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学段生字教学策略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om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统编教材以立德树人、贴近生活、体现新理念为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该教材的编排在生字教学上进行了较大改革,教师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根据学情灵活处理。农村小学低学段生字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导,多元认字为主线,教师示范作引领,课外活动作补充。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学段 生字教学 策略
  2019年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全国推广。该教材低学段在识字的编排上,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回归传统蒙学“先识字”的编排方式。旨在让学生先认识一部分汉字,再学习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注重培养学生识字读书的兴趣,争取到二年级下学期能够独立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
  根据教材的编排,小学低学段要求学生会认的字1600个,会写的字800个。这样的识字量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容易,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农村小学生由于接触有纸化阅读的机会非常有限,导致学生识字、写字兴趣不高,生字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幼儿园阶段主要以听、说为主,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增加了认、读、写、用的任务,很多学生不適应。一方面,农村学生由于课外阅读很少,识字量有限,学生在识字、写字活动中常遇到困难,不愿意主动参与识字、写字。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生字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生字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示范,生字教学现状有待改变。
  一.培养兴趣为主导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学段生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识字和写字的兴趣。统编教材在编排上,把识字板块放在拼音之前,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构建对汉字的最初印象。学生先识字再学拼音,教师应明确拼音只是辅助学生识字的。当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后,这个“拐杖”应移除。在教学过程中,低学段以识字教学为主,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活用教材、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日月水火》)、传统蒙学识字(《对韵歌》)、事物归类识字(《操场上》)、看图识字(《口耳目》)、儿歌识字《动物儿歌》等,多样的识字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充分地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结合低学段儿童特点,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低学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教师应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1]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把游戏融入课堂,如开展“猜谜语、编谜语、戴帽子、摘苹果、找朋友、编儿歌、作比较”等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识字。此外,还有可以利用直观挂图、视频动画等资源。
  把识字教学融入学生生活,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如学生刚入校时,教师可以开展“名字找主人”比赛。把班级每位同学的姓名制作成卡片,让同学们先找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尝试找出好朋友的名字,再找到小组内每个同学的名字,最后能迅速认读全班同学的名字。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读校园内文化墙上的内容。学生在在生活中获得识字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则可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或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写一手好字的向往。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二.多元认字为主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统编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就是说,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如果单纯依赖拼音识字,可能会拖累识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2]小学低年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动地识字,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儿童年龄的特点,拓宽学生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识字方法要多元,符合学情是关键。教师不要过多的代替学生去思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方法。如教“递”这个生字时,不妨让学生先观察一下,看一看,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你是怎么来记住这个字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听课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起了我弟弟骑着滑板车的样子,这就是“递”。“弟”和走之旁是学生学过的,学生通过字形产生联想找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又如教“鲜”这个生字时,有学生脱口而出“鱼羊把手牵,鲜、鲜,鲜,真新鲜。”学生自编儿歌,学生自己寻找识字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发课程资源,让生字教学妙趣横生。在农村小学,虽然教学设施简陋,但班级人数不多,校园户外场地大。大自然一个天然的宝库,教师可以把课堂往室外延伸。在校园里和学生一起“种”下一棵“生字树”。每学完一课生字,就把生字宝宝挂到大树妈妈身上,孩子们课间可以去看看它。还可以给孩子们开辟一面涂鸦墙,学生在课余能去上面涂鸦或者书写所学的生字。涂鸦墙的上方,教师可以贴上生字,定期更新。
  三.教师示范作引领
  统编教材强调,识字、写字教学要科学,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以前提“四会(认、讲、用、写)”的要求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很难齐头并进,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更难。要解决“多认”的问题关键在于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识字量自然就增加了。
  教师示范读,让学生感受阅读之美。低学段的儿童读物一般都郎朗上口,适合学生大声朗读。在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很难保障,教师不妨在午休后半小时设置一个读书时间,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优美的语音语调表达阅读之美,孩子们在模仿中感受美,进而促进学生识字。
  教师示范写,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中国汉字音美、意美、形美,教师在板书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地示范。对于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生字,不提前要求学生写。低学段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经常会出现依葫芦画瓢的情况,这样写出来的字一般都会有笔顺不对,结构不对等很多问题。一旦形成习惯,后期再去纠正就很难。   指导学生写,不仅会写,还有写规范、写美觀。教师在黑板上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在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和比较,汉字的笔画、部首、结构这些都不能忽视。[3]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是否会写,而往往忽视了如何写规范、写美观。对于学生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教师示范后要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教学时要抓住字的关键笔画,注意间架结构,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学生心中播下“写好字”的种子。此外,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教师也要常抓不懈。
  四.课外活动作补充
  阅读银行,开启阅读人生。教师给每位孩子办理一张阅读银行卡,记录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定期检查和评比,对表现优异的孩子给予表扬,对于完成不好的学生要督促。统编教材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这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大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在农村,很多孩子是跟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一般无力陪伴孩子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先带领孩子一起读,然后让孩子回家之后读给家人听。“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讲读,或者是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让学生从无纸化向有纸化转变。《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读书和学语文的兴趣。统编教材将课文数量减少,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生字过级,尊重个体差异。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堂上已掌握的内容隔一段时间也会遗忘。教师需经常组织有趣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每学期可组织一个生字过级考试,把小学阶段应掌握的生字量分为12个等级。教师根据学生识字量和写字量动态地评定等级。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一般应该达到4级,但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达到5级或6级,而有些学生可能还在2级或3级。这对学生来说,同学之间有一个对比,能够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等级迈进。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识字、写字情况,方便因材施教。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学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始终坚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低学段儿童识字、写字的特点。部编教材的推广给农村小学生字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需结合农村小学实际,不断分析“学情”、“校情”,巧用教材,力争全面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迟捷.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部编本”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4-9 17.
  [3]陈云霞.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识字写字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8(14):4-7 2.
  (作者介绍:周永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苏明霞,湖南省桃源县观音寺镇中心小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文件明确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教育可以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而古诗词
内容摘要:以经典咏物诗作品切入,具体分析了咏物诗体物工细、绘形逼真,传神写意、形神兼具,物我交融、兴寄高远等三重鉴赏境界,尝试探索咏物诗鉴赏境界的不同层次。   关键词:咏物诗 体物 形神 兴寄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大意是说,古人对自然界的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观察,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
融合性STEM教育是在真实的STEM情境中使用STEM实践来有目的地联结不同的学科,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范式.本文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谈STEM+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实
卡明斯(E.E.Cummings)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诗歌领域的著名诗人.由于他的灵活多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至今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用大胆创新的诗歌风格突破了语言的
内容摘要:注重低学段学生心理特征、降低学习困难程度、增添学习趣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亮點之一,通过运用合理的识字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习字,主动识字,从而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教学方法  汉字是信息的“载体”,是我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汉字的识记是影响文化信息薪火相传的重要成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迭代更新,各类“云店”如雨后
本设计通过对昆明雨季中茵子、杨梅、缅桂花的描写,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昆明的雨,使内容更丰富,更完整.结尾处的诗词画龙点睛,传神地展现了作者与朋友悠然自得的情景.“我想念
内容摘要:艺术创作首先要表现的是情感,情感表达的冲动是一切艺术发生的基础。雕塑创作是雕塑家情感表达的物化的过程,本文从情感表达与艺术创作以及雕塑创作的关系层面来研究,论述了雕塑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雕塑 创作 情感表达 方式  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罗丹也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由此不难看出情感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程度。情感表达是艺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作家经常运用抑扬手法,让故事情节从波折中得到发展,使人物的精神面貌从对比中发生变化,把情感从顿挫中充分抒发,从而产生出感人的艺术魅力.
内容摘要:国学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其教育教学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国学教师要由国学素养的教师担任,中小学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以及短期培训来初步解决国学教师短缺的问题。国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文化传承,其教法一般应运用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各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学课堂 文化传承 教法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以及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国学进入中小学已是不争的事实。现
内容摘要:文章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重要意象“月”入手,结合文章的结构进行解读,品味其景、理、情三层结构的艺术奥秘。同时对各联诗句逐一进行品读,进一步体会文本的内蕴,阐明该诗艺术魅力的精妙所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诗的意境。   关键词: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月 结构  张若虚,初唐诗人,他留下来的《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人称赞,清末王闿运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来评价它。闻一多先生赞其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