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庵写《梅花图》四笔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梅景书屋书画记》自叙二吴夫人潘静淑记载(2):“余结稿时,湖帆年才二十二,日夕熟视其伏案不倦,习书临画,未尝一日辍。或撄小恙,亦不释卷,真所谓寝馈于斯者也。其嗜书爱画,出于至性。”从此可见吴湖帆对字画的爱好,尤为至情至理。他一生有收贮画梅名迹之雅。因此嗜好而取其居名曰:“梅影书屋”。尽管主人嗜梅而不种梅,但笔尖却向梅花开。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四《梅花图》扇面,此四株梅花是辛未(1931年)秋日吴先生题为“子义五哥”所作。整体用没骨法一气呵成、一意贯串。便面纸一般不吸水,故梅花主干上留有水墨遗下的较短的扇面折痕。别有一种风调。四扇的右下方均钤有一正方押角“魔乐”朱文印。此印于吴先生的字画上甚少见。
  吴先生倩庵自述“余自小即爱画若命。”他的梅花画法,出自清金俊明和清罗聘。咸誉金孝章工画梅,尤孤芳独擅,可与郑思肖的兰比之,其所绘梅花,历来叙说善以干笔惜墨,独标逸韵。足称扬补之、王元章后梅花知己。倩庵的墨梅颇有此风范,自写其品格。即便是墨采奕奕,然不似金氏的墨梅墨色略重。红梅和白梅两扇均取法罗两峰。红梅的枝干与梅瓣皆没骨,梅干设墨点,显出红梅娇媚的一面。画梅干一笔出之,阴阳凹凸尽显,较罗两峰高明。白梅的画法与罗聘同。而无罗氏那样过分缜密的法度。罗聘画墨梅避开常见的水墨撇写之法,别开生面用工笔双勾的白描画法描写梅花,以虚兼实,意在展现梅花的清冷。吴先生的四梅花无俗韵,构图各异,极有创见。其初习书摹画时,尤为注重古法,随后过目大量的字画,练就了独到的鉴赏眼光,而于绘画创作上方能匠心独运。
  据《吴湖帆文稿·吴氏书画》部分吴潘静淑自叙说:“一悉以搜罗法书名画,每至倾囊,甚或典钏,不惜也。故十余年来所获唐宋元明清诸贤名迹几三四百本。复因历岁荒歉,所入渐涩,不得已乃举之易米,如此则必唏嘘忆惜者累日始释,是亦恒情也。”在吴倩大量的书画藏品中,单以梅花为主题的就有二十余件。除了宋汤叔雅的《梅花双雀图》之外,主要是明清的画梅名家。有金孝章的梅花册、梅花轴,有罗两峰的梅花轴、梅花手卷,还有陈老莲的《梅石幽禽图》轴等等。又据吴潘静淑日“年年元旦,湖帆必(与其共)读明金孝章画梅《群芳合璧图》册。”足见倩庵喜梅爱梅之心,充分展示了一位长期投入古书画鉴藏大家的意趣所在。
  若将倩庵的四梅花便面分为上下、左右两组,并列展开观之一组为墨梅,另一组为着色梅。两幅墨梅均为老枝和新枝交叉,皆由左向右出姿,画法稍有不同。一墨笔写意老梅干,内侧略有勾勒,以写兼工,而另一墨笔写意梅干,梅瓣勾勒,为白描。线条流畅,此尤其杰构。另两幅着色梅花均自右往左出姿,一为红萼,一为绿萼。绿梅的新枝从老干后伸出,梅花干子上染有赭石加墨色,枝干上设墨点,而唯独红梅是一老干,干子仅用墨色一笔而过,技法纯熟、笔触秀润。严格说来,四株梅花中唯独绿萼的梅干设色,其余三株的梅干均为墨色,也唯有绿萼的花芯点了浅墨绿,其余的花芯均用墨点代之。构图上唯有红梅出一枝老干,而其余三株皆为新老枝干互生。细赏之,两幅墨梅与两幅着色梅花上下左右前后呼应。不仅构思精巧,且极具动感。
  历来诗人墨客盛赞梅花雪骨冰魂。这里转引吴大澄语:“替花写照不为难,难把心情入画看。”由此联系到吴君湖帆先生梅花四扇上摘录的四首词句,分别是宋代的词人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吴文英。
  前一,没骨墨笔梅花。录周邦彦词《花犯》句:“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从林逋名诗《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化出。词句的脉络有跳动之感。词人借梅花为陪衬,表达了自己只能在梦中去见那枝黄昏夕照下横逸凄清的梅花。词人和画家梦中之梅影与现实中的梅花遥相映照,是自我的抒发。笔墨照应之处,委婉曲折。倩庵吴先生的墨梅落笔于周美成的“过去、现在、未来三段式”的未来结拍
  梦见得一枝横斜的梅花,在淡淡的夕照中,对着自己水里的影子。吴先生的墨梅老干上发出一新枝,从而与老干紧倚,颇有昔日玉人相偕、摘梅清赏的光景。“一枝潇洒”,既写了梅花,也透出作者自己的景况。就画家和词人都十分讲究的技法而言,确是大可玩味的。
  接二,墨笔白梅,一枝没骨(花瓣作墨线勾勒)新梅在老枝后开放。录千古咏梅绝调姜夔词句《暗香》(语出林逋《山园小梅》句“暗香浮动月黄昏”):“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篷。”可见词人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是与月下赏梅分不开的。吴倩所画的白梅正是旧时月色旧家笔,一花一干留古春。词人与画家写尽梅花的神韵和高品,烘托出梅花的清逸诗画之境。堪称寄意题外,蕴涵无穷。姜尧章写一气流走的豪情,为铺垫梅花而设人间清欢之情景。词人和画家两者的精神与梅花融为一体。一声“旧时月色”、“梅边吹”,何等之雅兴和情致!词人因梅发清兴,而画家又借梅起兴。用笔淡雅、素洁,表现出梅花的清高绝俗、虚幻无实的超凡境界。
  再三,没骨着色红萼。录史达祖词《瑞鹤仙·赋红梅》句“厌从来冷淡,粉腮重洗,胭脂暗试。”词人工于咏物,用白描手法刻画细节。写梅花重洗春风面。史邦卿是南宋词人中灿若群星之一。然而他一生所经历的升贬荣辱,使他的心灵倍加沉重。这里把美人比作梅花,被弃置的冷落。在孤芳自赏中,“粉腮重洗”、“胭脂暗试”。一花独放的孤寂,是他心境的形象写照。倩庵以胭脂染于曙红妆扮了梅花“众芳摇落独喧妍”的冷艳悦目,却不失其经久不衰的秀逸苍古。
  后四,没骨着色绿萼。录吴文英词《解语花·梅花》句“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这是吴君特流连风景的作品。喻梅英之性情,如兰之清华朗润。光洁如玉、柔媚若晚霞般的“酥莹”,写梅花的妍蓓之美。吴先生湖帆所作的绿梅,点墨淋漓处浓淡相间,半明半暗,似“云容”般古雅恬适。古拙沉着的石绿使梅花临风而无瘦态,但觉暗香溢于楮墨间,梅花仿佛是在“夜暖”的空间,似洞箫声中传来的凤之“柔婉”。
  襟怀平淡品清俊。一代书画艺术大家吴湖帆先生风雅嗜古,绘制了梅花的多情,衬托高洁于简劲之表。描绘四株梅花更为唱和词情,寄意含蓄、想象飘忽。用笔墨捕捉了梅花最为动人之处——它的枝干与香味。但觉意境之高超与娇美,梅朵之幽韵与冷香。是为世所稀。
其他文献
李学勤(1933-2019),北京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2018年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2018年11月17日,”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
期刊
一幅书画的最后完成并非在艺术家掷笔之刻,而在它与观众心灵相交之时。  八大山人是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中国书画家之一。尽管几十年来八大山人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他头上依然笼罩着一层迷雾。书画是视觉艺术,理解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当然最好是看原作。当今世界,互联网上泛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八大作品图片,也有将大师书画炒成天价的拍卖会,然而大众依然鲜有机会近距离与大师原作亲近。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弗利尔
期刊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以画为业,成为一位职业画家。虽为布衣的仇英,因其画艺之精湛,早岁被前辈周臣发现并收为弟子。后又得到文徵明赏识,指点其绘画。曾记载:文徵明画《二湘图》欲让仇英为其设色,因仇英画得精工但古意尽失,最终只得自己动笔。后在文徵明的点拨下仇英画艺既精且雅有了显著的提高。二人也多次合作,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在明之际,仇英能以职业画
期刊
画杜鹃步骤:  1.画花。确定杜鹃花的颜色,一般以大红、粉红、白色居多。我们以粉红为例,胭脂加上曙红,再蘸取少许白粉,让笔中有点变化。按花型结构运笔,一般  株三朵到四朵,甚至五朵花,还有一些花苞,所以,在画花时要注意疏密关系,一组组地点,部分密集,部分舒朗。杜鹃花一般为五瓣,但是不要全部画五瓣,也可画三瓣、二瓣。一些是花的正面,一些是花的反面,必须要注意变化。  2.画叶。叶为绿色,调色时藤黄加
期刊
图书界的Ipod,奥普拉(注:美国《脱口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芙瑞)“最喜欢的新用品”——这些美誉都足以显示Kindle的成功与人气,自2007年上市以来,此款既酷又薄的阅读载体就迅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电纸书”的热潮。虽然Kindle还未支持华文阅读,但其影响却已波及至华文世界,海峡两岸电纸书的研制亦在加快脚步。这一盏远在美洲的“烛”火,是否会蔓延开来,直至烧掉1900余年我们书房中汗牛充栋
期刊
此作为马轼、李在、夏芷依据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诗意而合作的连环画式作品,共九幅,装成一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三人皆为明代画家。马轼,字敬瞻,嘉定(今属上海)人,工诗,尤精绘画。山水取法南宋院体,宗郭熙,高古有法,与戴进、谢环齐名。李在,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精
期刊
我最初认识志文兄是在《徐志文画集》里,后来经好友介绍,与志文相识、相知。一晃多年过去了,听说志文兄又一次举办画展,心里甚为高兴,感叹也油然而生。  志文兄的山水画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与他的天赋和勤奋有关。他师从大家谢之光、唐云先生,好学的志文兄敬畏前贤,敬畏自然。他年轻时遍游名山大川,对高山流水、深邃峡谷、民房草屋等等,他都一一对景写生,非常努力,尽求形似又追神似,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期刊
网络无远弗届,可以传电子信、可以打电玩、可以实时通,可以缴费、可以买东西,光是这些项目就已经够让人“迷网”了;但是还有更过分的宅男、宅女、宅妈“重度迷网”,透过网络祭祖、为小猫设灵堂、烧香拜佛、求神问卜。还有于法不容的卖器官、卖子女,无奇不有,这样的迷网能创造出庞大商机的“宅经济”,如果你也想发宅经济的财,那得多用点心了。  “宅经济”要算是现代的文明文化?还是新兴产业?不管网内网外,只要你有新点
期刊
我一直有个想法,买书和读书一样,要趁早,等到腿力不行的时候还买书读,等到眼力不行的时候还看书,就都晚了。我读书比较乱,就是范围宽。读得乱,买也跟着乱。虽然乱,但乱得有规律,所买的书都不离我的兴趣点,就拿四月所得书说起吧,因一个月最少买三四十本书,所以捡要紧的说几种。    张爱玲的《小团圆》是必买的,而且一买就是四个版本。港台两个版本,内地的正版盗版各一。总体而论,台湾版为最佳,封面特别喜气。我是
期刊
2015年11月10日,苏州博物馆“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启幕,海内外传世仇英绘画31件盛集一处。借此,仇英之研究再续雅谈。吴湖帆论仇英,有“雄迈秀发,一跃而与沈、文、唐三家相俦,称四大家”之语,巨眼高论,曷复奚疑?然仇英生于贫贱,世路偃蹇,但凭画笔一支,辗转于豪门世家之间,辛劳于缣楮墨砚之际,虽画迹流传,却真赝杂陈。此仇氏之不幸亦有幸;不幸者,他人造假获利,所幸者,助其广传声名。观摩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