖有了他们才有了精彩,多少年后江湖上依然流传着他们的故事……
   第三,市场
  这个太重要了,我的很多哥们就是因为换了市场之后就一蹶不振。大家相信吗?同一个人去年在江苏三个地市一人能做3000万,第二年到云南带3个人的团队也做不到1600万,同样是一个人没有变,但已经不再是Topsales了!看来,市场对于一个做销售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幅员广阔,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几个大的片区,不论是语言、民风、习俗、习惯都不尽相同。销售人员各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豪放粗犷大气热情,有的心思缜密行事小心,每种类型的销售都有适合自己的区域和市场。把一个不太能喝酒、不爱张罗事,但是擅于谋事小心谨慎的人派到东北区做市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会是什么下场;同样,如果把一个大大咧咧猛冲猛打不拘小节的销售,派到沪、苏、浙一带去做市场,又会是什么下场。除非这两个销售能迅速调整自己的风格、个性以适应所在市场,否则会死的很难看。
  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就不同。同样是1000万的任务,你在苏南可能做四五个项目就搞定了,而且相对还比较轻松,因为政府有钱投资就大,项目多且金额大,丢一个还有其他的,大家没必要每个项目都打的你死我活,竞争不是很激烈;但是如果把你分到甘肃,你会发现这里所有的供应商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三四十万的项目都咬牙切齿往上冲,再大点上百万的项目就可能动用政府领导的关系,因为狼多肉少啊,每年的项目掰着手都能数过来,苍蝇再小也是肉,先搞下来再说。
  所以,如果你选择做销售,往钱多、项目多的市场跑准没错!哪怕这个市场竞争对手很强大,我们之前又没什么基础,但只要市场容量大对手就不可能通吃,我们就有机会。就像是你想喝水,一缸水旁边围了一群狗,一个池塘旁边围了一群大象,虽然大象比狗强大很多,但是一缸水毕竟少抢的却多,你很难喝到;而大象虽然强大,但是池塘的水足够多,你总能找到缝隙和机会喝饱。
  观察我们公司之前成功的那些应届毕业生,最初被分配的区域大部分都是富庶地区,人傻钱多,客户相对于穷山恶水之地也更有素质和涵养,这种环境确实有利于新人成长,能让新人在销售工作的初期树立最大的信心。
  第四,团队
  这个因素对一个刚做销售的人来说,也相当重要。现在的大客户销售人员,已经很少有孤身一人单兵作战的情况了,更多的时候是要在一个团队里生存。
  销售人员每天早出晚归,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要面对难缠的客户、凶恶的竞争对手,往往在外面就已经心力憔悴了,如果回到当地办事处不能感受到团队的氛围和家的温暖,而要继续进行你死我活的内部争斗,那他不要说成为优秀的Slaes,甚至很快就会崩溃走人。
  很多优秀的Sales是属于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类型。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劝一些哥们“把你用在客户身上精力的20%用到内部来,你就会比现在舒服很多”,虽然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不可能没有一些内部纷争与矛盾,但是只要这个团队整体氛围是积极向上的、是真正想做事的,就算是个好团队。一个和谐的团队,永远是销售人员在外被砍后舔舐伤口的地方,是立了战功回来庆祝的地方,是失意委屈能够倾诉的地方……
  此外,一个团队中大多数人的销售水平也很重要。有句话都已经被说滥了:“你能走多远,在于你与谁同行”,还有个说法“你给亿万富翁拎包都会成为千万富翁,你给千万富翁开车也会成为百万富翁,你跟百万富翁做朋友少说你也会存上10万,你和一群讨饭的在一起混到头就是丐帮帮主。”所以,你所在的团队中如果大部分人都是销售高手,很有可能你会在短时期内成长起来;如果都是一些菜鸟,你和臭棋篓子下棋只会越下越臭。
  团队的销售风格也是个重要因素。有些团队学习氛围浓厚,做项目做客户有套路有打法,一步一个脚印,在这种团队中你会学到名门正派的武功,内力会越来越深厚,成为高手的可能性也最大;有些团队每个人各怀独门绝技,却不愿意分享藏着掖着,整个团队弥漫的是一种吃喝嫖赌之类的氛围,做项目谈来谈去都是回扣,久而久之你可能就会走上邪路自废武功。
  第五,领导
  我发现有很多以前的应届毕业生,被分配到了一些穷山恶水之地,一没市场,二没客户,三没团队,但是也迅速成长了起来,原因就是环境中的最后一个因素——领导。
  所有做过Sales的人可能都有个最大的体会:如果能碰上个好领导,那就是一件最值得庆贺和高兴的事情。一个好的领导能够帮你扫平一切障碍,让你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战场上,而且他也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帮你砍人。闲暇时,他还会像师长一样指出你的武功欠缺之处,让你查漏补缺尽快提升。这样的领导,可能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其实如果有人能做到其中的一项,就算是好领导了。
  我们之前有很多应届生,被分配到的区域市场基本空白,客户基本被竞争对手把持,除了自己和领导之外团队没有其他人,说白了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带个菜鸟去开荒,但是最后还成功了。这就是因为有个好领导:白天分头跑客户,晚上住在一个屋里一起盘项目。通过这样手把手的传帮带,很多应届生都快速成长起来了。
  都说销售要做得好,很重要的是有贵人相助。客户里面固然可能有贵人,其实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主管才是最大的贵人,如果得到这样的贵人相帮,你应该感谢上天待你不薄。特别是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如果进入职场之初就能遇到这样的主管,那么恭喜你,你所处的环境太好了!
  
  行业、公司、市场、团队以及领导,这些环境中的重要因素,虽然不像运气那样看不到摸不着,但对于应届毕业生们来说也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公司统一招聘,按照各个区域的编制需求统一分配,被分到了好市场、好团队、有个好主管的人,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也有被分到公司历年老大难的市场、人心惶惶的团队、自身不保的主管的,对于这些新兵,我只能心里暗暗地对他们说:“保重,但愿你能挺住!”(待续)■
其他文献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轰轰烈烈,各级政府树起区域公用品牌大旗,在产品、产业提质升级,品牌知名度扩大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问题也很集中和突出,比如区域公用品牌做法复杂、不给力,品牌成效不长久、不实效。  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既有战略方向问题,也有模式选择问题,包括经营主体的关系、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关系等。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形成合力?  本期是農业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专题的第三期,我们将持续探究
期刊
曾被热捧的网红品牌,日子也不好过了。  “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整改;“国货之光”橘朵,也因“卖身”外国企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新消费品牌因消费升级、渠道变革等因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网红品牌越来越难做,有的网红品牌甚至昙花一现。  定位0糖0脂0卡的元气森林5年内估值飙近400亿元,销量反超可口可乐;传统麦片的颠覆者王饱饱,在线上市场崭露头角时拿下品类第一名
期刊
从社区团购因为“1分钱买葱”被罚,到阿里因为“二选一”被处以182亿元巨额罚款;从蚂蚁上市被暂缓,到虎牙和斗鱼合并被叫停;从白酒企业被约谈,到规范房地产行业;从取消腾讯音乐的独家版权,到不允许资本进入教培行业……  一系列动作看似毫无头绪,事实上,只要读懂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会发现这些整顿行业的举措早就能见到端倪。行业“除草”  共同富裕,由邓小平于1985年3月首次正式提出。邓小平对此有过阐述,
期刊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在“大国小农”、小农户经营分散的基本国情下,农业品牌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抓手,而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产业兴旺的战略抓手。区域品牌的建设,可以统筹整合区域内企业、合作社,扩大种养规模与提升品质标准。同时,龙头企业伴随区域品牌的建设,
期刊
增长的前半程要依靠两样“东西”,一是“大势至”,二是“加速度”。  那么,增长的后半程呢?增长的前半程VS增长的后半程  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为网络服务(以下简称网服)行业带来了增长契机。一来居家隔离让网民数量爆发式增长,仅仅2020年上半年,新增网民数就超过了2019年全年;二来因为不出门,大家越发依赖网服解决生活问题。  受疫情冲击,大部分企业都没钱投广告了,而网服客户的广告预算却在增加,
期刊
严重依赖流量、渠道红利,是现在很多新消费品牌面临的大问题。  回顾近几年,消费需求的升级与渠道的变革的确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今年“6·18”大促期间,根据天猫“6·18”销售额统计,共有459个新品牌拿下细分类目TOP1。但如果说现阶段很多新消费品牌完成了0~1,那么当红利退去,下一阶段1~100将面临更多挑战,新消费品牌的产品力、营销力、用户关系是否可以支撑得起一个品牌的长期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
期刊
消费升级热浪下,消费话语权也在悄无声息地转移。成长于移动媒介环境下的Z世代对传统千篇一律的营销方式早已脱敏,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创新产品、提升营销、杀出重围?如何给品牌贴上“独特化”“个性化”标签赢得更多的年轻大众?如何在眼花缭乱的流量生态中建立自己独有的私域流量池?这些成为当前品牌升级面临的现实难题。  一家创始于2015年、发端自广州的餐饮连锁品牌太二酸菜鱼,在产品研发、广告创意、流量经营方面
期刊
政策之间往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今天我们就来对促进内需、消费相关的政策进行梳理,同时总结当下的政策红利、行业红利(新行业+新人群)和营销模式红利。政策红利  内循环。一场疫情改变了世界,重塑了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秩序,在此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个经济体越发达,消费占比越高。中国未来的经济要靠消费驱动,所以国家会不断为消费扫
期刊
罗志祥、郑爽、吴亦凡、霍尊……近年来,明星丑闻频发、风波不断,刷新了网友们的价值观下限,让人慨叹“贵圈真乱”的同时,也使得被其代言的品牌焦头烂额、疲于应战。  正因如此,当永远年轻、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出现时,品牌们纷纷递上了橄榄枝,甚至有人做出这样的断言:真人偶像的时代已经过去,品牌的未来是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是怎样诞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又是否真的是品牌的未来?虚拟偶像发展简史  区
期刊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轰轰烈烈,各级政府树起区域公用品牌大旗,在产品、产业提质升级,品牌知名度扩大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问题也很集中和突出:区域公用品牌做法复杂、不给力;品牌成效不长久、不实效。本文专门探讨这些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母子品牌结构正是问题的根源  不知从何时,母子品牌结构成为中国区域公用品牌的默认模式。专家们认为中国农业经营主体高度分散,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多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