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华跨国公司为何热衷在华投资R&D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开放进度,日本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安营扎寨。近些年来,日本跨国公司又纷纷在华投资于研究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日本的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在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开发?其R&D在华的投资战略是什么呢?
  
  日本加强对亚洲的R&D投资
  
  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R&D公司或研究卡法中心目的主要是推进其全球化战略,研究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和需求,或是为其国公司提供技术服务。
  日本企业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加强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但是其目的主要是把亚洲作为海外生产加工的据点,其在海外R&D的投资重心始终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高、科技人才集中的欧美国家。在多数日本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战略中,形成了以日本本土、北美和欧洲三个R&D基地的格局。
  进入21世纪,随着日本与亚洲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日本经济进一步依赖中国这一市场,日本加强了对亚洲的投资。对亚洲的R&D投资在保持了多年相当低水平之后,从2001年开始大幅增加,平均每一家海外子公司(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由2000年的2千万日元猛增到2001年的9.5千万日元,增幅达4.75倍;虽然受日本经济极度不景气的影响,2002年投资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在8.6千万日元这一相对较高的投资水平上。相比之下,2002年对欧洲的R&D投资却下降了40.57%。但是,对北美的R&D投资却始终保持着递增的势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全球的研究战略转变为日本、北美、欧洲及亚洲构成的四极研发格局。
  
  日本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逐年增强
  
  日本制造业企业在中国设立R&D子公司(独立法人)始于1990年,至1994年仅有6家,从1995年开始逐渐增多,至今,几乎日本所有的著名跨国公司均已在中国成立了R&D子公司或者是部门(研发中心),有的设立了多家,涉及了其主要业务领域。在公司的设立类型上,不仅有过去熟悉的独资或者合资,还出现了外资并购型,如2003年6月,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出资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政府正式批准的第一个外资并购案例。虽然许多日本跨国公司不断强化和扩大在中国的R&D投资,但迄今为止,投资的R&D机构基本上属于应用研究型,开发研究型很少。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市场逐渐地由潜在的变为现实的市场,为许多先期在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不断地获得利润。为了在高利润率下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日本企业不断地向中国推出大量新产品。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日本许多企业尽可能的将某一新产品在中日两国同一时期推上市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产品都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照搬日本本国并不适应中国的产品给这些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同时,即使是那些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由于承担其开发的人员设备均以日本为研究开发基地,开发的高成本使许多日本产品的成本高居不下。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了迅速对应中国市场的需求,降低研究成本,培养中国本地研究开发人才,日本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自己的应用研究型R&D机构。
  


  在针对218家日本企业的有关为何在华设立R&D机构的问卷调查中,77.5%的企业回答的是“迅速对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其次依次是“削减成本”、“培育本土人才”、“缩短开发周期”,分别是47.7%、43.1%和37.6%;在被问及企业研究开发的中长期计划时,128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回答是强化和扩大基础研究开发。
  注:根据218家企业的回答制作,其中有复数回答。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2003年日本通商白书》
  经济发达、科技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以及靠近在华生产基地的地区成为日本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首选目标。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对日本制造业海外事业展开的每年一度的调查,日本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分布力度与日本跨国公司对华R&D投资分布完全一致,依次为中国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和内陆顺序排列。在40家较大规模的R&D机构中,北京有2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通信等领域;上海有14家左右,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领域;广州和深圳主要以通讯为主。
  资料来源:日本开发金融研究所丸上贵司等《关于我国制造业海外事业展开的调查报告
   --2003年度海外直接投资问卷调查结果(第15回)》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动因
  
  跨国公司只有实现全球化才能完成利润的最大化
  跨国公司全球化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的阶段性发展过程。
  图3的左边是从大公司海外发展战略的角度描述这一问题的,图的右边是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发展阶段说明问题的。二者只是角度的不同。大公司的国际化一般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大公司最初阶段是以进出口贸易来体现的,这时的大公司没有进行国际投资,还不能称为使跨国公司。
  伴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扩大,会产生贸易摩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对付贸易壁垒,大公司会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从进口贸易到国外投资设厂的转变,使大公司成长为跨国公司,大公司海外发展第三阶段是市场重视型战略。投资方将成熟的技术转移到市场需求较大的被投资国。大公司海外战略的第四阶段是本土化型战略。在被投资国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这一作为一个企业必备的良性体制,这个阶段意味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进入成熟期。
  纵观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战略的演变基本上与上是阶段性路径相吻合。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日本对华投资发生了许多显著变化,最突出的是其投资一改只是从过去的边际产业、即所谓的在日本已处于或已经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进行对外投资,而是正在转向主导产业。从单纯的“生产重视型”或者所谓“资源、劳动力、地价、政策等要素重视型”投资转变为“生产与市场重视并存型”的由研究开发、生产到现地销售、售后服务的一条龙式全方位投资。这一投资方向带动了技术的由低向高、也即由边际技术到核心技术(但并不是指最好的、先端的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投资趋势首先表现在家电领域新产品上市方面。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一些新产品上市时,日本各大家电厂商一改过去先本国后海外的顺序,采取日本本国与中国同时开发,同步上市。但并不是所有的新产品都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成功,许多不适合中国国情,成本高,难在中国立脚。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了迅速对应中国市场的需求,降低由于日本本土承担开发研究而造成的高成本,培养中国本地研究开发人才,日本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自己的应用研究型R&D机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丰田汽车、富士通、松下电器、日立、东芝、三洋、三菱电机、NEC、欧姆龙、铃木摩托车、资生堂等等。
  日本学者折桥(1997)通过对日本跨国公司的跟踪研究,将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阶段性发展战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发展战略是:
  国内企业阶段:是指日本企业的海外销售完全依靠商社或者代理商。这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出口贸易;
  国际企业阶段:是指日本企业在海外设立销售网点,但是生产仍然集中在国内;
  跨国企业阶段:是指日本企业在海外设立一些只与母公司总部保持直线联系的生产据点,海外子公司之间几乎没有人员和信息的交流、也不存在相互之间的协作;
  复合的区域性企业阶段(面的形成阶段):是指日本企业在海外将地区细分,在不断保持对应某个国家当地市场的需求能力的同时,将单一子公司实现不了或者不能带来效率化、合理化的机能提升到北美、亚洲等区域性层次上来完成的阶段。R&D机能等如果能够在区域这一层次上确立,也就实现了区域内本地化的自我完结;
  全球化企业阶段:是指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确保国际经营的资源、积累以及最佳对其的运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球经营战略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将在国际市场上最佳地区开发的和在最佳地区生产的高附加价值、技术集约型的优质产品迅速地销售出去。特别是在这一阶段日本企业可以实现削减综合成本(材料、生产、物流、流通)、缩短开发和生产等环节的周期以及进行全球化的生产管理。
  从复合的区域性企业阶段开始,日本跨国公司的R&D机能开始显露出来。
  日本企业R&D的全球化过程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市场对应型的应用开发阶段:针对东道国的需求,利用母国技术进行设计变更;
  对应市场的新产品开发研究阶段:以强化东道国本地的研究开发部门为目的,通过利用本地的技术进行的新产品开发;
  全球化R&D网络阶段:不仅设立产品开发研究所,而且还在海外设立基础研究所,进行全球化的研究活动。
  
  日本跨国公司以在华R&D投资应对中国产业政策
  
  日本学者关满博,经过对日本汽车(丰田公司)、钢铁(宝钢二期)、重型电机(三峡工程)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在中国投资的失败案例,并研究了同一时期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变化之后认为,被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及消费等等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甚至改变投资国的投资战略。提出了在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应以技术换市场的主张,“在中国的国产化政策下进行投资”。
  关满博认为,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等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在某些支柱型产业(如汽车)提出了国产化要求后,日本过去由“贸易立国论”发展起来的“出口加工基地型”国际直接投资战略已经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因而日本投资策略应转变为适应中国“投资于国产化的政策”。
  在中国,汽车产业被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受到保护,其中有关汽车的国产化率的要求最为严格,凡是希望进入中国汽车整车领域的外国公司都被要求在一定年限内达到国家规定的国产化率。众所周知,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的,国产化率意味着国外汽车厂商在获取中国汽车市场利润的同时,必须实现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也就是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换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
  由于日本的汽车巨头在整个1980年代并不看好中国汽车业,没有积极进行投资,坐失了提前进入中国的良机。在 1990年代中后期,受到中国汽车产业国产化政策的限制,日本轿车的合资生产曾经一度被挡在了中国汽车产业大门之外,并因此落后于其它一些先期进入中国的欧美企业。进入21世纪,为了符合中国国家产业政策、兑现承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巨头开始在中国设立R&D机构,强化R&D投资力度。
  日本跨国公司为了对应中国国家产业政策而进行R&D投资,其实就是用技术换市场的做法。图4显示,半数以上的外资企业(55%)对中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资料来源:王春法《FDI与内生技术能力培育:中国案例分析》。
  问卷调查表显示,部分外资企业正在积极地同中国的政府研究机构、大学进行申请专利、人员交流、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各种合作;大部分外资企业对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其中,“很好,很容易得到合格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19%;“较好,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占53%。有同时超过半数的外资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储备给予了积极的认可。“很好”占11%,“较好”占41%。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充分关注和利用中国本土的技术资源积累。今后,随着跨国公司在华R&D投入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研究机构很可能成为国外跨国公司合作(包括被并购)的对象。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拥有较长历史的融资方式,典当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一席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资金需求的增加,促使典当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力量。但与国外典当行业发展相比,我国典当业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典当业务发展缺乏有利有效的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对河北泰鑫有限公司民品典当业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目的在于丰富典当业关于具体业务的研究内容、促进典当业务有序健康
2005年是信托公司正式对外公开披露年报的第一年,它是我国首批被要求披露年报信息的金融企业,这对信托公司在市场上树立信誉、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根据银监会2005年1月18日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其指定的30家信托投资公司目前已全部公开披露2004年年度报告。除指定披露的以外,本报告还选取了2家非指定披露的信托公司(华宝和中泰),以及2家上市信托公司(陕西国际和安
期刊
2004年,国内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金融调控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根本性的改革,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外资商业银行加快了在华战略布局。中国银行业在这样大的环境下,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逐步优化,效益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改制与上市商业银行重要的战略选择    2004年初,国务院做出加快国有银行改革
期刊
就像构筑美国经济的“美元”一样,“华尔街”这个名词也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是曼哈顿下城一条街道的名称;另一方面它是美国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  华尔街是美国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也是首屈一指的开展金融批发服务的场所。由一系列金融批发部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企业构成。这些企业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人、投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多年以来华尔街和危机这两个词总是连在一起。通常这种关联
期刊
董辅礽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是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重要推动者,他的去世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改革与开放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董辅礽留下的大量有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成果充实了当代中国精神财富的宝库。  2004年8月29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信国际研究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导刊》杂志社、经济
期刊
据调查,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到3712万吨,产值为2721亿元,该产业已成为我国继菜、粮、果、油后的第5大种植产业。食用菌以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在国际贸易中提升了竞争力,还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收益等问题。但是,发展进程中也有其产业的弊病,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销售方式较为单一,区域性各自为政,市场导向发育不良,所以营销环节非常薄弱。因此如何
证监会8月31日面向社会征集新股发行询价化改革的意见,并同时宣布暂停发行新股。有专业人士认为证监会此举缓解了市场的压力,意义深远,并指二级市场已跌入1300点的底部,该利好消息有望成为市场回升期盼已久的制度创新点。  毫无疑问,中国的证券市场历经1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充满问题、需要拯救的大系统,而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这个大系统中,最强势的一方,他同时扮演决策者、监管者、准入者、拯救者四重角色
期刊
在过去的20年中,经济增长再次成为主流经济学的热门研究课题。本书尖锐地批评了一个又一个的所谓启动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这些药方大多是从经济理论中推导出来的政策。但事实证明它们大多在现实中是无效的。这些药方包括增加外国对穷国的援助、增加国内投资、提高教育水平、减少人口、与改革挂钩的外国援助、外债减免等等,从对数据的分析上看,它们都没有起到提高穷国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经验(e
期刊
引起震动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上世纪末,花旗和旅行者的合并,在全世界的金融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这个震动,不在于花旗当初有6800亿的资产,不是在于他有484亿的资本金,也不是在于他在100多个国家开业,有1亿多的投资者,而是在于合并后,它是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花旗的目标是要提供所有的金融产品。对于花旗来说,如果是零售客户,它可以把你从存款、结算、助学贷款、房贷、车贷,以及股票交易,一直到最后你买
期刊
在借壳与IPO间摇摆不定的国美电器上市事件,随着中国鹏润(0493)的一纸通函而大白天下。作为香港联交所新《上市规则》①生效后,第一家成功回避反收购条例②实现借壳的主角,“国美控股”(0493)达成的市盈率近50倍,拉抬了香港市场罕见的高峰。在“德隆系”、“明天系”、“农凯系”、“凯地系”、“华晨系”等民间资本或沉寂无声或作鸟兽散之时,“国美”的掌门人—黄光裕以中国新首富的身份突然浮现在公众面前…
期刊