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丰富表达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课对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读书效率,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节精彩而实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会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老师,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从而真正实现语文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指导形式多种多样,有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书交流课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课,都必须遵循儿童课外阅读的规律,在设计与实施时,应从儿童角度出发,明确课外阅读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所在,丰富课堂的表达形式。
  一、明确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标
  在设计课外阅读指导课时,首先要明确目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都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积累,但两者并不相同。课内阅读是范本,侧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点在课堂,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侧重阅读实践和素养的提升,重点在课外。比如,我们教了《草船借箭》后,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把教学目标设计为:1.指导阅读《三国演义》,将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艺术特色。3.体会作者在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与魅力。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目标设计就较为准确,针对高年级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从课内的《草船借箭》一文的阅读引向课外的《三国演义》一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适当引导学生体会本书表达上的特点与魅力,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味。这样的目标,以课内为基础,帮助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既与课内阅读相关联,又另有侧重点。
  二、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呢?
  1.找准课外阅读的兴趣点。我们在设计课外阅读课时,一定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去寻找兴趣,围绕他们的兴趣点来确定课堂上的核心话题,切忌以成人的兴趣来替代儿童的兴趣点。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在教室里,我们进行读书方面的特色装饰,张贴读书方面的富有启发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的鼓励语。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自发建设小小图书馆,合作创设书香环境,增进阅读氛围。
  三、丰富学生课堂的阅读表达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特别是交流性的指导课中,一定要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关注学生的阅读表达,不断丰富学生阅读的形式与渠道,让学生敢于表達,乐于表达,易于表达,在课堂上自信地与他人交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理解与收获。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发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例如,一位老师在设计课外阅读指导课《水浒传》时,就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1.说说我最喜欢的情节。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或复述精彩片段,感受书中的精彩情节。
  2.谈谈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学生可以结合电视剧,联系阅读实践谈理解、说感受。
  3.整合网络书评。采用这种方式交流的学生,可以将网上收集的有关《水浒传》人物书评进行整合,和全班同学交流。这些阅读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层次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整本书的阅读理解,丰富了阅读收获。
  总之,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每个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都会有自己的认识、理解和体会。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要渗透阅读方法,并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表达的平台。
其他文献
低年级的课堂上,“听读”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老师们经常采用范读或者播放音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如今这种“听书”方式已经走出课堂,走进儿童的家庭、生活。当下“有声读物”资源丰富,有效利用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有声读物”——新的阅读生长点  长期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经常提倡低年级的学生多读儿歌、古诗,像薛瑞萍主编的《日有所诵》这
期刊
【摘 要】  “怎么教”围绕“教什么”着力,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没有强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背景,很难达到“极简至极”的效果。紧扣学科知识,讲求本体知识的教学效果,简洁至上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往往这样的课堂上,精品课程产生时,一定少有繁多的教学手段,因为它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在感悟中得到收获,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课堂 三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
期刊
【摘 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很好的燃火器,游戏的形式有讲故事、观察、猜想、活动、竞赛等。游戏的目的是激发思维的热情,产生思维的冲突,揭开思维的面具,拓宽思维的广度。孩子们的思维灵活了,课堂效率变高了,课后的作业自然就没了。  【关键词】  游戏 思维 解放作业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科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教师都会因为如何教学生怎么去写作感到苦恼。如何激发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作文的效率,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难题。本文以新课标为导向,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指导 新课标  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但是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困扰着语文教师,强化作文
期刊
【摘 要】  打开乡土习作素材,引来涓涓细流,在“奇闻逸趣”、“民间掌故”、“风俗人情”中,激发习作兴趣,拓宽习作领域,提升习作能力。为学生综合性习作创建理想的平台。  【关键词】  乡土 奇闻逸趣 民间掌故 风俗人情  作文课上,发现学生无话可写,无话可说,流于形式,语言干瘪,结构混乱。农村的乡土素材广阔得犹如浩瀚的大海,乡土素材中的各种内容,由于就地取材、生动神秘、原汁原味、新颖丰富而深深吸引
期刊
去年,我有幸欣赏了首都北京小学李洁玲老师的一堂课《小蝌蚪找妈妈》,还听取了她对当天教研活动所有课的评价。至今回忆起来,感触还非常多。尤其是李老师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关注,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呵护学生的心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突然换个无比宽阔的上课场所,有时发言还要用话筒说话,突然后面增加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注视着自己,心里肯定会有些畏惧。然而,仅凭老师的几句“孩子们要大胆,不要怕”,就可以真正
期刊
【摘 要】素材是写作的关键,小学生经常因为素材的缺乏而无话可写。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小学生有话可说,继而爱上习作,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入随文练笔,让小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写作元素,积累写作素材。本文主要四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帮助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随文练笔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纵观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状况,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几年下来,一让学生写作,仍是望题兴叹,难以下笔。何也?肚里无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惟有广博的阅
期刊
一、问题呈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从小就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陶冶其情操,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加以渗透,就能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伴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施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人文底蕴,成为核心素养的第一大内容。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言:“只有
期刊
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不健康则成为了人们身体亚健康最主要的一方面,并且从社会蔓延到了学校。来自于学习、升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影响等,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一线的教师,班级管理者,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接触到个别学生反常言行事例最有切肤之感。  基本情况  上学期本班新转进一个叫潘昱彤的男生,刚开始几天表现还不错,上课能积极发言,坐姿也很端正,注意力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