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漏气现象刍议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yu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扩招,许多学生在歌唱时,普遍存在漏气现象,歌唱虚、空、无力。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和演唱经验,就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解决之道。
  关键词:声乐教学;漏气;原因;解决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类专业已经扩招近20年。在这近20年期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教师仍相对较少,加之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明确,声乐教学教改的探索、实践、推广,声乐教学的授课模式从一对一逐步转变为一对多的小组课模式。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师们在逐步适应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下,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有效地提高音乐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然而,近几年的新生入学,笔者发现学生在歌唱时,漏气现象较为普遍,歌唱虚、空、无力,这给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难度,要想在短时间内,让每一个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好听的声音迫在眉睫!
  笔者从事声乐教学多年,通过与学生交流他们艺考前的学习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如下:
  1 高师声乐教学中漏气现象原因分析
  1.1 从社会大环境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1)文化较差,突击艺考。文化较差,突击艺考的现象在近20年普遍存在。许多高中生因为文化成绩较差,无法考取普通大学,而音乐艺术类考试的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于是許多学生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到某培训中心学习,突击参加艺考。可想而知,由于学的时间较短,又因为大多学生本身缺乏音乐天赋,即便考入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其音乐素养也较低。
  (2)歌唱的声音概念模糊。我们知道,学习音乐需要通过听大量的作品,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模仿其音响效果或音乐感觉。然而,许多学生在进行艺考训练前,除了听通俗歌曲外,没有接触过艺考要求的美声或民族演唱,对歌唱要求的声音概念较为模糊。
  (3)部分艺考声乐指导教师的教学用语需多思考。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艺考前的学习过程中,部分指导教师仍常会用“气息保持在腰上、声音从眉心处唱出、声音从后脑勺唱出来,打开喉咙......”等声乐理论书上的语言。究其为什么要这样启发学生,笔者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有音色、有气息支持的好听声音,但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力不一样,作为声乐教师不能一味地套用声乐理论书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应该从听觉出发,提出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因材施教,纠正学生现存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歌唱水平能得到提升。
  1.2 从歌唱技巧训练上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错误的歌唱呼吸意识和实践。笔者曾向刚入校的学生问及:歌唱时,我们是用什么呼吸的?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用腰或横膈肌。当问及横膈肌在哪里时,回答的都是在腰上。当再次问及歌唱时呼吸的运用是如何?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气息向腰上沉......可见,在意识上,学生就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歌唱实践上的偏差,常常表现为,气息停滞在肚子上,向外鼓且僵,声音虚且空,缺乏力度。
  (2)避用声带的歌唱习惯。歌唱的发声源是声带,当我们不发声时,声带时完全分开的,当我们歌唱时,声带闭合拉紧,从而发出声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突击艺考的学生,没有学过声乐,初期几乎都是运用真声歌唱。在中低声区还能用真声歌唱,但到各自声部的换声区时就出现无法唱上去的现象,甚至破音,许多学生为避免出现这一状况,加之指导教师要求少用真声,多混入假声(学生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避用声带,多用假声演唱的歌唱习惯。
  (3)语言模糊型漏气。歌唱讲究的是辅音快且短,元音准确且保持。大多学生起音时,在辅音上停留的时间过长,没能将元音及时准确发出,进而影响歌唱,造成因为语言不清晰的声带漏气的现象。
  2 高师声乐教学中漏气现象的解决途径
  2.1 学习人体生理结构,了解歌唱器官及其运作方式
  从以上分析的原因,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人体生理结构、歌唱器官及其运作方式,才导致歌唱上的偏差。笔者就下面三个主要歌唱器官的位置和运作进行简要介绍。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气息是由肺来完成,肺的位置在人体的后背部和部分前胸。因此,气息是吸到肺里,而不是腰上。其次,肺里气息的运动是取决于我们的横膈膜。横膈肌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通俗的理解,它位于心脏和双侧肺脏的下面,吸气时往下,呼气时往上运动的。第三,声带是以甲状软骨前角后面与杓声带和声门裂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声韧带为基础,加上声带肌和其表面的黏膜共同构成的。两侧声带及杓状软骨底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将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发声时,两侧声带拉紧、声门裂变窄、甚至几乎关闭,从气管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
  2.2 树立良好的声音概念
  任何艺术在学习前期都有一个模仿的过程。例如:学生们大多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在这种长期的听觉影响下,学生在歌唱时,尤其是在演唱某一位歌手或歌曲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模仿歌手的音色或者语言味道。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受过较好的声乐方面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积极引导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白什么声音是好听的声音,并要求学生在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大量地听不同时期、不同歌唱家、不同演唱版本,学会辨识声部、音色等,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此外,观看大量歌唱家音乐会视频,分析歌唱家在歌唱时的姿态,以达到纠正自身不良歌唱姿势的目的,进而规范学生的声音。
  2.3 建立良好的发声习惯
  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发音时呼气先通过声门,然后声带才开始闭合, 常常表现为起音时胸腔向下拽或泄掉,起音不但有显著的漏气现象,在猛烈呼气冲击的进行中,要声带靠拢到很紧密是不容易做到的。呼气达到声门时冲击的力量越强,漏气的现象就越严重。
  建立良好的发声习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声带的闭合和呼吸的协调运用。声带在吸气时 ,呈v形左右分开;发声时,声带闭合并发出声音。当越往高音演唱时,声带拉紧闭合的力量就越大,同时我们的声门挡住气,发出的声音就越干净、明亮。因此,声音的形成主要靠身体内部气息的压力与声带肌肉配合完成的。 吸气,声带分开;发声,声带闭合。歌唱中吸与呼是一种自然的循环过程,这是人体自然的生理特点。因而,在歌唱训练时不应孤立地训练呼吸。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解决歌唱中漏气的问题呢?
  在教学的过程,要遵循“唱无定法、法为艺生”、遵循人体生理结构特征、声学等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方式,以达到解决漏气的问题。
  针对音乐教育学生的歌唱特点,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解决学生吸气的动作,即用肺吸气充分打开后背部及胸廓两侧(不是在腰腹部,腰腹部的腹腔内是消化器官,无法歌唱),然后在起音时,从后背部推动往胸前支点歌唱,找到声带拉紧内收,向下闭合挡气,横膈肌积极推动气息的感受。
  练声曲的选择上,针对音乐教育学生的特点,可以进行长音练习、打嘟练习、結合长乐句练唱等方式,在曲目的选择上,要由易到难、由抒情再到活泼。只有让呼训练与发声相结合,才能发出有支持、有音色、有力度的声音,千万不要单独练习呼吸。 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歌词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声带闭合与呼吸的协调。
  2.4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配以合适的教学语言
  作为高师声乐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们逐渐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声音是自然且符合生理的好声音。当出现由漏气产生“沙沙”声,要明确告知学生不能这样演唱——音色不好听、音域不够宽、音乐无法表现和声带会产生病变。不能一味地运用声乐理论知识生搬硬套地告知学生,而应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运用生动地、形象地教学语言来达到解决歌唱漏气的问题。
  3 结语
  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音乐最简单的就是声乐。然而,当学习了声乐后,才发现建立和协调自身乐器是有多么地难!
  声乐与器乐最大的区别, 声乐所用的乐器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器乐本就已建立好发生源、音高、音色、共鸣体等。例如:钢琴,只要随手按一个琴键,就能轻松地发出准确的“音高”,且音色也较好听。而人在歌唱时,需要协调自身听觉、身体和心理,才能发出准确的“音高”,而音色、力度等可能会因为歌唱者自身未能调节好声带与呼吸的协作关系,致使歌唱时漏气现象的产生。
  由此可见,高师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声带闭合与气息协调、咬字的训练,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嗓音的保护,采取“少吃多餐”、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动听、明亮、有力度、有支持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 张美林.声乐常见问题的探讨与解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8.
  [3] 柏正杰,彭小哲.浅谈科学的使用声带及训练[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4).
  [4] 徐琨.关于“唱在气息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 李晓贰.声乐教学实践中声带闭合与呼吸的协调[J].音乐创作,2008(1).
  [6] 史文婷.声带漏气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了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胎鼠脊髓的移植方法,并用形态学技术研究了胎龄及其他因素对移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_(14)~E_(20)胎龄中,以取自E_(14)的移
<正> 肺心病合并肺癌临床并不少见。但报道较少。我院近5年收治肺心病436例,合并肺癌64例,有病理细胞学诊断者43例,占9.9%。本文就资料完整的43例肺心病合并肺癌进行分析,重点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问世已80多年了。这80多年间。对阿Q性格的研究无疑已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尤其近十多年来。对阿Q性格的丰富内涵。如精神胜利法。奴才与奴隶的混合
用电刺激犬膈肌神经、记录经膈压(Pdi)-刺激频率(F)曲线及膈肌单收缩指标,分析自主呼吸肌电频谱(EMGdi)的方法,研究急性CO_2潴留对膈肌功能的影响,探讨pH、运动在其中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159例ARDS病人的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结果。结果表明:ARDS病人的酸碱失衡是常见的。轻度ARDS病人的酸碱失衡是以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和代谢性
<正> 微型动态心电图因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可为临床分析病情、诊断、治疗和观察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而逐步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采用微型动
<正> 胆道梗阻和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是常见的胆道疾患,常可引起肝脏严重损害甚至衰竭,肝脏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肝衰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胆道梗阻和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时有效肝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