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素养润课堂,文化传承真教育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o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呈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从小就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陶冶其情操,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加以渗透,就能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伴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施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人文底蕴,成为核心素养的第一大内容。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言:“只有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极力培养下一代,才能把中国文化的薪火传承下去,使得命如悬丝、不绝如缕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发扬光大。”可以说传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将通过我的一些教学案例来谈谈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案例描述
  《我是中国人》是小学生新入学第一课。这一课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我是中国人”,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图配文——天安门、五星红旗和56个民族的孩子身着各自不同的服饰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场景图,配合文字“我是中国人”。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阅读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借助图画进行阅读。在观察能力方面,他们能够从整体来观察画面,知道图画上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因此,《我是中国人》一课在教学伊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图画中的天安门、五星红旗,他们早就已经认识了,而56个民族的孩子是观察的难点,他们在观察时,只会停留在表面阶段,对于具体服饰所对应的民族认知上,需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所谓的传统文化,其核心内容就是道德教育,想要弘扬传统文化,就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在教学时努力地将语文知识与爱国情感联系起来。
  (一)知识与现实相互联系
  为了更好地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执教《我是中国人》一课时,为了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选取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切入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并提问:在天安门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学生欣赏后进行交流,并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并与学生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通过将学生熟悉的天安门的图片和宣传片呈献给学生,试着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来了解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创建良好的渗透环境
  为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不仅要把教学重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应当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传统文化的创建奠定基础。
  基于此,我试图在教学中营造出了一种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在《我是中国人》这一课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并自由交流。教师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课堂教学中互动渗透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凸显出许多的优秀品质,还蕴含了很多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我们还可以将传统文化拓展到阅读教学中,在阅读的互动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
  课堂上教师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此引导学生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反思总结
  有了《我是中国人》这一次教学经历后,我开始关心其他教师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常常观摩一些优质的教学视频,从中汲取经验。那么低年级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感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呢?
  (一)品味传统文化的内容,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想要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加以实施,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搞清楚。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广,除了诗词歌赋以外,传统的节日、服装,各地的不同特色,都包含在传统文化里。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我们以中国的春节为例,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的背后的寓意有哪些?如饺子就是张仲景为了根治老百姓的伤寒而悉心研制的。还有春节为什么要“拜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在春节期间伤人,准备肉食给其享用。这样,学生就会在讲解中了解传统文化,整个课堂也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重温传统文化的氛围,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语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传播传统文化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悠悠华夏五千年,我们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所渗透的真挚情感,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将这种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引发对传统文化情感的共鸣,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体会更加深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关于“母爱”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孟母三迁的例子,将母爱很好地表现出来。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世界上的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引导学生给大家说出自己母亲教育自己的故事,并且将最能表达学生感情的部分提炼,让每一位学生感恩母亲,加强情感的体验。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部分加以升华,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呵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点的学习,是我们都在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也是力求体现这一原则的。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让语文教学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渠道,让一批批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作为重要的语言形式,更加需要成为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载体,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这也就让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显得极为重要,尤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加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予以完美融合。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  文化总是以多元性的方式展现,并呈现出重要的融合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发展中的璀璨明珠,更加需要让更广泛人群及国家予以认知,这就
期刊
【摘 要】  语文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初中生具备了基础的阅读能力,本文探究了如何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在课堂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出了几点优化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之中科学地应用语文这一教学工
期刊
低年级的课堂上,“听读”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老师们经常采用范读或者播放音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如今这种“听书”方式已经走出课堂,走进儿童的家庭、生活。当下“有声读物”资源丰富,有效利用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有声读物”——新的阅读生长点  长期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经常提倡低年级的学生多读儿歌、古诗,像薛瑞萍主编的《日有所诵》这
期刊
【摘 要】  “怎么教”围绕“教什么”着力,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没有强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背景,很难达到“极简至极”的效果。紧扣学科知识,讲求本体知识的教学效果,简洁至上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往往这样的课堂上,精品课程产生时,一定少有繁多的教学手段,因为它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在感悟中得到收获,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课堂 三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
期刊
【摘 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很好的燃火器,游戏的形式有讲故事、观察、猜想、活动、竞赛等。游戏的目的是激发思维的热情,产生思维的冲突,揭开思维的面具,拓宽思维的广度。孩子们的思维灵活了,课堂效率变高了,课后的作业自然就没了。  【关键词】  游戏 思维 解放作业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科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教师都会因为如何教学生怎么去写作感到苦恼。如何激发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作文的效率,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难题。本文以新课标为导向,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指导 新课标  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但是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困扰着语文教师,强化作文
期刊
【摘 要】  打开乡土习作素材,引来涓涓细流,在“奇闻逸趣”、“民间掌故”、“风俗人情”中,激发习作兴趣,拓宽习作领域,提升习作能力。为学生综合性习作创建理想的平台。  【关键词】  乡土 奇闻逸趣 民间掌故 风俗人情  作文课上,发现学生无话可写,无话可说,流于形式,语言干瘪,结构混乱。农村的乡土素材广阔得犹如浩瀚的大海,乡土素材中的各种内容,由于就地取材、生动神秘、原汁原味、新颖丰富而深深吸引
期刊
去年,我有幸欣赏了首都北京小学李洁玲老师的一堂课《小蝌蚪找妈妈》,还听取了她对当天教研活动所有课的评价。至今回忆起来,感触还非常多。尤其是李老师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关注,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呵护学生的心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突然换个无比宽阔的上课场所,有时发言还要用话筒说话,突然后面增加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注视着自己,心里肯定会有些畏惧。然而,仅凭老师的几句“孩子们要大胆,不要怕”,就可以真正
期刊
【摘 要】素材是写作的关键,小学生经常因为素材的缺乏而无话可写。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小学生有话可说,继而爱上习作,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入随文练笔,让小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写作元素,积累写作素材。本文主要四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帮助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随文练笔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纵观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状况,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几年下来,一让学生写作,仍是望题兴叹,难以下笔。何也?肚里无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惟有广博的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