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遥感”与地球体检计划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已逐步影响到地球的健康状况,急需发展有效的地球健康诊断、评估与识别技术.为获悉地球健康状态,需要对地球进行全面的体检.谱遥感技术因具有动态、快速、大范围应用等特点,综合了地物波谱、地学图谱、地表时空演化谱信息,是监测和分析资源、环境乃至生态状况的最佳手段之一,是地球健康状况检测的核心技术.本文在遥感地物波谱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揭示地学图谱和地表时空演化谱的优势,提出了谱遥感的定义、谱遥感地球体检应用的内容及其关键技术,总结了实现健康地球的谱遥感应用需求,归纳了天、空、地一体化的谱
其他文献
在非洲纳米比亚西海岸的某片海域,6艘巨大的工作船正在海上作业.长达13米的软管从工作船一直深入海底,泥沙、砾石和大石块等海床沉积物以每小时60吨的速度被吸入船舱.这些船只正从距离海岸不远的海底开采钻石.rn在工作船上,振动架和旋转滚筒将大块岩石粉碎成小块.沉积物经过清洗和筛分,不含钻石的岩石和泥沙被重新送回海底,分离得到的钻石被装进钢制手提箱,然后被直升机马不停蹄地运往不远处的工厂,进行进一步分级和加工.通过这种方式,某公司2017年从纳米比亚沿岸地区总共开采了137.8万克拉(1克拉=0.2克)钻石.据
期刊
老爸,今天的作业是写写自己的家谱。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重要的沉积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对于认识南海南部主要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覆盖全盆地的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万安盆地构造-层序特征及其构造-沉积充填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万安盆地内新生代以来可识别出8个主要的二级/三级层序界面.沉降模拟显示,盆地沉降整体表现出一个"快-慢-快"的过程,且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中高南低的特征.
为了准确评价油气储藏水力压裂及岩爆等工程中岩石的脆性,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基于能量理论计算岩石脆性的方法,并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综合考虑岩石峰前和峰后的能量演化特征,建立了一种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反映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脆性指数评价方法,更加全面地描述岩石的脆性特征.为了验证新方法的合理性,收集了4组岩石力学试验对新指数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由峰前指数与峰后指数合成的脆性指数都随着围压的增加而
汉阳鱼作为湖北武汉地区古生代鱼类的代表,其真实形态一直未被确定下来,同时关于汉阳鱼目内部的系统发育学关系也只停留在其下两个属种的讨论上,并未对其开展详细的分析讨论.采用形态学和分支系统学的方法,对湖北武汉兰多维列世清水组上部的盔甲鱼类新材料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汉阳鱼科一新属新种:意外洪山鱼(Hongshanaspis inexpectatus gen. et sp. nov.),同时修订了汉阳鱼
虽然自然界的一些生物体形很小,但是它们身体里竟然有非常复杂的控制系统或机械结构,其中不少与人类的发明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让人感慨进化的神奇.rn蜡蝉的生物“齿轮”rn齿轮由于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功率大,成为一种在工业产品中广泛应用的机械元件,在汽车、手表和铰链等的内部都有齿轮的身影.有意思的是,英国科学家最近首次在一种动物——蜡蝉身上发现了类似齿轮的结构.动物一般以跳跃的方式进行快速移动.为了逃离险境,蜡蝉跳得不但快而且远,而这种超群的跳跃能力离不开它们腿部的“齿轮”.
期刊
为啥都长成螃蟹样rn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的海域,生活着一种带斑点的海葵蟹,名叫红斑新岩瓷蟹.但很少有人知道,虽然瓷蟹叫蟹,也有着蟹的外表,但它们其实是虾,属于铠甲虾总科.其实,不仅红斑新岩瓷蟹,而且帝王蟹、寄居蟹和椰子蟹等动物都不能算是螃蟹,而是属于异尾下目.只有短尾下目动物才是真正的螃蟹.rn上述的这些“假螃蟹”和“真螃蟹”都是从十足目动物进化而来的.但不知为什么,“假螃蟹”通过一次次进化和筛选,都朝着近似螃蟹的形态发展——腹部变短,胸部变宽.这种现象被称为“蟹化”.蟹化属于趋同进化的一种.
期刊
味觉和嗅觉对人类进化的作用可能比我们以为的更重要.来自味觉和嗅觉的刺激,无非让人产生两种感觉:要么让人感到不适,以便远离有害的物质;要么让人感到喻快,从而去主动获取身体所需的物质.科学家认为,人类祖先从猿进化为人的标志是学会烹饪食物,而正是味觉和嗅觉带来的愉悦感驱使他们进行烹饪.
期刊
2020年初夏,东非稀树草原上一个寂静的夜晚,细细的风声草语在空气中回荡.突然间,有声响传来,犹如遥远的惊雷掠过……rn“刀疤”是玛莎狮群的首领.它溯风而立,仅有的左眼茫然地盯着黑沉沉的夜.在它那满是肌肉的脖子上,环绕着浓密的巧克力色鬃毛.它的两侧肋骨随着它的每一声低吼而起伏,桶状的胸腔迫使身体内部的空气挤压产生爆裂的声响.
期刊
电喷雾离子化(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生物分子质谱离子化技术之一.在ESI过程中,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会携带多重电荷,形成多电荷离子.多电荷离子的形成,可有效降低待测离子的质荷比(Mass-to-charge ratio,m/z),扩大可检测分子量范围,提高检测灵敏度,为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带来较多便利.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可在ESI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数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称为蛋白质超多电荷化(Supercharging of pro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