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蓄势待发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我们相邀厦门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召开
  
  4月26日下午3点,“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对外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福海,港澳台办公室主任谢爱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谢明清,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交易会主宾城市上海市代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台湾主办方代表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锡东,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国荣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央和地方出版发行单位的领导以及各主要媒体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蒋达德主持。
  张福海司长代表总署强调三点意见。一是书展(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很重要,领导很重视。总署、国台办等都把办好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今年的重点项目。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出版发行单位要从政治、经济、文化、行业等多层面综合推动书展的深入和拓展。二是书展很有效,效果很突出。书展举办四届以来,规模、规格、水平、效果明显提升。今年书展项目更多、特点更亮、商机更好,各项数据指标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要把招商招展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三是书展很不易,大家要支持。书展是两岸业界交流合作的一件大事,各方面要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效果,把书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会上,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介绍了前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概括和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筹备工作有关情况。她指出,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有新项目、新功能和新发展,主要体现 “四大突破”和“四大延伸”。“四大突破”即:一是在展位设立上有新突破,今年预设展位1320个,比第三届交易会增加20%。二是在参会人员上有新突破,拟邀请“两岸四地”及东南亚地区出版发行界及相关产业界人士等共约7500人参加展会。三是在展销地点上有新突破。主会场设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同时分别在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厦门书城和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分公司中山路店组织销售活动,另外组织部分人员赴金门举办小型书展,并开展交流活动。四是在活动内容上有新突破。在保持交易会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本届交易会的主宾城市由上海市担纲,将充分展示上海市新闻出版业发展成果。同时,新增两岸网络游戏、数字出版、印刷和相关产业的交流与展示,加强两岸出版发行业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四大延伸”:一是全国100多所大学出版社将参加本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并在展会期间举办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丰富交易会的规模和内容。二是中发协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将组织民营界积极参展。三是网络游戏、数字出版、印刷和相关产业等两岸出版业界的参与,将为本届交易会带来新商机。四是在图书版权贸易上将采取现场交易方式进行,开拓版权贸易渠道,提高版权交易效率。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于今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积极稳妥地推进之中。会上,洪碧玲也代表厦门,诚邀两岸出版发行界的朋友10月相会厦门。“图书育人数千年,两岸同胞一家亲。厦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让我们相聚济南,相约鹭岛,共同开创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发行界的灿烂明天!让我们再度携手,再展鸿图,为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万卷书 系万里情
  访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张叔言总经理
  
  
  以定位赢认可
  自2005年开始,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分别在厦门和台湾轮值举办,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广泛。作为一个两岸出版业界交流与交易的重要平台,交易会充分展现了她独特的魅力,她搭建起一个两岸图书业界合作交流的平台,构架了一个共创商机的起点,开启了双边合作交流的新篇章。一路走来,她真正得到了官方、业界、民间的认可。今年10月底,海峡两岸图书出版界将再次携手合作,重磅推出“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交易会的成功绝非偶然,源于其准确的定位。几十年来,两岸书业界缺乏充分的交流,交流多是单向性的,并且存在规模小、内容单调等缺陷。因此,举办一届初具规模、具有实质性作用的大型交易会成为人心所向的事情。加上厦门自身的地缘优势,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成功举办成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结果。举办交易会的初衷,是竭力把两岸业界更好地聚集在一起,让好的台版图书引进到大陆,反之亦然,促进版权贸易和出版合作等两岸出版交流,实现双赢;此外,也希望她成为两岸出版发行业者寻找商机、共谋发展大计的平台,回报众多读者的一场文化盛宴。
  交易会的成功绝不是空谈。我们看到,交易会不仅使两岸读者更加了解对方的出版物,更为展后的图书贸易打下基础。我们看到,台湾的大陆图书专卖店、销售网点遍地开花,而台版书在大陆的销售量也急剧上升。同时,交易会促成了两岸出版高层论坛以及一系列交流活动,达成了众多共识。会上两岸学者和专家对两岸出版发行市场分别做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介绍和分析,为拓展两岸图书市场,乃至联手拓展世界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这些意识层面的交流增进了两岸感情,更好地弘扬了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想这是一般展会达不到的,这也坚定了我们将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进行到底的信念。
  
  
  以实力展魅力
  有实力就是有魅力。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初始定位、平台构建上展示了无限的潜力,这为其成功举办打下了良好基础。即将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我们不强调亮点,但会以更科学的理念和更务实的态度积极筹办,总体上将沿袭前几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好的做法,特别是传承2007年在厦门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优势,同时有效地解决前几届交易会存在的问题,精心搭建两岸图书交易的新平台,打响品牌,突出特色。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促进两岸图书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主题,以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为目的。与前四届图书交易会相比,既有许多相似处和共同点,又有一些新项目、新功能和新发展,将力求“四大突破”,实现“四大延伸”。而且,我们还在积极研讨一些新方案,以创新展现魅力,把“交易会”这个平台搭建成两岸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出版合作交流平台。
  
  以交流谋长远
  交易只是平台,交流才是久远,本届交易会将更加注重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岸业界只有通过充分交流探讨才能使两岸出版人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使两岸的市场得到更快的拓展;真正使两岸的出版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使两岸出版业朝良性方向发展,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相信两岸业者只要把握机遇,加强交流,共同描绘推动两岸出版产业合作与发展的蓝图,共同寻求推动华文图书走向世界的对策,两岸图书市场必将在开放中进一步融合扩大,华文出版事业必将在携手努力中进一步开拓创新。
  
  2009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各个产业危机四伏,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交易会前景依旧明朗。新时期背景下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成为时尚。图书出版产业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的神圣使命。可以说,危机是文化产业的转机,金融危机不会阻碍书业界的蓬勃发展,更不会影响本届交易会的成功举办。2009年,恰逢两岸关系发生积极重大变化的良好时机,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也迎来了深入发展、共创双赢的新机遇。“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举办,是时代所趋,是大众所愿,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岸出版界携手并肩,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交易会在即,我们在努力!成就一届水平空前、内容丰富、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交易会强势品牌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相信本届交易会将是历届两岸书展参展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两岸民众增强文化认同、两岸业界加强交流合作的又一次文化盛会。
  
  打响新一轮“交易”攻坚战
  再创图书进口新辉煌
  访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申显扬副总经理
  近几年随着“大中华出版”概念的形成,两岸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增加,大陆与港台出版界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举办一次大规模、重实效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成为大势所趋。自2005年首届交易会在厦门成功举办,到如今即将迎来第五届,交易会硕果累累,通过图书媒介的传播,增强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增进两岸同胞的共识,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共创海峡两岸图书商机,为实现优势互补,携手走向世界图书市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作为两岸四地知名、专业的台、港、澳图书进口、销售机构——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及其子公司厦门外图台湾书店有限公司,更有信心和决心再创图书佳绩。回顾2002年,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经营的台湾书店在厦门开业,成为大陆首家专营台湾图书的公司,为台湾图书在大陆销售开辟了新窗口,为大陆学术研究、高校馆藏提供了大量采购资源,成为海峡两岸图书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渠道。长久以来,厦门外图以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和骄人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港、澳、台出版界的认可和支持。这是办好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本届交易会进口业务呈现许多新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各地嘉宾,交易会除对所有民众开放外,将邀请大陆200多个大型图书馆前来现场看样订购台、港、澳图书;二是满足前几届交易会香港、澳门出版界提出的参展要求,将邀请港澳具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参展;三是参展采购商增加,大陆大量大型书城及品牌民营书店将来交易会采购;四是参展图书品种和数量、品质上将实现突破,除新、港、澳出版品种外,台版图书品种将突破30,000种,数据量突破100,000册。五是图书品质较前几届交易会将有大幅提高,所有参展图书将经过专家和专业业务人员精心挑选。由于图书馆、研究机构对各时期出版品的补购需求,本届交易会参展图书将不限出版时间,读者和采购单位将邂逅更多经典好书。
  为了把“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办成一个务实的经营业务交易活动,厦门外图将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细分各部门任务和职责,密切联系,加强协调,抓好落实,把会前会后的业务延伸、人员往返、展务安排、物流配送、现场征订和零售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万无一失。为此,交易会准备工作将向两端延伸。在业务活动时间上,将突破交易会时间限制,以交易会三天为基点,将工作向两头延伸。自招展开始,出版社就可以提前将图书发到厦门对外交流中心,使参展图书可以参与日常的销售和订购。而交易会之后,图书将进入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与学者、读者见面,延续交易会的销售与征订。我们将提前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使好书增加销售的机会,让需求单位和读者买到心仪的好书。其次,提前科学、详尽地制定各项工作方案,在结算等优惠政策上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经济危机背景下,在台湾出版业停滞不前、市场狭小的局面下,大陆市场无疑是一片孕育商机的绿洲。我们将以更务实的态度,更科学的理念筹办一届更具实效的两岸文化交流盛会,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实现采购单位、读者、出版社、举办方的四赢。让图书馆收获更多好书,使出版社赢得更多商机,延续交易会的强势品牌。我们也会结合两岸出版业实际,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良好的工作信誉、较强的办展经验,真正把本届交易会办成两岸图书出版发行界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文化盛会,办成根植两岸同胞心中、深受两岸民众欢迎的文化盛会,办成共创商机、共谋发展、共图大业的文化盛会。
  
  打出招商政策组合拳
  迎接出口销售又一春
  访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图书出口部蔡坚毅经理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对外图书销售上,根据组委会历届公布销售数据显示,销售业绩趋势不断上升。这与厦门外图图书出口部的工作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为迎接“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出口部将做以下三方面的努力,积极促进海外图书的销售工作:
  从时间流程上,整个交易会的销售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作为厦门外图的图书销售出口部门,可以说出口部的工作任重道远。本届工作流程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交易会前期准备工作。每次交易会前,出版社会陆续将目录发给出口部,出口部会编整参展出版社的相关书目。接着向海外客户,主要是台湾客户提供相关目录等资料,以供其更好了解交易会基本情况。如果客户有需要先预定的,出口部会将订单发给对应出版社。另外,逐一向海外书商、海外图书馆发送邀请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第二步,也就是关键的一步,即交易会期间,台湾客户与海外采购商现场看样订货,出口部负责收集订单。第三步,是后续的补充工作,针对参加交易会时以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客户,这时出口部负责收集查库存后再征订的后期订单,及时向出版社订货。
  
  从销售形式上,出口部力求形式多样的同时突出特色,重点放在交易会现场。交易会期间,我们将看到出版社以摊位展示图书和宣传目录,提供客户自主现场看样订货。同时,出口部会积极采取一些措施促进交易会图书的现场征订。例如,针对一些特殊的采购群体,如海外图书馆等,出口部将采取特殊措施,如接待补助办法。即出口部通过行业组织,采取补贴的优惠方式吸引客户采购特殊品种的图书。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很有效果。2007年的第三届交易会,出口部通过台湾图书馆协会,吸引各重点公立大学图书馆来观摩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从销售政策上,出口部会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已经举办到第五届,出口部将继承前四届好的模式和优惠办法,同时,探讨好的合作模式,更好地让大陆出版、发行商参加交易会。
  而过去的一些成功的销售经验,本次交易会也继续继承:
  其中一种成功的模式就是组织专场重点推介会,即针对部分出版社的一些重点图书,特别是定价高价值大的套书,出口部会在显眼位置做广告吸引客人,或在会展中心会议厅组织专场推介会。这一做法在历届交易会中屡获成功:比如,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在厦门金雁酒店会议厅组织了《中华再造善本》推介会,这是一套珍贵的图书,当然也价值不菲,定价三百多万!当时,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林庆章所长参加了这场推介会,回去以后决定购买一套。通过交易会这个平台,出口部成功卖出了三套《中华再造善本》。如果图书馆仅仅看宣传手册,是不会贸然下订的,只有通过这种推介会的形式才能促使买方与卖方更好地沟通,并最终达成交易。又如,2007年的第三届交易会时,厦门大学出版社举办了《中国稀见史料》专场推介会,当时,出版社邀请了国家古籍办的黄松主任作开场白,出版社社长讲解这套书是如何挖掘整理出版的,接着这套书的主编通过幻灯片演示讲解了这套书的史料价值,最后几位专家代表发言,对这套书做评价。台湾来的客人如台大、政大、台师大、“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等图书馆十几个老师参加这场推介会,对整套书的价值、功能有全面的了解,由此成功订出了20多套……这一切充分说明重点推介会在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作用。
  
  另一种成功模式是海外图书馆采购团、观摩团模式。举个例子,2007年图书出口部主动出击,联系台湾图书馆协会,委托其联络台湾各公立大学图书馆采编组组长老师来厦门参观交易会。这过程出现不少困难,这些老师都是公务人员,要经过学校、“教育部”、陆委会、“移民署”等各单位审批,程序相当麻烦。出口部积极联系旅行社,在最短的时间内协助办理好以上各种手续,并采取“落地接待”方式处理好费用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快的时间完成这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当然这一模式不及重点推介会效果快,但它不是短期的利益交换,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接触大陆出版物,注重的是长远效益。
  本届交易会,出口部会在吸收前几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评估制定更好更有效的办法。
  交易会的良好效应不仅仅表现在图书的现场销售、带来直接的订单效益上,它的重大而深远的后续效益更不容忽视。它不仅对出口部后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为以后的业务带来间接订单效应,更加强了两岸业者的沟通、了解、交流,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长远合作的基础。即将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出口部会在招商上加把劲,策划组合优惠政策,采取组合拳,面对台湾、海外图书馆的采购团以更优惠方式招商,带来出口销售的又一春。
  
  [版权]
  后起勃发 搭建两岸版权贸易新桥梁
  访外图(厦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部娄珮蕾经理
  在过去举办的四届交易会里,版权贸易作为专区偏重于展示,版权书的输出与引进由业界自己洽谈,因时间短,致使业界无法深谈,再加上参会人员较多,两岸业者不熟悉,缺乏信任感,所以适合两岸交易的版权书达成合作意向的非常有限,版权展示与推荐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实际上,交易会版权交易充满商机,一些擅长版权贸易的出版社通过策划和细致的工作,利用交易会成交版权图书的量很大,有的多达上百种图书,但绝大多数出版社收获无几。
  为了充分发挥交易会平台的作用,把版权贸易工作做好,厦门外图于今年元月专门成立了版权部。通过近五个月的学习和总结,新成立的版权部门后起勃发,已经逐渐承担起搭建两岸版权交易桥梁的使命,为两岸部分业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两岸业界签约版权书30多本,还有几十本的意向签约图书还在洽谈中,版权部应交易会而生,当然要更好的服务于交易会版权贸易工作,我们将与两岸业界一道共同做好本届交易会的版权贸易工作。
  如今,组委会已经把版权贸易作为“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重要工作,特别安排了200平方米的版权贸易展示区。在交易会期间,我们会把这些版权书展示出来,代表各单位开展版权交易,此外,在交易会现场还将设立版权交易咨询处,负责向客户解答,提供相关资讯,促成版权交易,如果成交,还将举办签约仪式。另外,一些有版权交易需求的图书进出口公司,还可在版权贸易处申请展位独立自主开展版权贸易。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是两岸业界参展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准备最充分的一次两岸图书交易会,我们相信,利用交易会这个两岸业界交易交流的最好平台,一定能取得版权贸易的最好成绩。
  
  如出版单位需要利用交易会开展版权交易,可从交易会网站下载《图书版权贸易申请表》、《版权图书信息登记表》并认真填写后,一起发电子邮件(标题注明“版权申请”)到wtlpl@163.com,版权部将把版权展示图书的资料进行整理,在交易会开幕前一个月,将电子版书目发到两岸业者的信箱里,让两岸参展单位提前了解版权书的信息,提前交易。与此同时,请参展单位于9月10日前将样书快递至厦门市禾祥西路68号光华大厦四楼,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娄珮蕾(收),邮编361004(邮包注明“版权样书”)。
  
  未雨绸缪 蓄势待发
  迎接“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到来
  访外图(厦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炳泉总经理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促进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由海峡两岸联合在福建省和台湾地区轮换举办、面向海峡两岸出版发行界招展的专业性展会。如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已经成为两岸出版交流的一个重要品牌,成为新闻出版总署、国台办和福建省、厦门市等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台工作的重要项目。新闻出版总署十分重视交易会的招商招展工作,在4月21日下发了“关于同意在厦门市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批复”,并定于4月26日15:00-16:30在山东省济南市国际会展中心4楼3号多功能厅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新闻发布会,邀请各省新闻出版局、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及《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新闻媒体100多人参加。新闻出版总署计划在5月份,将组织中央和北京地区出版社在北京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扩大交易会的招商招展力度。
  交易会组委会计划在6月底7月初,组织以市政府领导为团长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筹备工作考察团”赴台,与台湾主承办单位具体商谈图书展销、场地安排等具体工作,并将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台湾出版发行界相关单位介绍交易会的相关内容和亮点。
  在招展期间,组委会将有计划地在相关中央主流专业媒体及当地主流媒体上对本届交易会的筹备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报道,扩大交易会的宣传力度。
  在图书采购方面,实施以下三种政策:
  1.展示图书(主要是新书、精品书、重点书)由出版社自行选择,原则上由厦门外图五折买断。
  2.图书馆采购样书(主要是两年内出版的新书)由厦门外图五折买断。
  3.销售图书由厦门外图选订(每社2~10万码洋不等),出版社按55折供货,厦门外图原则上不退货。
  在接待服务方面,组委会将总结往届交易会存在的问题,提前制定出详细的接待方案,并成立接待工作小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与接待旅行社配合做好交易会期间各与会代表的接送、宾馆住宿、饮食服务、交通服务、考察及返程票务等各项接待工作。
  在布展方面,本届交易会地点设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是厦门市最大的集展览、会议、酒店、餐饮、旅游、广告、仓储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展览馆,位于厦门岛东南海岸,与小金门岛隔海相望,直线距离仅4,600米。交易会展场设在会展中心A、B、C、D馆,面积26,400平方米。A、C、D馆19,800平方米为图书、音像、期刊展示订货销售馆,B馆6,600平方米为出版相关产业交流展示馆。设立展位1,320个,其中设立图书、音像、期刊展示展位990个(台湾展位150个以上)。拟邀请大陆400家以上出版单位和图书公司、200家出版相关产业单位;台湾200家以上的出版企业参展;邀请全国地级市以上图书馆和发行集团参会采购;同时邀请香港、澳门、东南亚地区华文出版发行界参展。设立出版相关产业展位330个,邀请两岸动漫、网络、印刷、文化创意产业等出版相关产业企业参展。
  在展会开展前半个月,组委会将把交易会基本情况及亮点的文字资料整理出来,收集厦门市及外地专业机构信息,通过电话回访、发邮件形式,宣传交易会,扩大影响面,动员更多的专业读者前来参观采购;另外,通过发赠券或与厦门市教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组织更多的市民和大中学生参观和现场购书。
  交易会招展结束后,组委会将根据报名的参展单位,由《书香两岸》杂志编辑出版《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特刊》,将所有参展参会的单位编辑入特刊宣传。
  总之,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尚未举行之际,我们将未雨绸缪,蓄势待发,力图将本届交易会做得更好,做得最好!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前四届交易会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的,因此,必将弥补不足,总结经验,在诸多方面寻求突破,追求完善,因此,我们在期待“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举行的同时,也期盼各地业界朋友共聚厦门,共襄盛举!
其他文献
网络无远弗届,可以传电子信、可以打电玩、可以实时通,可以缴费、可以买东西,光是这些项目就已经够让人“迷网”了;但是还有更过分的宅男、宅女、宅妈“重度迷网”,透过网络祭祖、为小猫设灵堂、烧香拜佛、求神问卜。还有于法不容的卖器官、卖子女,无奇不有,这样的迷网能创造出庞大商机的“宅经济”,如果你也想发宅经济的财,那得多用点心了。  “宅经济”要算是现代的文明文化?还是新兴产业?不管网内网外,只要你有新点
期刊
我一直有个想法,买书和读书一样,要趁早,等到腿力不行的时候还买书读,等到眼力不行的时候还看书,就都晚了。我读书比较乱,就是范围宽。读得乱,买也跟着乱。虽然乱,但乱得有规律,所买的书都不离我的兴趣点,就拿四月所得书说起吧,因一个月最少买三四十本书,所以捡要紧的说几种。    张爱玲的《小团圆》是必买的,而且一买就是四个版本。港台两个版本,内地的正版盗版各一。总体而论,台湾版为最佳,封面特别喜气。我是
期刊
2015年11月10日,苏州博物馆“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启幕,海内外传世仇英绘画31件盛集一处。借此,仇英之研究再续雅谈。吴湖帆论仇英,有“雄迈秀发,一跃而与沈、文、唐三家相俦,称四大家”之语,巨眼高论,曷复奚疑?然仇英生于贫贱,世路偃蹇,但凭画笔一支,辗转于豪门世家之间,辛劳于缣楮墨砚之际,虽画迹流传,却真赝杂陈。此仇氏之不幸亦有幸;不幸者,他人造假获利,所幸者,助其广传声名。观摩仇
期刊
据《梅景书屋书画记》自叙二吴夫人潘静淑记载(2):“余结稿时,湖帆年才二十二,日夕熟视其伏案不倦,习书临画,未尝一日辍。或撄小恙,亦不释卷,真所谓寝馈于斯者也。其嗜书爱画,出于至性。”从此可见吴湖帆对字画的爱好,尤为至情至理。他一生有收贮画梅名迹之雅。因此嗜好而取其居名曰:“梅影书屋”。尽管主人嗜梅而不种梅,但笔尖却向梅花开。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四《梅花图》扇面,此四株梅花是辛未(1931年)秋
期刊
董其昌
期刊
两岸出版交流在实质业务往来方面,屏除异地的投资合作,除了版权贸易之外,另一项是繁、简体字图书贸易,前者随两岸往来的密切,贸易逐年扩大,且交流顺畅,而后者却出现极不平衡的向简体字书倾斜。此次于厦门召开“海峡论坛”在邀请台湾出版印刷发行业代表参与的同时,应关注两岸图书贸易顺差过大对于台湾出版产业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方案以解决繁体字书市场区域性的限制问题。    下滑不止的台湾书业    台湾出版业自2
期刊
三、《烟江叠嶂图》与王维风格  “妙合神离”展览中还有一卷《烟江叠嶂图》十分引人注目。巧合的是,上海博物馆“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二期展览同时展出了此卷的“双胞案”作品,起到很好的联动效果。两卷都是绢本水墨画,上海博物馆藏本纵30,5厘米,横156.4厘米。台北故宫藏本纵30,7厘米,横141,4厘米,构图和诗、跋与上博本相同,而自跋的行次和钤印与上博本有差异。台北本有高士奇三次题跋,并经清内府收藏
期刊
课徒画稿
期刊
古今中外,凡以绘事著称于世的画家,靠的不仅是天资的聪慧,更离不开其在绘画创作领域付出的超平常人的努力与艰辛,一幅幅精彩优美画面的背后,凝聚的是画家对于生活的悉心观察、感悟以及对绘画艺术规律、形式的探索与创新。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历代花鸟画创作,在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不断演进发展,从而构成了一套技法纷呈,意境丰富,内涵深厚的富有东方意蕴的艺术表现体系。  近代上海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孕育了当时享誉海内外的
期刊
对于每一名专业为中国美术史的学习者来说,苏立文及其著作《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洪再新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1 5年8月版)就如巍峨大山一般,高高耸立,心生向往又令人仰止。苏立文属于早期就将目光投向中国艺术的少数西方学者之一,在抗战时期及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与中国艺术家来往密切。他著书立言,向西方世界介绍、推广中国艺术家及其作品之贡献,自不必多言。可惜由于各种原因,苏书不像高居翰的“绘画三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